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论历节病“历节”即痹证之一。逢肢节疼痛不可屈伸,“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流注关节而成病。“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日历节。”“趺阳脉浮而滑,滑则骨气  相似文献   

2.
吕娟 《中医杂志》2007,48(10):953-953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也符合中医治病求本的理念,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张仲景将其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广泛应用在临床疾病诊治中。1用于推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道:“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从个人体质因素出发阐述了血痹的成因机理。另见《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张仲景不…  相似文献   

3.
<正>痹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不论男女老幼皆可罹患。本病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的病证,临床具有渐进性复发性,并且发病史长,治愈率低,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素问.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金匮要略·历节病》曰:"少阴脉浮而弱,弱而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故曰历  相似文献   

4.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治》篇 ,用于治疗历节病 ,余用于治疗痛风1例颇效 ,今浅叙如下 :患者李×× ,近因家庭琐事烦闷异常 ,与友痛饮达旦 ,晨起脚部红肿 ,疼痛异常 ,胃部不适 ,时时欲呕 ,遂来就诊 ,余诊之为痛风之证 ,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三剂 ,痛减肿消。盖痛风一症 ,中医称之为白虎历节 ,盖言之疼痛异常 ,如虎咬之状。其无不由风湿而致于此。仲景云“寸口脉沉而弱 ,沉即主骨 ,弱即主筋 ,沉即为肾 ,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 ,如水伤心”其意义为历节一病由于素体肝肾虚弱 ,加之外感风湿之邪 ,凝滞于肌肉关节 ,阻…  相似文献   

5.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皆原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病名日"历节"者,遍历诸关节疼痛也.但病因不同,受邪有偏胜,证候表现亦各异,证型有"风湿历节"与"风寒历节"之别.所谓"有是证用是方也",故临诊时,应先详析方义,方证相对,取效快捷.兹分别举例介绍之.  相似文献   

6.
白虎四大症,一般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而言.在中医<方剂学>和<温病学>教材中,都提出了白虎汤应用的指征是"四大症".全国中医院校教材<方剂学>(第6版)在白虎汤方解中指出:"本方适应症一般以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典型症状为依据,但在实际使用中遇有脉数有力、高热、大汗、烦渴者即可使用".同是第6版教材,<温病学>则在风温病热炽阳明证中指出:"壮热、汗大出、渴饮、脉大,为阳明热炽的四大主症",治疗用方为白虎汤.  相似文献   

7.
痹证记载源于中医古籍<内经*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则为行痹,寒气胜则为痛痹,湿气胜则为著痹也."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内经*素问>痹证理论的基础上对GFDB3痹更有明确论述:"诸肢节疼痛,身体GFDB3羸,脚肿为脱","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  相似文献   

8.
历节、痛风与痹证的证治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节、痛风与痹证虽然均有关节疼痛的症状 ,但在中医理论中 ,三者却有本质的区别。临床若不注意鉴别 ,就会混淆三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结合临床实践 ,对三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鉴别作一探讨。1 病因病机1.1 历节的病因病机历节是一传统中医病名 ,包括鹤膝风、痹等疾患 ,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特殊的、顽固性痹证 ,以关节疼痛畸形为临床特征。历节病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汗出入水中 ,如水伤心 ,历节黄汗出 ,故曰历节”。历节乃因肝肾亏损 ,气血不足 ,营卫失调 ,复感寒伤冷 ,痹阻于肌肉、骨节…  相似文献   

9.
朱良春从湿论治风湿病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病在<内经>称为痹,在<金匮要略>中称风湿,又名历节病.虽然病名各异,但都是对经络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的肌肉、关节疼痛、麻木、肿胀等症候的总括.<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相似文献   

10.
孙丽霞  汪悦 《国医论坛》2007,22(5):52-54
桂枝芍药知母汤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历代医家均将其作为治疗痹证的主方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就近10a来该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的疼痛,肿胀,重着,麻木,甚或活动不利的一类疾病。痹证,《内经》称为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第五称为历节。其病因病机不外乎风、寒、湿三气杂至。痹症极为复杂,其说既多,含义亦广,以痹证之证候而言,分为行痹(痛处行而不定)、痛痹(掣痛苦楚)、着痹(定而不移)。以邪侵部位深浅分别之,则有骨痹、筋痹、脉痹、  相似文献   

12.
《素问·痹论》与现代风湿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兴华 《中医杂志》2008,49(4):380-381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活动受限、甚则关节畸形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疾病相似.<黄帝内经>有两篇专门论述痹证,这就是<素问>中的"痹论"和<灵枢>中的"周痹".由此可见风湿性疾病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了.  相似文献   

13.
毒痹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痹"最早出现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有"疾痹"的记载,<内经>系统地论述痹证,痹病首见于<扁鹊心书·痹病>.中医将痹病按病因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按病变部位,分为五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和五脏痹(肺痹、心痹、肝痹、肾痹、脾痹).历代医家对此阐述丰富."毒"是泛指对机体生理功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有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外来之毒如细菌、病毒、各种污染等;内生之毒是指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堆积、停滞所滋生的毒邪."毒"是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失常导致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体内过量,以致邪气充盛、败坏形体而转化为毒.毒邪浸淫人体,造成诸多危害,导致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之间关系失常,引起人体阴阳失衡,诸病蜂起,即所谓"无邪不有毒,热从毒化,变从毒起,瘀从毒结".  相似文献   

14.
据考证俄Дх08644,主要是从<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及<脉经·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中节选的内容,在文字表述上略有不同,作者暂将其定名为"<脉经>节选本"并录校于此.此段文字主要论述了芤脉的脉形及寸、关、尺三部中浮(沉)脉与伏脉的所主病症.  相似文献   

15.
痹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等病。《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虽未有痹证专篇,但在《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对痹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 病因病机 《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外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金匮》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认识更系统,尤其对于“历节”这一痹证的特殊类型,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16.
李发枝教授是全国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李老从方证论的角度入手,系统研究《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历节病的证候特征,以整体观指导下的五脏痹进行辨证论治,以祛邪通络为治疗原则,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对李老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经验进行整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封英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71-71
痹证发病的原因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人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有关.<素问·痹证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  相似文献   

18.
疒甫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提出了"痹"这一病名,<素问*痹论篇>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演变做了详细论述.很多后世医家遵循<内经>意旨,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总体上多以"五体痹"(筋、脉、肉、皮、骨);"五脏痹"(肝、心、脾、肺、肾);风、寒、湿痹进行论治.另外,又有众痹、历节、顽痹之说,但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痹证具有显著的自身特点:痛点固定,症状在休息或处于某一体位时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9.
试论脉"愈虚愈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基本脉象.<难经·九难>有谓:"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其后,诸多医家对数脉的临床主病主要集中于热证,如宋·崔紫虚在<四言举要>中有云"六至为数,数即热证":元·滑寿在<诊家枢要>中谓:"浮数表有热,沉数里有热":明·李时珍亦在<濒湖脉学>中说:"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相似文献   

20.
陈纪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证经验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特点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古籍所记载“历节病”、“白虎历节”、“骨痹”、“顽痹”等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