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 检出率逐渐升高;同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也逐年升 高.高尿酸血症是否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存在相关性,抗尿酸 治疗能否使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受益,成为 临床上关注的热点.我们对2010 ~2011年我院体检人群非酒 精性脂肪肝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方法 对22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尿酸(UA)及血压、体质指数、血糖、血脂的检测,比较高尿酸血症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各指标的关系,并分析两组高血压前期发生率.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年龄、BMI、SBP、DBP、FPG、TC及TG水平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前期发生率(50.4%)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40.4%).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前期有密切关系,发现高尿酸血症人群并对之进行饮食上的干预,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很可能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患病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662例,根据高血压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分为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痛组、单纯高尿酸血症组、无高血压病及高尿酸血症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痛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应用Gensini评分方法,观察高血压痛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尿酸水平(358.1±95.1 μmol/L)、高尿酸血症(30.8%)及高血压病(52.6%)患病率高于非冠心痛组(P<0.05).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病有意义的预测因子,二者存在交互作用,OR为1.17.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痛患者Gensini评分显著升高.高血压痛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存在趋势性关系.结论 联合应用血尿酸与高血压痛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患病风险评估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旱逐年上升趋势,其遗传学研究和防治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下探讨了从人类尿酸形成的遗传学背景,总结了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形成的机制;从改变生活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胡晨波  施军平 《肝脏》2011,16(3):202-205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119例脂肪肝患者分成非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分析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生化指标,将2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成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分析两组的肝组织学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脂肪肝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脂肪肝患者的尿酸高...  相似文献   

6.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旱逐年上升趋势,其遗传学研究和防治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下探讨了从人类尿酸形成的遗传学背景,总结了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形成的机制;从改变生活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旱逐年上升趋势,其遗传学研究和防治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下探讨了从人类尿酸形成的遗传学背景,总结了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形成的机制;从改变生活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和腹型肥胖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在对比血尿酸与腹型肥胖评估指标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腹型肥胖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成因,对内脏脂肪的蓄积和多种脂肪因子的分泌在参与高尿酸血症形成中的地位和研究进展予以了特别关注,从而为阐明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的关系,有效防治高尿酸血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和腹型肥胖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在对比血尿酸与腹型肥胖评估指标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腹型肥胖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成因,对内脏脂肪的蓄积和多种脂肪因子的分泌在参与高尿酸血症形成中的地位和研究进展予以了特别关注,从而为阐明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的关系,有效防治高尿酸血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和腹型肥胖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在对比血尿酸与腹型肥胖评估指标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腹型肥胖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成因,对内脏脂肪的蓄积和多种脂肪因子的分泌在参与高尿酸血症形成中的地位和研究进展予以了特别关注,从而为阐明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的关系,有效防治高尿酸血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伴发比例高,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肾脏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也可通过调节瘦素水平影响肾脏对尿酸排泄,同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高尿酸血症也可刺激瘦素基因表达或减少其清除,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和血尿酸水平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联系高尿酸血症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比血尿酸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高3~5倍.因此高血压患者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尤应重视.目前,国内有关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作用专题报道尚少.本试验对460例诊断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初治患者进行筛选.观察氯沙坦与络活喜对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符合标准患者150例,依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80例)及非高尿酸血症组(70例).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及血生化指标等基本资料,通过横断面研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及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比较,在吸烟年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与冠心病间存在相关性.针对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BMI以及代谢综合征(MS)四者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后分析表明,MS(校正前OR=1.110,校正后OR=1.111,P<0.001)及FBG(校正前OR=2.586,校正后OR=2.685,P<0.001)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DL -C(校正前OR=0.638,校正后OR=0.642,P<0.05)则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BMI的Logistic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前OR=0.795,校正后OR=0.757).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在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中MS、FBG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LDL -C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 高尿酸血症多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相伴存,作为代谢综合征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尽管仅10%~2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痛风,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但高尿酸血症作为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人们所重视。而高尿酸血症与卒中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窦丽华 《山东医药》2008,48(1):75-76
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清尿酸水平;随访1 a,对比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死亡、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时间的差异.CHF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8.8%,CHF越重血清尿酸水平越高.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死亡率8.3%、年住院次数(3.8±2.6)次、年住院时间(56.2±18.8)d,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均<0.05).认为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常规监测干预.  相似文献   

16.
高尿酸血症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尿酸在血中堆积过多.近年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高尿酸血症除可直接导致相关的痛风、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病死率密切相关,提示其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又倾向将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划归在代谢综合征(MS)范畴,而后者是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体检诊断明确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正常者设为男性和女性对照组.分别对男性和女性两组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成分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腰围、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的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应予高度重视并予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也是与代谢异常综合征和糖尿病密切相关性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呈显著正相关.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均可因阻碍肾小管排泌钠与尿酸引起血尿酸增高.血钠增高与高血压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又与肥胖、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共现.高尿酸血症除了引起痛风、肾结石与肾病外,还使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均会影响肾功能的改变.本文通过观察一组老年糖尿病病人及非糖尿病老年人发现,观察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肾功能的改变无明显差异;但糖尿病合并有高尿酸血症者,较未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其肾功能明显受损.同时指出,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两者互为因果.因此,应加强对两者的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马玲  王莉  周勇  姚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42-2744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C、E水平与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A、C、E水平,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尿酸与血清维生素A、C、E水平的关系.结果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维生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维生素C、E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维生素C、E缺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C、E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高尿酸血症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