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挫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D14,sCD14)、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elec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伤后肺损伤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5例肺挫伤患者伤后6h、12h、1d、3d、5d、7d血清sCD14、sE-selectin、TNF-α含量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以上3种因子的含量,比较血清中sCD14、sE-selectin、TNF-α含量在肺挫伤患者和健康成人中的差异以及sCD14、sE-selectin、TNF-α与伤后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结果:肺挫伤患者伤后6h血清sCD14、sE-selectin、TNF-α含量即显著升高,且sCD14s、E-selectin含量与ALI和ARDS的发生关系密切,伤后血清sCD14、sE-selectin、TNF-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sCD14、sE-selectin、TNF-α与肺挫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及其受体CD14(CD14)的变化,探讨两者与重症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1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LBP和可溶性CD14(sCD14)浓度以及发病后24h内血清前降钙素(PCT)和内毒索(LPS)浓度,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LBP和sCD14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升高(P均〈0.01);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LBP水平与存活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sCD14则均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LBP水平与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无显著相关性,与LPS呈显著正相关;而sCD14与PCT、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LP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LBP和sCD14浓度均显著升高,LBP仅反映机体急性炎症反应,而不能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而sCD14升高程度可提示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以及炎症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2DM DKD)患者体内的变化情况。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每组60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NGAL、白细胞介素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表达水平。 结果 治疗前,糖尿病患者的IL 6、TNF α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糖尿病肾脏疾病越严重,其血清中的IL 6、TNF α水平越高(P<0.05)。对各组患者空腹血糖、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糖尿病肾病越严重,其血清中的FPC、SCr、BUN水平越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肝肾疾病患者患病程度越严重,其体内NGAL、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正脓毒症主要是由于感染所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临床常见但也是非常棘手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脓毒症患病率有所升高,而且更容易诱发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导致高病死率~([1])。有报道称血清可溶性CD14(sCD14)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有关~([2]),由此推导出,老年脓毒症患者初期免疫炎症病理过程中有sCD14参与其中。本研究分别从sCD14合成及特点、sCD14表达影响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清肌酐水平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和肾衰竭组,同时随机选择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相关炎症因子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相比较,患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肾病组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并随患者肾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炎症反应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进行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机体炎症的敏感指标。CRP具有免疫识别和免疫调节功能,促进白细胞反应性,补体的固定,血小板的激活,炎症部位细胞碎片的清除等。近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RP的水平升高。但CRP与糖尿病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资料却较少。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有效而敏感的指标。本研究检测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CRP的变化及其与尿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了解炎症因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37例、糖尿病无肾病组33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Hcy、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但是糖尿病无肾病组的血清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的FPG均显著升高(P〈0.05),但肾病组和无肾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的Scr、TC、TG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增高的血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沈瑶  周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3):1890-1893,1898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在早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GDM的116例患者为GDM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行产检的65例健康妊娠期女性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DM患者血清sTNFR-Ⅱ、FGF-21和sCD163水平.比较G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TNFR-Ⅱ、FGF-21和sCD163水平,分析GDM患者血清sTNFR-Ⅱ、FGF-21和sCD163水平与HbA1c和肾病的关系,及其诊断早期肾病的效能.结果 GDM组的血清sTNFR-Ⅱ、FGF-21和sCD16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GDM组的血清sTNFR-Ⅱ、FGF-21和sCD163水平随着HbA1c水平和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血清sTNFR-Ⅱ、FGF-21和sCD163水平在诊断GDM早期肾病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7.2%,特异度为93.0%,AUC为0.977明显优于单项指标sTNFR-Ⅱ(Z=3.291,P<0.01)、FGF-21(Z=3.054,P<0.01)和sCD163(Z=2.837,P<0.01),而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TNFR-Ⅱ、FGF-21和sCD163水平与糖尿病严重程度和早期肾病具有密切联系,在早期GDM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清炎症因子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糖尿病肾病为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血管炎症反应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肾脏病(CKD)Ⅲ~Ⅴ期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与其他非透析CKD 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146(sCD146)水平,探讨CD146 在中晚期DN 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CKDⅢ~Ⅴ期的患者共125 例,其中DN 患者41 例(含透析患者18 例),高血压肾病31 例;慢性肾炎33 例;其他肾脏疾病20 例;除18 例透析的DN 患者外,其余均为非透析患者.另设20 例健康对照.采用ELISA 法检测sCD146 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值,分析sCD146 在DN 患者中的表达特点,探讨sCD146 与MAU 的关系及其意义.结果 正常对照组sCD146 浓度为(206.40 ±29.39)ng/ml,DN 非透析组为(433.30 ±75.46)ng/ml,DN 透析组为(492.00±73.62)ng/ml,高血压肾病组为(386.95 ±82.38)ng/ml,慢性肾炎组为(384.44 ±73.30)ng/ml,其他肾病组为(368.33 ±53.42)ng/ml.患病组的血清sCD146 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DN 患者外周血sCD146 水平明显高于其他CKD 患者,其中DN 透析患者的sCD146 升高尤为显著(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DN 组患者的血清肌酐、C 反应蛋白(CRP),MAU 与sCD146 呈正相关,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浆白蛋白(ALB)与sCD146 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U是影响DN 患者sCD146 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血清sCD146 水平能反映中晚期DN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微炎症状态,与MAU 的联合检测在评估DN 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同时分析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与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的含量差别。初步探讨血清和血浆中sCD40L浓度有无差异。分析SLE患者血清中sCD40L的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有无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及18例正常人血浆中sCD40L的浓度。结果①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②SLE患者血清sCD40L浓度、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与SLEDAI评分均无相关性。