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前应用咪唑安定和苯巴比妥钠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湘宏 《黑龙江医学》2007,31(4):294-295
目的 观测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应用咪唑安定和苯巴比妥钠的镇静抗焦虑作用,顺行性遗忘效果及对血压、脉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120例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分成4组。每组30例,Ⅰ组咪唑安定1.0mg/kg,Ⅱ组咪唑安定0.07mg/kg,Ⅲ组苯巴比妥钠3.0mg/kg,Ⅰ-Ⅲ组药液均配制成1.0mL,Ⅳ组生理盐水1.0mL。药物由专人于麻醉前30min行肌肉注射。结果 麻醉前给予苯巴比妥钠(3.0mg/kg)达到镇静抗焦虑的效果。结论咪唑安定能获得明显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增加用药剂量,顺行性遗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在术前用药中的镇静及顺应性遗忘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 -Ⅱ级 1 0 0例择期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5 0例。术前均无长期服用镇静药物史。研究组为术前 30min肌注咪唑安定 0 .0 8mg/kg ,阿托品 0 .5mg ,对照组为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1mg/kg ,阿托品 0 .5mg。全部病人均于入室后麻醉前纪录病人Ramsay镇静评分及观察病人呼吸循环抑制情况。术后纪录病人顺应性遗忘情况。结果 咪唑安定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苯巴比妥组。呼吸循环抑制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 ,术后病人顺应性遗忘咪唑安定组明显高于苯巴比妥组 (P <0 .0 5 )。结论 咪唑安定在术前用药中的镇静及顺应性遗忘作用效果确切 ,呼吸循环抑制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术前肌注吗啡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前针的不同分为3组:Ⅰ组,吗啡10mg,阿托品0.5mg,30例;Ⅱ组,安定10mg,阿托品0.5mg,30例;Ⅲ组,阿托品0.5mg,30例.在麻醉诱导静注依托咪酯后,观察并记录2分钟内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结果:3组肌阵挛阳性率分别为16.67%、53.33%、56.67%.与Ⅱ、Ⅲ组比,Ⅰ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明显较低(P<0.05),Ⅱ、Ⅲ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肌注吗啡可明显减少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4.
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随机分为三组:Ⅰ组:芬太尼1μg/kg 咪唑安定0.03mg/kg;Ⅱ组:芬太尼1μg/kg 咪唑安定0.04mg/kg;Ⅲ组;芬太尼1μg/kg 咪唑安定0.05mg/kg.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2-3.腰麻药物先用0.75%盐酸布比卡因1.8ml,调整麻醉而至T8,手术开始前10min缓慢静注稀的镇静药合剂.观察5min,10 min,30 min,60 min的OAA/S评分.记录病人遗忘情况.结果 在给药后5 minⅠ组OAA/S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在给药后10 min,30 min,60 min,Ⅰ组OAA/S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P<O.01)表1.在给药30 min,Ⅲ组遗忘作用优于Ⅰ组,在给药120MIN,Ⅲ组遗忘作用优于Ⅰ组(P<0.05)表2.结论 Ⅲ组剂量合理,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起效快,镇静遗忘效果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切皮前Ⅰ、Ⅱ组以0.04m g/kg、Ⅱ组0.06m g/kg咪唑安定各加芬太尼1.0ug/kg静脉注射,Ⅲ组静注后继以咪唑安定0.04mg.kg-1.h-1+芬太尼0.2u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至缝皮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七时点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Ⅱ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 均有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分钟内3组OAA/S均在2-4分之间;Ⅰ、Ⅱ组分别在10分钟和30分钟后大于4分; Ⅲ组至缝皮时镇静呈平稳状态,OAA/S维持在3分左右,手术结束时大于4分.Ⅱ组5、10、30分钟三时点和Ⅲ组给药后至缝皮时各时点OAA/S值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同时点比较,30分钟、60分钟、缝皮时三时点OA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咪芬合剂持续输注有效维持手术全程平稳的镇静状态,避免术中清醒,临床效果优于单次静脉注射应用.  相似文献   

6.
