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应用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H_(22)/F23),初步探讨了瘤苗主动免疫对H_(22)/F23的免疫预防效应以及对肿瘤生长和淋巴道转移的治疗作用。CFW系小鼠经β-榄香烯和丝裂霉素C处理的H_(22)/F23瘤细胞腹腔免疫三次,末次免疫后两周分别用H_(22)/F23和H_(22)交叉进行攻击。结果表明:β-榄香烯及MMC瘤苗均能诱导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效应,后者效果更为显著。两种方法处理的H_(22)/F23瘤苗免疫对H_(22)/F23攻击的保护效应显著低于对H_(22)的保护效应,提示高淋巴道转移株H_(22)/F23细胞的免疫原性较低,推测这可能与其转移能力的增高有一定关系。用MMC处理的瘤苗细胞和非特异性免疫制剂(CP)对带瘤小鼠进行免疫治疗的结果证示:免疫治疗不仅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可显著降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用β-榄香烯,MMC、戊二醛单独及不同组合处理的 L615瘤苗主动免疫615系小鼠,比较其免疫保护作用,优化出安全高效且能长久保存的瘤苗:β-榄香烯-MMC-戊二醛瘤苗。瘤苗免疫组攻击后存活小鼠经体内外瘤苗再致敏其免疫脾细胞的抗瘤效应提高,表现为对晚期 L615白血病鼠进行 AIT,特别是 ACIT 有明显疗效,对 L615细胞也显示相对特异性的 CTL、CDC、ADCC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莪术及其有效单体β-榄香烯处理的L615细胞进行免疫,观察其免疫保护效应,并与用多种理化及生物学方法制备的L615瘤苗的免疫保护效应相比较。结果表明,用莪术油中提取的有效单体成分β-榄香烯制备的瘤苗及莪术瘤苗均有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两者的效果相近,均优于~(60)Co照射瘤苗。本实验中所应用的以其它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包括丝裂毒素、戊二醛处理的及CP和瘤细胞混合瘤苗;都可诱发不同程度抗同系L615攻击的免疫力。免疫保护效应可通过活瘤细胞的反复攻击而不断增强,最终可耐受高达5×10~8个活L615细胞的攻击。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H_(22)/F_(23)),观察了特异性主功免疫治疗对肿瘤生长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MC处理的瘤苗细胞和非特异性免疫制剂(Cp)对带瘤小鼠进行免疫治疗,不仅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可显著降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新城鸡疫病毒(NDV)/β-榄香烯瘤苗对8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对瘤苗的临床应用方法、全身和局部反应情况以及近期抗瘤免疫效应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从肿瘤移植成活率、淋巴道转移率、细胞形态学、染色体组成、细胞电泳率等方面在两种不同品系的小鼠之间观察并比较了小鼠腹水型肝癌H_(22)和H_(22)/F_(20)的上述生物学特性及差别。光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提示,H_(22)和H_(22)/F_(20)瘤细胞是来源于上皮组织、分化较低的恶性肿瘤。肿瘤移植成活率和淋巴道转移率的比较观察表明,H_(22)/F_(20)瘤细胞的移植成活率和淋巴道转移率均高于H_(22)瘤细胞。染色体的分析显示H_(22)和H_(22)/F_(20)瘤细胞不仅干系细胞的众数不同(H_(22)为44,H_(22)/F_(20)为43),而且二者的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也有差别。细胞电泳率的测定结果表明,H_(22)/F_(20)瘤细胞的电泳率显著低于H_(22)细胞。本文讨论了H_(22)和H_(22)/F_(20)瘤细胞的上述表型差别与淋巴道转移率增高之间的可能关系,以及宿主和环境的选择作用对H_(22)瘤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exudative macrophage,PEMψ)在榄香烯复合瘤苗免疫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用血红蛋白释放法,硝酸还原法,MTT法等检测榄香烯及榄香烯复合瘤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一氧化氮的产生,杀瘤以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粗提淋巴因子刺激的反应等功能的影响。结果;低浓度(5,0.5μg/ml)的榄香烯和榄香烯复合瘤苗在体外可以增强PEMψ的活性,但瘤苗及其HSP70-肿瘤肽免疫后其PEMψ的上述功能未见变化。结论:榄香烯复合瘤苗的免疫保护效应并非通过PEMψ而实现,而短小棒状杆菌作为榄香烯复合瘤苗的佐剂,则可以明显增强PEMψ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Mψ)在榄香烯复合瘤苗(EC-TCV0对小鼠肝癌HCa-F的免疫保护效应中的应用。方法: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3次,体内用多聚甲醛固定的HCa-F致敏后3d检测腹腔巨噬细胞(Mψ)的抗肿瘤细胞毒活性,一氧化氮(NO),细胞增殖活性的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巨噬细胞(PEMψ)对HCa-F的细胞毒活性增强,而在NO产生和细胞增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榄香烯复合瘤苗腹腔免疫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β-榄香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β-榄香烯是近年来我国首先从活血化瘀中药莪术挥发油中筛选出的一种抗癌有效成分。