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何琪  刘艳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64-65
目的探讨肺部疾病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支气管镜检查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6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与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诊断、X线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等方面研究其特点。结果 60例病例中鉴别诊断为多,占50%(30/60),肺结核占40%(24/60),肺部其它疾病者占10%(6/60);检出肺部肿瘤6例,占总数的10%。X线表现多数同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病变形态,以斑片、结节、索条状阴影居多(占40%);X线表现有病灶者,支气管镜检均有异常发现,支气管镜检出肺部肿瘤的病例在胸部X线呈肺不张、块状影及弥漫性病变的病例中占40%(6/15)。在60例病例中发现有4组病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2例诊断Ⅲ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病例均为中、青年女性,X线检查病灶多在中、下肺野,镜下多见干酪样坏死物,占总病例的20%。5例支气管镜检发现黏膜呈纵行皱襞样变的病例年龄大于60岁,X线表现为肺不张及肺化脓症。6例镜后病理检查出"炎性上皮细胞"的病例镜下发现相应病变部位支气管管腔狭窄及管腔内结节凸起,X线表现不一。6例检出肺癌的病例其X线表现相应肺部病变部位与支气管镜检阳性发现部位基本一致。结论胸部X线表现与支气管镜检阳性发现有明显的关联性,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可确定支气管镜检查的重点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与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新生儿期ARDS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部分复查改变以及临床症状、血气表现等资料。结果肺透亮度下降,呈毛玻璃状10例;双肺弥漫斑片状渗出灶4例;大片状渗出灶1例,支气管充气征5例;“白肺”3例;伴发肺气肿12例;3例复查x线片,好转2例,加重1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后ARDS3例;X线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基本符合。结论新生儿期ARDS的x线表现有其特点,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X线征与临床症状、血气测定结果各自反映某一阶段的病情与特征,应前后结合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胸部手术后肺不张及肺炎诊治体会。方法:分析胸部手术后肺不张及肺炎的临床发病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或CT扫描作出诊断及治疗意见。结果:行胸部手术287例,术后肺部并发症40例,治愈34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了解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有效预防,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将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确诊为ARDS的足月新生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15 mg静脉滴注,2次/d,共5~7 d.比较两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2周时NBNA指标、2 d胸部X线好转率、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比率.结果 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治疗组(3.0±1.0) d,对照组(6.0±1.4) d;发生并发症治疗组6例(37.5%),对照组10例(71.4%);病死患儿治疗组2例(12.5%),对照组4例(28.6%);2 d时胸部X线好转治疗组10例(62.5%),对照组5例(35.7%);2周时NBNA指标治疗组(38.14±3.4),对照组(35.47±2.16);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25%,对照组81.82%.两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2 d时胸部X线好转率、2周时NBNA指标、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ARDS可缩短呼吸窘迫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2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依据急诊手术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 n=56)和限制液体复苏组( n=56)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RDS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限制液体复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液体复苏组( P<0.05),ARDS、脓胸、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 P<0.05)。结论:急诊手术中限制液体复苏法较常规液体复苏法更能有效降低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及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X线表现及X线影像演变过程。方法:32例临床诊断符合ARDS住院病人,均行X线检查,其中17例行2次以上检查,最多者共行7次胸部X线检查。