唐晓宁  陈萍 《河北医学》2001,7(3):200-202
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抗焦虑、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痛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咪唑安定 (Ⅰ )组和氟芬合剂(Ⅱ )组 ,每组 2 0例。Ⅰ组 :咪唑安定负荷剂量 0 .0 5mg/kg ,然后用 0 .0 5mg/kg .h行泵持续输注。Ⅱ组 :氟派啶 0 .0 5kg ,芬太尼 1ug/kg肌注。 结果 :Ⅰ组的镇静、抗焦虑、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痛的作用明显强于Ⅱ组 ,P <0 .0 5。两组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5。结论 :咪唑安定能安全的辅助于硬膜外麻醉 ,能有效的增强镇静、抗焦虑和消除内脏牵拉痛 ,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术前用药对手术病人术前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咪唑安定组和鲁米那钠组。咪唑安定组于术前晚9点和入室向分别肌注咪唑安定0.1 mg/kg和5 mg(n=30);鲁米那钠组在入室前肌注鲁米那钠0.1(n=30);记录两组病人入室后的血压、心率。结果 咪唑安定组病人入室后循环波动小,入室后的血压、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鲁米那钠组病人入室后的血压、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极度恐惧可能导致循环剧烈波动,而咪唑安定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以及近事遗忘作用可间接地达到稳定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联合地佐辛在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镇痛及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腹部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I,Ⅱ组),各30例,Ⅰ组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后静脉滴注地佐辛;Ⅱ组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后静脉滴注芬太尼.注药后不同时段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术中镇静程度、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5、15、30、60 min的OA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Ⅰ组遗忘程度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联合小剂量地佐辛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观察和比较小儿手术前应用咪唑安定或苯巴比妥钠的镇静抗焦虑作用、顺行性遗忘效果及对血压脉率的影响,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小儿麻醉前用药。方法50例3—12岁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25)及对照组(Ⅱ组,n=25)。Ⅰ组患儿于术前30分肌注咪唑安定1mg/Kg,Ⅱ组肌注苯巴比妥钠3mg/Kg。用五点CGI分级评定镇静程度,同时观察遗忘程度,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Ⅰ组的镇静程度和遗忘程度远远高于Ⅱ组(P〈0.05),两组用药前后的RR、MAP、SpO2变化不大,HR显著增快(P〈0.05)。结论咪唑安定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麻醉平稳,效果好,苏醒快,减少了小儿焦虑、恐惧、哭闹等不适,牵拉反射不明显,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减少了静脉麻醉药物的用量,防止了药物蓄积或过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它是小儿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全麻时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P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A组(阿托品组).其中P组患者术前30min肌注长托宁1mg,苯巴比妥钠100mg;A组患者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100mg.所有患者全麻诱导采用静注芬太尼0.2mg~0.4mg,维库溴铵4mg~6mg,丙泊酚(1.5~2.0)mg/kg.全麻维持用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微量泵输入),使麻醉维持在适当深度,用Dr0oger Fabius麻醉机控制呼吸.监测记录患者插管后T1(5分钟)、T2(10分钟)、T3(30分钟)的气道峰压(Ppeak),胸肺顺应性(C),气道阻力(R).结果 P组各时间点的各参数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各时间点的各参数比较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降低在全麻期间气道峰压和呼吸道阻力,提高肺顺应性,作为麻醉前用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用于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3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静注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0.05mg/kg;对照组仅静注芬太尼0.05mg。观察记录患者镇静、遗忘程度。结果:2组患者镇静、遗忘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用于椎管内麻醉可以消除患者在麻醉与手术过程中的不良记忆。  相似文献   

12.
麻黄素预防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麻黄素肌注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低血压的效果及合适剂量。方法 选择ASAI-Ⅱ级足月妊娠,无妊高征产妇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Ⅰ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于脊麻前10分钟肌注麻黄素,Ⅱ组、Ⅲ组分别肌注麻黄素20mg、30mg。麻醉前输入晶体液500ml,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用量为9.75~11.25mg。记录SBP、HR、SPO_2等,测定麻醉平面,观察围术期的不良反应,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最高阻滞平面(T_6-T_4)无差异(P>0.05),麻醉效果均达到手术要求,各组新生儿娩出时Apgar评分相似(P>0.05)。围术期出现严重低血压5分钟Ⅰ组、Ⅱ组分别约为30%、20%,Ⅲ组无;10分钟Ⅰ组为25%,Ⅱ组20%,Ⅲ组16%;15分钟Ⅰ组为25%,Ⅱ组和Ⅲ组无;伴有心率低于50次/min,Ⅰ组、Ⅱ组均有2例,Ⅲ组无,Ⅰ组、Ⅱ组恶心呕吐明显多于Ⅲ组。结论 脊麻前10分钟肌注麻黄素30mg可明显减少脊麻下剖宫产术低血压的发生率与低血压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黄蔚  林雪梅  马玉姗  罗东 《四川医学》2004,25(3):341-342
目的 与度冷丁比较,观察可塞风(氟诺昔康)作为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辅助用药的可行性、安全挂。方法 AsA评分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度冷丁50mg 氟哌啶肆 咪唑安定30例(Ⅰ组);可塞风8mg 氟哌啶醇 咪唑安定32例(Ⅱ组);可塞风16mg 氟哌啶醇 咪唑安定30例(Ⅲ组)。3组均加入氟哌啶醇5mg必要时追加咪唑安定达Ramys镇静4级。观察3组给药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咪唑安定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体温及术后第1次肌注杜冷丁的时间。结果 3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体温变化及术后因切口疼痛需肌注杜冷丁的时间无差异。咪唑安定用量Ⅱ、Ⅲ组大于Ⅰ组,Ⅰ组用药后10min、30min SpO2均较术前低,Ⅱ、Ⅲ组用药后变化不大;Ⅲ组用药后5min、10min、30minSpO2均较Ⅰ组高。结论 硬膜外麻醉中使用氯诺昔康作为辅助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呼吸影响小更适宜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眯唑安定与苯巴比妥钠作为麻醉前用药抗焦虑、镇静、遗忘作用。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2岁,随机分为M组和L组,每组各30例,入手术室前30min,M组,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08mg/kg;L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纳100mg。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患者的MAP、HR、RR、SPO2,进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并于用药后24h计算遗忘率。