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91.05±4.36)d vs(114.39±4.08)d]、完全负重时间[(97.14±21.56)d vs(106.84±22.05)d]、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高于观察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49例,其中男92例、女157例,年龄65~101(80.5±8.5)岁;股骨颈骨折1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5例。24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股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84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术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1例,全髋关节置换93例。根据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分为3组,入院至手术时间≤24 h为早期组(57例),>24~48 h为延期组(95例),>48 h的为晚期组(9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后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转入率、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谵妄、应激性溃疡、贫血、低蛋白血症、压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1个月与术后1年患者死亡率评价预后,比较3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情况、美国麻醉协会分级、手术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组手术患者住院时间、ICU转入率分别为(9.4±4.2)d、1.8%(1/57),延期组分别为(10.7±5.5)d、4.2%(4/95),均低于晚期手术组的(12.8±6.3)d、11.3%(1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1、χ2=6.20, P值均<0.05);但3组间ICU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压疮、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术后谵妄等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组最低、延期组次之、晚期组最高,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早期组最高、延期组次之、晚期组最低,术后1年死亡率早期组最低、延期组次之、晚期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术后1个月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伤后应尽早手术,入院至手术时间控制在24 h内最佳。入院至手术时间<48 h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1年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带锁髓内钉在胫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3种固定材料对胫骨Ⅱ区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并对应用带锁髓内钉患者术后随访。方法 32副新鲜成人尸体胫骨标本随机分成4组,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其余三组制成胫骨Ⅱ区斜行骨折模型,定量测试胫骨近端骨密度,分别用带锁髓内钉、L型动力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测定各组在400N时的应力应变情况及垂直压缩和三点弯曲时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对28例带锁髓内钉患者随访。结果 (1)各组间胫骨近端骨密度无明显差别;(2)髓内钉组压缩应变最小,接近正常对照组。(3)髓内钉抗压刚度最强,钢板抗弯刚度最强,各组间有明显差别,外固定支架压缩及弯曲性能最差。(3)临床随访结果按Joher-Wruhs评分标准优良率82.1%。结论 带锁髓内钉固定坚强,应力遮挡小,适于胫骨近端骨折固定。  相似文献   

4.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 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 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26例。术后26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1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伤口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例出现钉尾皮肤软组织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滑囊炎拔钉后愈合。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应用原则和效果。 方法 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均为萎缩型骨不连。通过内侧小切口行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康复活动。记录骨愈合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按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 结果 切口均I期愈合。获12~32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无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无钢板松动和断裂。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100.10±23.31)°,较术前(55.29±23.01)°明显改善(t=-13.112,P=0.000),患肢功能恢复优9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3%)。 结论 附加钢板技术适合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无内固定失效的非感染性骨不连,按相应原则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康复、骨愈合率和功能恢复满意率均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在下肢股骨、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讨论治疗体会。方法选用带有远近瞄准器的股骨、胫骨钉,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胫骨骨折28例,股骨横形骨折、胫骨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穿钉;股骨骨折采用开放复位穿钉;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采用静力固定并同时一期植骨;术后患肢抬高,第2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主动锻炼有困难者,术后第2天结合CPM机被动锻炼膝、踝关节。结果随访11个月至2年3个月,28例均骨性愈合,未出现骨折、断钉、感染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例胫骨远1/3骨折出现骨折远端5°向后成角畸形,未出现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态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0.2 ~2005.2应用此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胫骨骨折30例,与有随访记录的传统钢板内固定术30例作比 较。结果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骨折优良率达到96.5%,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优良 率则为83.4%。结论 静态交锁髓内钉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下 床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96例(102肢)胫骨干骨折用交锁髓内钉治疗(102肢)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闭合或小切口开放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6个月,骨折愈合率达94.1%(96/102),优良率为96.1%(98/102).膝关节疼痛6例(7肢),锁钉弯曲、松动4例,2例软组织感染.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应常规小切口开放、扩髓、静力固定,不过分强求解剖复位.本术式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胫骨干骨折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法,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胫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的愈合时间、术后1、3、6、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情况以及胫骨功能优良率上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畸形愈合、关节疼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逆行髓内钉融合胫距跟关节治疗Charcot踝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2年4月—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5例Charcot踝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41~72岁,平均58.5岁。患者均合并糖尿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13例采用锁定钢板融合胫距跟关节(钢板组),12例采用逆行髓内钉融合胫距跟关节(髓内钉组),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关节融合时间及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移位、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钢板组手术时间为(86.23±6.98)min、术中出血量(77.18±9.82)mL、切口愈合时间为(3.4±1.0)周,髓内钉组手术时间(90.50±9.82)min、术中出血量(82.00±12.00)mL、切口愈合时间为(4.1±1.5)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5例患者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期间钢板组切口感染6例、螺钉脱落1例、骨不连1例,髓内钉组切口感染1例、骨不连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钢板组为8/13,髓内钉组为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髓内钉组关节融合时间为(4.9±1.4)个月,长于钢板组的(3.5±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7,P<0.05)。术后1年,钢板组、髓内钉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1.8±8.5)分和(74.7±14.6)分,SF-36评分分别为(66.5±7.8)分和(63.0±9.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OFAS评分评价患足功能:钢板组优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髓内钉组优1例、良5例、可1例、差5例;SF-36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钢板组优3例、良10例,髓内钉组优1例、良11例。结论 锁定钢板和逆行髓内钉融合胫距跟关节治疗Charcot踝关节病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锁定钢板的融合效果要优于逆行髓内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制小腿双向牵引器,使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简单易行,降低手术难度。