结果:初步检查胸片结果,无明显异常6例,仅肺纹理增强、呈间质性肺水肿样改变(网格状肺纹理)12例,毛玻璃状样改变13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复查显示随检查时间不同,上述肺内表现逐渐演变,数周后可以转归为网格状肺纹理甚至正常肺部改变。结论:胸部X线片对ARD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复查胸片对ARDS的诊断与病程的跟踪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肺部并发症的影像表现.方法 64例经过临床确诊的病例,均行胸部X线摄片或CT检查.结果 间质性或肺泡性肺水肿15例,胸腔积液29例,其中少量积液27例,中等量积液2例,同时有肺水肿和胸腔积液的15例,肺部感染的15例.结论 肾综合征患者通过胸部影像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肺部并发症,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X线表现及成因,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肝移植患者于术后2周内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周内每日摄床旁胸部X线片1次或2次,以后视情况复查。结果胸腔积液23例:单右侧胸腔积液20例,双侧胸腔积液3例;肺水肿10例:间质性肺水肿9例,急性肺水肿1例;肺部感染7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肺不张2例。结论床旁胸部X线检查是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常规监护手段,对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从1967年Ashbaugh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来,关于ARDS的定义曾有多种版本,其中以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AECC)的定义最具代表性。AECC将ARDS定义为急性发生的严重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 O2/FIO2)≤200mm Hg(1 mm Hg=0.133 k Pa),正位胸部X线片提示双侧肺斑片状浸润阴影,肺动脉楔压≤18 mm 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证据。如果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伴肺部感染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田进  平阳 《疑难病杂志》2005,4(1):19-21
目的 分析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对 83例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程、血糖、并发症、痰菌等)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 25. 4%,其发生与年龄、病程、血糖高低及同时存在的糖尿病其他并发症有密切关系(P<0. 05或 0. 01 ),而与性别无关;肺部感染类型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为主 (占42. 2% ),其次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3例中痊愈和显效64例(占 77. 1% ),死亡 15例(占 18. 1% )。结论 定期行胸部X线检查,控制血糖,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效抗生素应用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8例创伤后成人呼吸迫征(ARDS),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1岁到79岁,5例治愈。本组ARDS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创伤(10例)、大手术(4例)、烧伤(4例)、休克、感染、DIC、过量输液等。诊断依据为:(1)病史中诱发ARDS的病因;(2)临床急性呼吸衰竭症状;(3)X线胸片“点状”及“雪片状”阴影;(4)低氧血症:(5)血小板减少;(6)尸检肺部病理检查符合ARDS变化。ARDS的预防措施包括有及早预防及治疗,如针对休克、感染的控制,防止过量输液及DIC的早期治疗,特别要注意预防措施,及多器官衰竭的治疗,积极处理肺间质水肿,加压通气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2例脂肪栓塞患者的X片、CT、MRI检查资料。结果:肺部X片示3例弥漫密度增高影,4例多发片影,1例少量胸腔积液,4例正常。CT示12例斑片状、磨玻璃、结节影,2例胸腔积液;脑部CT示2例示低密度影,6例正常;MRI示8例T2WI均为高信号。对称分布在基底节区、侧脑室旁白质、分水岭区、额叶。结论:鉴于FES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病灶显示肺部CT优于X片,脑部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郭洪河  付维林 《安徽医学》2005,26(5):380-383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片的改变及影像变化规律。方法对45例SARS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包括X线胸片异常出现的时间,病变最为严重的时间及病变吸收的时间和影像形态。结果胸部X线异常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病后1~7d(32例,71.1%),X线表现最为严重的时间多在发病后的8~14d(34例,75.6%),多数病变吸收的时间多为发病后的15~21d(24例,53.3%),SARS的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的单发或多发大片状模糊影(36例,80%),最严重时期变化快,部分病人病变呈游走性改变。结论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SARS的早期发现及显示病程的变化,指导治疗并提示预后,但对病变的细微改变显示有限度。  相似文献   

14.