③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④发现正常人血清中sCD40L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浆中的sCD40L的浓度。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较正常人高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血小板计数对血清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SLE患者血清中sCD40L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在临床上sCD40L不适合作为监测SLE疾病的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LBP及sCD14的变化规律,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测定4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各时点的血清LBP和sCD14浓度。将其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针剂20万u静脉注射,2次/d,持续5d。C组则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3,6天抽取右侧桡动脉血测定血清LBP及sCD14的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的规律,并统计两组患者28d的病死率。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在诊断成立的第2天血清LBP及sCD14水平达高峰并随后回落,第6天LBP水平仍高于正常而sCD14水平则降至正常范围。死亡组血清sCD14水平较存活组有升高,在第6天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I/评分值相似(P〉0.05),U组患者28d的病死率为18.2%(4/22)。C组为50.0%(9/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血清sCD14水平在U组有下降(P〈0.05)。结论血清sCD14水平可以作为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尿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可能与其改变脓毒症患者血清中sCD14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和其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6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肌酐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和肾功能衰竭组(CRF组),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Hcy值及生化指标,分析Hcy其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IL-1、IL-6、TNF-α和hsCRP的相关性。 结果 5组患者比较,其GLU、HbA1c、UREA、Cr、TP、ALB、TCH和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52,P<0.01);hsCRP、TNF-α、IL-1和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cy水平和hsCR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624,P<0.01)、和TNF-α存在正相关(r=0.557,P<0.01)、和IL-1存在显著正相关(r=0.568,P<0.01)、和IL-6存在显著正相关(r=0. 417,P=0.017)。 结论 Hcy在糖尿病肾病中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血管损伤及病情进展评价的重要指标,且与hsCRP、IL-1、IL-6和TNF-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郭静霞  任巧华  王欣  雷琳  吴韬  闫淑静 《临床荟萃》2009,24(15):1332-1334
作为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糖尿病近年的研究表明,多种炎症因子参与了胰岛G细胞功能损伤及胰岛素抵抗这两个目前公认的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环节。因此,糖尿病的炎症学说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本研究测定糖尿病前期人群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的炎症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析其与体质量指数(BM1)、腰臀比(WHR)、血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探讨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预测作用,旨在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于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200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 sCD163和 RBP4水平,200例糖尿病患分为大血管病变组(120例)与无大血管病变组(80例),比较3组间 sCD163和 RBP4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 sCD163与 RBP4水平较高、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 sCD163与RBP4水平高于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sCD163与 RBP4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163与 RBP4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可能对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按照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39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合格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GDF-15及sCD163水平,并与常见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DN)各组患者GDF-15和sCD16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DN的进展逐渐升高。相关分析显示,GDF-15、sCD163均分别与病程、FPG、HbAlc、LDL-C、TC、TG、UAER、BUN、Cr呈正相关(P 0.05或P 0.01),与HDL-C呈负相关(P 0.01)。结论 GDF-15和sCD163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出血或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许多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引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sCD40L和CRP水平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以及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100例糖尿病肾病(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黄芪治疗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指标的关系。结果黄芪治疗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明显较安慰剂组升高,尿微量白蛋白较安慰剂组减少,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亦有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上调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GF水平,同时可减轻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血肌酐水平,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HGF是肾脏的重要保护因子,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铁蛋白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早期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本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120例,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各4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4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对象的血清铁蛋白(SF)及炎症因子高敏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F水平、炎症因子指标明显升高(P<0.01);随着DN 的进展,SF及炎症因子的水平相应升高,DN 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SF升高与炎症因子的水平呈正相关(r>0.1,P<0.01)。【结论】体内铁负荷过重即过高的SF参与了早期DN患者机体的微炎症状态,诱导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从而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苗艳  阎磊  曹慧霞  朱清  邵凤民 《新医学》2011,42(10):677-68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非尿毒症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与肾衰竭组(B组)各20例,另选择20例无糖尿病的非尿毒症期肾衰竭患者为C组。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常规、血生化、肾功能等指标及CRP、IL-6水平,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排泄量(UPER)、Ccr,测量及计算体质量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进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并分别对B组患者的炎性因子CRP、IL-6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胆固醇、UAER、Ccr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年龄较大,血压较高,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较低,红细胞较少,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升高,Ccr明显下降(P均〈0.05)。B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明显低于C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C组患者(P均〈0.05)。B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UAER、UPER、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A、C组(P均〈0.05)。B组SGA分级重度营养不良及总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均〈0.05)。B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Ccr与CRP呈负相关(P均〈0.05),总胆固醇、UAER与IL-6呈正相关(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Ccr与IL-6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总体状况差,高血压、高脂血症、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等并发症均更为严重。其营养不良与微炎症状态呈正相关,微炎症可能是影响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