结果 两组病人MAP、HR、RR、SpO2在用药前的无显著差异(P>0.05);AVAT评分和OAA/S评分,两组病人在用药后30min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24h遗忘率,M组高于L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眯唑安定作为麻醉手术前用药较苯巴比妥钠有更明显的抗焦虑、镇静和顺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 选择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年龄18~52岁,体重45~65kg,ASAⅠ~Ⅱ级,无眩晕病史,术前未给任何止吐药. 方法: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全组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75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6μg/kg,维库溴铵0.1~0.15mg/kg.麻醉维持用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吸入异氟醚,入室建立静脉通路后给予止呕药物,随机分为4组.Ⅰ组:地米4mg+昂丹4mg;Ⅱ组:地米4mg;Ⅲ组:昂丹4mg;Ⅳ组:对照组.每组20例.4组年龄、体重、麻醉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咪唑安定与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镇静作用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丙泊酚2mg/kg组,Ⅱ组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组,Ⅲ组丙泊酚1mg/kg、咪唑安定0.05mg/kg与芬太尼1μg/kg组.观察术中镇静程度及记忆缺失、苏醒时间、HR、SBP、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Ⅰ组、Ⅱ组BP、SpO2下降比Ⅲ组显著(p<0.05).Ⅱ、Ⅲ两组镇静程度与体动等不良反应相仿,且均优于Ⅰ组.结论:丙泊酚、咪唑安定与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甲氧明不同用药方式对麻醉后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将9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腰麻药注入即时静注盐酸甲氧明2mg;Ⅱ组:静脉持续泵入盐酸甲氧明10ml/h,Ⅲ组:静注盐酸麻黄碱8mg.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第1、5、10、15、20、25、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及阿托品使用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新生儿lmin及5min 时Apgar评分. 结果: 组内比较,SBP:Ⅰ组在15min、20min、25min时间点变化明显(P<0.05),Ⅱ组仅在1min时有明显变化(P<0.05);DBP:Ⅰ组在20min时差异明显(P<0.05);HR:Ⅰ组在1min、5min、10min、1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组在5min、10min、15m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BP:Ⅰ组在15min、20min测值明显低于与Ⅱ组、Ⅲ组(P<0.05);三组间DBP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Ⅰ组、Ⅱ组与Ⅲ组在1min、5min、10min、15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相比在1min、5min、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1min 、5min Apgar评分及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静脉泵注盐酸甲氧明能有效防治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对心率变化影响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祁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14-115
目的:比较小儿烧伤术前口服复方氯胺酮混合液与常规肌注安定阿托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烧伤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KMA组)术前30分钟口服混合液0.25ml/kg(氯胺酮5mg/kg、咪达唑仑0.5mg/kg、阿托品0.03mg/kg);11组:安定0.2mg/kg+阿托品0.015mg/kg术前30分钟肌注。观察指标包括对术前用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的血氧饱和度、镇静状态评分、与父母分离的程度、静脉穿刺时的反应和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肌肉注射给药85%小儿不能接受、哭闹、给药30分钟后难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不平稳。口服组用药30分钟后小儿安静合作、能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平稳,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术前口服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肌注安定阿托品,是理想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要求进行EVL的肝硬化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组合及剂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组)和Ⅱ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Ⅰ组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1.5mg/kg;Ⅱ组给予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2.5mg/kg。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情况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应用静脉麻醉药物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术中与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但为一过性,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Ⅰ组患者的HR、Sp O2、R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术中的HR、SPO2、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在麻醉药用量少于Ⅱ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上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麻醉苏醒时间上Ⅰ组短于Ⅱ组(P<0.05)。麻醉不良反应两组均有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满意度调查结果均为100%。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能更安全有效地用于肝硬化患者EV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对麻醉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术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分别为41、41、4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术前指导,Ⅰ组为对照组,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Ⅱ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 ;Ⅲ组术前1 d给予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前1 d及入手术室15 min进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Ram‐say镇静评分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入手术室15 min后 AVAT 评分、Ramsay评分,Ⅰ组[(4.37±1.56)、(1.98±0.72)分]与Ⅱ组[(4.22±0.99)、(1.90±0.6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Ⅱ组分别与Ⅲ组[(3.63±0.97)、(2.38±0.6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26.83%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头痛、乏力、皮疹为主。结论术前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镇静效果优于药物苯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镇静效果欠佳且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