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痹”为闭塞不通之意。《金匮要略》名为历节,《诸病源候论》称为历节风,东垣、丹溪则有痛风、白虎历节等名称。西医目前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痛风、结核性风湿症、红斑狼疮及皮肌炎累及关节者、炎症性肠病关节型等等均属中医痹证的范畴。关于痹证病因病机本文不作详细论述。叶天士作了颇有实用价值的概括:气血营卫内虚是致痹内在条件,风寒湿热  相似文献   

2.
基于古代病名的概念,从病因病机及证治角度,探讨历节与骨痹的区别,指出二者在病因病机、病位、症状、预后等方面的不同,界定两者的区别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目前中医学界混淆历节与骨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十论历节病“历节”即痹证之一。逢肢节疼痛不可屈伸,“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流注关节而成病。“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日历节。”“趺阳脉浮而滑,滑则骨气  相似文献   

4.
正痹证,《黄帝内经》多单称之为痹,也有很多复合名称,如行痹、痛痹、着痹、五脏痹、五体痹等。本文着重论述以关节及肌肤疼痛为主的湿痹。历代医家所谓的风湿、历节、热痹、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风湿热痹等名称多与此相关。本证常见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等症。1病因病机从整体来看,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有两方面原因,湿痹亦是如此。《黄帝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5.
“痹证”历代医家也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等,以《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为代表的历代医家著作对“痹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都进行了论述,治疗历代也颇多论述,下面就本人关于痹证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析《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之为病乃风寒湿三气杂至相合而成,《内经》详矣。然开痹证辨证论治之先河者,当推医圣张仲景,其所著《金匮要略》一书中,有关痹证的条文近30条,主要论述了湿痹、风湿、寒痹、历节、血痹及胸痹等的证治。由于这些内容至今仍对痹证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故笔者特就《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3个方面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7.
浅析历代医家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元前6世纪起,中医学即有关于四肢病的记载,指因受“风”而得的四肢关节疼痛的疾病,并把这一类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肌肉酸痛、麻木、沉重等症状统称为“痹证”。探讨痹病的病因病机,研究其特点,有利于指导临床。现就历代医家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痹证的中医分型:《素问》根据风、寒、湿邪气的偏旺情况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痹和筋、脉、肌、皮、骨五体痹,《金匮翼》等复补出“热痹”,《金匮要略》中的湿痹、风湿、历节等病均属痹证范畴。笔者认为痹证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因受六淫影响与四季寒暑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东北地处严寒,此为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则方药在《内经》的痹论篇、《伤寒论》的少阴篇和《金匮要略》的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痉湿喝等篇都有论  相似文献   

9.
<正>痹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不论男女老幼皆可罹患。本病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的病证,临床具有渐进性复发性,并且发病史长,治愈率低,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素问.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金匮要略·历节病》曰:"少阴脉浮而弱,弱而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故曰历  相似文献   

10.
历节与痹源流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求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日历节".这被后入看作是关于历节病的定义性论述.后人常将"历节"归入"痹证"之中,现行的第五版、第六版<中医内科学>都没有"历节"专章,而是将其在"痹证""痹病"中加以阐述.因此,有人认为"历节"即为"痹".  相似文献   

11.
罗世希 《河南中医》2007,27(10):78-79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病因病机最早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相似文献   

12.
痹证早在《内经·痹论》中已有记载。《金匮要略》的历节、风湿、血痹以及朱丹溪的痛风和《诸病源候论》的白虎历节,均属痹证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范围较广,临床多见,常因气候多变而反复发作。我县已故老中医谢坤保先生治痹有一定的经验,现简要归纳如下特点:1 治痹当从瘀治谢老认为“痹”则“闭”之意,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的产生,不论何种病邪所致,其机理则一,即导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滞瘀,闭阻不通方为痹,主张通滞行  相似文献   

13.
探讨痹与历节的字义、病因病机、传变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认为痹的发病重视湿邪,可兼夹风寒等邪气,侵袭肢体,临床以肢体重着、活动受限为主症,常伴有疼痛、不仁、麻等症状,传变是久则损其相合之脏腑。历节发病强调肝肾不足、易生内风、筋骨失养,致使外邪易犯筋骨关节,久则关节瘀血、痰湿、风寒湿等胶结,关节变形,临床以手足关节疼痛为主症。因为两者发病、传变不同故防治不同,因此分病论治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晶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212-21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属“痹证”、“顽痹”、“痹”、“历节”等范畴。笔者在临床治疗上有以下几点体会。1病因病机论痹证首见于《内经》,其《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表虚不固,复感外邪乃历节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此外,痰浊与瘀血在历节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疾病过程的病理产物,有时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之一。痰瘀互结,闭阻经络,深入骨骱,则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并使病情逐渐加重,缠绵难愈。总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学中,风湿病即‘痹证’或‘痹病’,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称为‘痹’,痹即闭塞不通之意。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风湿’的病名,该书‘痉湿喝病脉证治’中说:‘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名风湿’。另外中医学中的‘历节’,‘白虎历节’,鹤膝风及‘痛风’等病也都属于痹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仲景在《金匮要略》“痉湿暍”、“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篇中,分别论述了湿病、历节、血痹。三者虽然分散于三篇之中,但在病因机理、症候治则等方面却有其异同之处,故有必要加以鉴别。一、共同之处首先,三者的发病,均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如,《痉湿暍》篇中曰“此皆伤于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所致也”;《中风历节》篇中曰“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虚,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血痹虚劳》篇中曰“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加被微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均高,病情缠绵,且病因病机尚不清楚,目前已成为世界性攻关项目之一。西医由于缺乏对其病因的了解,故尚无治疗的特效药与针对性药物。而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以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文就中医对RA的研究进展及思路方面,试陈管见。 1 病因病机 RA属中医痹证范畴,但历代又有“历节”、“痛风”、“骨痹”、“顽痹”、“鹤膝风”、“鼓槌风”等称谓。表明RA不同于一般痹证,在病因病机上有其特殊性。目前对…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的“痹证”,《金匮要略》谓之“历节”,后世称为“自虎历节”。病起于风寒湿三气侵入经络,流注关节,郁而化热,则为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病因较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们从2002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组。  相似文献   

19.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金匮要略》提出“历节”病名属痹证范畴。沈金鳌云:“白虎历节风,痛痹之一症也,以其痛循历节遍身百节,故曰历节,以其痛甚如虎咬,故曰白虎历节。”姜老说:“凡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部分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疾患的,统称力痹证。”痹证实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姜老又说:  相似文献   

20.
探讨金匮血痹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通过血痹与痹证关系的讨论,揭示二者之间临床辨证的联系,即温阳通痹贯穿血痹与痹证治疗的始终,从而论证了金匮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