方法 胫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闭合髓内钉手术方法;双向牵引器组术中膝关节半伸直位,在平腓骨小头前缘或股骨髁打入4.0~5.0 mm斯氏针1枚,在跟骨或胫骨下端打入5.0~6.0 mm斯氏针1枚,克氏针分别装入上下插销装置,调节好双侧纵行撑开杆的撑开螺母,调整骨折复位需要的牵引长度及侧方移位角度,调节插销装置的深度及骨折断端复位需要的旋转角度,之后固定插销和克氏针,进行髓内钉植入手术。比较常规组和双向牵引器结合髓内钉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优良率。结果 双向牵引器结合髓内钉内固定组较常规闭合髓内钉手术在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复位优良率具有优势。结论 小腿双向牵引器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次数,提高了胫骨干骨折固定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侧卧位无牵引床髓内钉固定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7月五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3~83(61.7±12.7)岁;SeinsheimerⅡA型5例、ⅡB型4例、ⅡC型7例、ⅢA型3例、ⅢB型5例、Ⅳ型6例、Ⅴ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7.0±1.9)d。患者均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侧卧位无牵引床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前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根据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体位摆放时间5~11(7.7±1.6)min,手术时间为29~82(60.3±10.9)min,术中失血量为45~350(212.3±57.8)mL,术中透视次数为18~53(33.8±7.3)次。术后即刻摄片,骨折复位质量获解剖复位13例,可接受的复位21例。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败。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22.4±7.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12(5.8±1.7)个月。1例Seinsheimer Ⅳ型患者术后7个月仍未骨愈合,取自体髂骨植骨处理,二次术后3个月愈合。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疼痛VAS评分依次为(4.76±0.96)、(1.91±0.79)和(0.97±0.63)分,Harris评分依次为(74.35±5.83)、(78.79±6.31)和(85.76±6.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2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1.2%。结论 侧卧位无牵引床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方法简便、微创,能够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hilos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hilos钢板组和髓内钉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颈干角、肩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6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平均(8.48±3.16)个月。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Philos钢板组(P<0.05),6个月随访时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肩关节外旋程度高于Philos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颈干角,肩关节前屈上举、内旋、外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ilos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钢板与髓内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均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髓内钉内固定优势更为突出,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体外辅助瞄准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5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辅助应用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体外辅助瞄准装置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体外辅助瞄准装置辅助下进行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唐山市第二医院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0例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61例,年龄80~91岁。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关节置换组45例,采用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组55例,采用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按照骨折端类型分组:稳定组50例,不稳定组50例。观察指标:(1)比较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术前发生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基线资料;(2)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置入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比较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中采用2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周、6周、3个月、9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3)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内固定组有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关节置换组有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9~12个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情况。(1)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稳定组中,2种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置换患者相比内固定患者的切口长度更短[9.6(9.3,9.9)与11.0(10.3,11.6)cm]、术后负重时间更早[2.0(2.0,3.0)与11.0(9.0,12.8)d],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不稳定组中,2种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关节置换患者相比内固定患者的术后负重时间更早[2.0(2.0, 3.0)与87.0(79.0, 95.0)d],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内固定组患者术后1.5~6个月骨折达到愈合标准,内固定物未出现松动及断裂等情况。关节置换组患者均未发生假体松动现象,无假体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切口小、术后负重时间早、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的优势,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髓内钉结合辅助钢板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的稳定性,比较并观察胫骨近端1/3骨折后内侧辅助钢板与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选取Sawbones第4代人工胫骨模型。根据辅助钢板位置分为后内侧钢板组和前外侧钢板组,每组4例,髓内钉远近端均2枚锁定钉固定,钢板远近端各3枚皮钉双层皮质固定。模拟AO分型41-A2型骨折,水平截骨平面位于胫骨髓内钉近端锁定钉远端0.5 cm即近端关节面以远5~6 cm位置。截骨完成后,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机分别进行轴向压缩、三点弯曲、循环加载及极限应力测试,比较各组轴向刚度、三点弯曲刚度等结果。结果 轴向压缩实验表明,后内侧钢板组平均轴向刚度低于前外侧钢板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点弯曲实验表明,后内侧钢板组无论是对抗内翻应力(钢板位于骨折压力侧,t=3.679,P<0.05)还是外翻应力(钢板位于骨折张力侧,t=8.975,P<0.05),其弯曲刚度均优于前外侧钢板组。结论 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可以提高近端骨折块固定的稳定性,并允许患者更早负重。钢板置于后内侧或者前外侧均能够提供足够的轴向强度,后...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后可能会出现骨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2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实施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大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 0.05);两组治疗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 0.05),但治疗后末次随访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 0.05)。表明与动力加压钢板相比,应用带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固定牢固,感染率低,更加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髓内钉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在开放性骨折中更具优势,具有锁定和加压双重功能,能够较高的保护骨折端的血供,组织创伤少,弹性固定牢,感染率低等优点。 目的:探讨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根据患者进行的手术方式分为胫骨中髓内钉组57例,锁定加压钢板组43例。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提供的10具尸体胫骨开放性骨折模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胫骨中髓内钉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轴向压缩实验以及扭转强度实验。 结果与结论:胫骨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 < 0.05)。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固定物松动、不愈合等固定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无切口感染。胫骨中髓内钉组标本弯曲实验偏移量、轴向压缩实验偏移量、扭转实验扭转角度,显著小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 < 0.05)。结果证实,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均能获得预期治疗效果,但胫骨中髓内钉生物力学更加稳定,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具有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应力遮挡小优点,治疗时根据患者症状、骨折位置等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提高疗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