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琥珀散临床治疗寒凝血滞型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琥珀散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判定。结果采用琥珀散加减进行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6.3%,疗效显著。结论琥珀散临床运用确切,临床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2.
宋永刚运用经方治疗多种妇科疾病,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活血化瘀、祛湿止痛,治疗血瘀湿阻型痛经;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止血,治疗瘀血内阻型经期延长;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疏肝养血、健脾祛湿,治疗肝气郁结、血虚湿盛型月经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莪术散治疗肾虚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80例均给予复方莪术散颗粒口服治疗。结果:痊愈53例,显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结论:复方莪术散治疗肾虚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5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痛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临床上常见的有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损型,但最多见的还是寒凝血瘀型的痛经,56例患者均经西医调经止痛而效果不佳,转为中医治疗,经过辨证用温经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失笑散是治疗血瘀的常用方剂,此方组方简单,但其不仅能活血,而且能止血,共奏祛瘀止痛,推陈致新之功。王小云教授运用失笑散加味治疗血瘀型妇科疾病疗效显著,本文列举痛经、胎动不安、流产后出血、月经病医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香琥珀散联合摩腹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对照组30例和中医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二香琥珀散联合摩腹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医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临床疗效方面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香琥珀散联合摩腹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同时避免了西药的不良反应,是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5例,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以妇女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部、腰部疼痛为主要特征,主要集中于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及气血两虚证。目前针对痛经的治疗方法甚多,但效果欠佳,尤其是寒凝血瘀型痛经。自2016年以来,笔者采用腕踝针联合循经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经汤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原发性痛经证属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痛经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布洛芬口服,治疗5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痛经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9.17%(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经汤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药痛经方治疗肝郁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2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氏水 《天津中医药》2011,28(3):258-259
[目的]观察中药痛经方治疗肝郁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服用中药痛经方,煎服,2次/d,150 mL/次,治疗该型痛经患者22例。以自身对照法,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及主症积分值变化。[结果]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痛经方治疗肝郁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洁  王美尧  刘卉 《陕西中医》2022,(12):1778-1780
郑惠芳认为多种妇科疾病的病因都与“血不利则为水”有关,尤以瘀血、痰湿为主,并强调血水同治法应贯穿妇科疾病的辨证诊治,治疗选用桂枝茯苓丸,用以治疗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行眩晕、产后恶露不绝、癥瘕、盆腔炎性疾病等,随证化裁,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在妇科气滞血瘀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妇科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无棣县海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妇科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再根据中医活血化瘀法组中药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完成治疗后临床疗效率,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入组时气滞血瘀症状(胸胁胀闷、胁下痞块、痛经、经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②完成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改善妇科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疗效,且并未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是适合妇科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综述近年来王清任五种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五逐瘀汤"在月经失调、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中均有应用,其中血府逐瘀汤可治疗多种妇科气滞、瘀血病,通窍活血汤善治头部损伤致月经失调病症,少腹逐瘀汤善治寒凝血瘀型妇科病,膈下逐瘀汤善治气滞血瘀型痛经。  相似文献   

14.
经行腹痛,亦称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许多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有轻度不适,不过痛经是指经期的疼痛影响了正常的活动,并且需要药物治疗。导师治疗本病多以温胞散寒、活血化瘀为治则,自拟经验方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桂枝茯苓方物质基础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探索建立新的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局限性,以桂枝茯苓方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物质基础是关键问题之一,也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桂枝茯苓方诸药合用,在治疗妇科疾病中起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功效,其痛经的物质基础研究有了一定的进步。然而,桂枝茯苓方治疗相关妇科血瘀疾病的物质基础研究并不完善,且随着现代中药制剂的发展,质量控制也成为关键问题。桂枝茯苓方的物质基础及其制剂质量控制取得一定的进展,提出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中药复方"组分结构"质量控制模式,以期为深入研究桂枝茯苓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戴德英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妇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潜心于妇科疾病的研究,其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她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使用活血化瘀法和补肾调肝法治疗妇科疾病。根据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病因病机为"瘀热互结",并创立清热活血化瘀止痛之红藤方,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在治疗内异症引发的痛经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0%以上。戴师认为"不通则痛"是妇科痛证的基本病机,"通则不痛"是治疗妇科痛证的基本原则。以红藤方加减治疗瘀热互结型妇科痛证,异病同治,同样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总结近年来妇科血瘀证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医治疗妇科血瘀证疗效独特,尤其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同时在妇科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相关药理及客观化研究等实验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口服香附四物汤配方颗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第2月经周期、第3月经周期月经来潮12小时内凝血功能.结果:经香附四物汤治疗后,1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凝血功能示APTT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较好,且能延长APTT,可能为其治疗本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痛经乃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生与冲任失调、胞宫周期性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该病证型在临床上多见于肝郁气滞、寒凝血瘀、气血虚弱等。李志道教授治疗本病采用胞宫五穴和三阴交为主穴,临证选用不同配穴,疗效极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