R J Maunder  W P Shuman  J W McHugh  S I Marglin  J Butler 《JAMA》1986,255(18):2463-2465
In this report, we challenge the commonly held assumption that 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s a homogeneous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generalized and relatively uniform damage to the alveolar capillary membrane. We studied 13 patients with ARDS, comparing the pulmonary parenchymal changes seen by standard bedside chest roentgenograms with those seen by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chest. Three patients demonstrated generalized lung involvement by both radiologic techniques. In another eight patients, despite the appearance of generalized involvement on the standard chest x-ray film,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s showed patchy infiltrates interspersed with areas of normal-appearing lung. Two patients showed patchy involvement by both techniques. The fact that ARDS spares some regions of lung parenchyma is useful knowledge in understanding the gas-exchange abnormalities of ARDS, the variable responsiveness to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and the occurrence of oxygen toxicity.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inhomogeneity should also be kept in mind when interpreting lung biopsy specimens or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in patients with ARD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系列胸片作回顾性观察,研究其动态。其中阻塞性肺炎26例,17例首次胸片可见肺门浓密或增大。抗炎治疗炎症吸收,但肺门仍保持浓密或增大;炎症进展,肺门改变亦可进展,甚至出现肿块。因此,肺门浓密增大可作为阻塞性肺炎的标志。孤立肺病灶36例,首次胸片病灶≤2cm者,空泡征出现率较高,可作为肺癌早期征象。>2cm者,毛刺征、分叶征及肿瘤至胸膜侧肺野内长线影及模糊影出现率增加,提示有肺癌的可能。>3cm者空泡征消失。胸膜凹陷征的出现与病灶大小不成比例。重点观察了<2cm的病灶,首次胸片以薄片影、小结节或网点影出现后的演变过程。讨论了胸片中如何才能早期发现<2cm肺癌的线索。另外还观察到肺腺癌的早期少见表现,呈大片间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分析25例临床以咯血为主要症状而常规胸片为阴性的CT检查结果,全部病例CT均有异常发现。包括:支气管扩张9例,局灶性肺炎或间质性肺炎12例,支气管结石3例,肺结核1例。作者对胸片隐匿性病灶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作了讨论。CT因其高密度分辨率和横断成像无重迭等优点,对有咯血症状而胸片为阴性的肺部隐匿性病变的检查有其特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照片方法及防护措施.方法进入SARS病区需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病房内床边机投照,分两组进行研究,第1组轮流人员投照,单纯床边卧位投照,共照187张.第2组专人投照,采取简易坐位胸片架投照或卧位投照,共照674张,其中前后卧位293张,后前坐位381张.对两组照片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组甲片率为13.9%,乙片率为55.1%;第2组卧位甲片率为25.3%,卧位乙片率为58.7%,坐位甲片率为52.8%,坐位乙片率为46.2%.结论实行专人摄影及使用简易坐位胸片架,可有效提高隔离区内SARS照片的质量,降低投照人员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蒲仕军 《四川医学》2011,32(4):597-599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胸部损害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对SAP预后及临床治疗价值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诊治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我院2002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就诊的临床与CT诊断的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其X线全胸正位片与胸部CT片,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全胸正位片、胸部与下胸部CT片显示胸腔积液的患者共有45例(90.00%),其中单侧20例,双侧25例;心包积液3例;下肺炎变1 5例(单侧5例,双侧10例);下肺盘状肺不张18例(单侧6例,双侧12例);肺水肿1 6例,1 5例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死亡患者。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胸部影像学表现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变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应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原因、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的5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合并ARDS临床资料。结果 本院同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60例,合并ARDS者5例,发生率8.3%,5例中4例有严重的合并症。ARDS均表现为急性起病,呼吸频数,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胸片示双肺浸润影。ARDS均在控制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同时,使用以无创呼吸机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吸氧为主的综合治疗,获得治愈。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较易并发ARDS,一旦病人呼吸改变或血气异常,应警惕ARDS,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应用机械辅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吸氧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肋骨骨折胸部平片诊断有疑问或平片表现正常而临床症状明显的37例患者,进行数字化透视与采集图像对比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11例(29.7%)漏诊,2例(5.4%)误诊,两者共13例(35.1%)。平片误诊或漏诊原因为投照体位不当,肋骨重叠,图像质量较差,细微结构显示不清所致。结论:数字化多轴位透视与图像采集不受呼吸、运动的影响,避免了肋骨重叠,图像质量优,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