因其具有抗瘤谱广、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而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大量药理实验表明β-榄香烯的抗瘤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1)抑制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合成;(2)诱导细胞调亡与分化;(3)抗瘤免疫保护作用;(4)消除自由基;(5)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β-榄香烯抑制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 PI双标流式术检测β-榄香烯对骨髓瘤RPMI-8226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33342/PI 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β-榄香烯处理后骨髓瘤RPMI-8226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β-榄香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S、 G2/M细胞比例降低.β-榄香烯作用48 h可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凋亡率随药物浓度而递增.结论 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人骨髓瘤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到单克隆抗体F36/22能识别小鼠移植性乳腺癌抗原.用SepharoseCL-4BA单克隆抗体F36/22免疫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了BALB/c小鼠移植性乳腺肿瘤抗原,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纯化188.4倍,SDS-PAGE及免疫印迹检测其分子量为60kd。  相似文献   

12.
A transplantable murine breast tumor antigen (called JC tumor)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detection of McAb F36/22 with the method of immunoblotting. JC tumor antigen was isolated by Sepharose-CL-4B, then was purified by McAb F36/22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Solid phase RIA detec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antigen which was purified by 188.4 times was 148,000 cpm/mg protein. SDS-PAGE and immunoblo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umor antigen possessed a molecular weight of 60kd. Competitive binding RIA indicated that JC tumor antigen inhibited the combining of ductal carcinoma antigen with McAb F36/22. It implied that some groups (antigen determinant) on JC tumor antigen were the same as or similar to those on ductal cancer antigen.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硫酸酯化细菌胞外多糖SREPS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70只肝癌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SREPS不同剂量组(0.5,1,2.5,5,10ms/kg)和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1次/d,连续10d。于造模第11天观察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果SREPS不同剂量组(0.5,1,2.5,5,10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21.60%、23。50%,34.90%,26.50%和28.92%。与模型组比较,除0.5mg/kg外,其余各浓度的瘤质量显著降低(P〈0.05);SREPS不同剂量组可增加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其中2.5mg/kg剂量组对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SREPS对肝癌H22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抑瘤作用,SRESP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易瑞莎对H22肝癌小鼠的抑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Zhu BD  Yuan SJ  Xu JM  Zhao QC  Li X  Li Y  Hao LH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684-686
目的 探讨易瑞莎 (IRESSA)对小鼠H2 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H2 2肝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口服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顺铂d1 5组、顺铂d6 10组、易瑞莎组、易瑞莎 顺铂先合用组、易瑞莎 顺铂后合用组。易瑞莎用量为 10 0mg/kg体重 ,每日灌胃 1次 ,共 10d(d1 10 )。顺铂用量为 1 2mg/kg体重 ,每日腹腔内注射 1次 ,共 5d(d1 5或d6 10 )。检测肿瘤生长抑制率 (抑瘤率 ,IR)、小鼠体重变化、脾脏指数 (SI)、血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值。结果 易瑞莎组抑瘤率与顺铂d1 5组、顺铂d6 10组、易瑞莎 顺铂先合用组抑瘤率相近 (P >0 0 5 ) ,分别为 4 1%、5 4 %、4 6 %和 5 6 %。易瑞莎 顺铂后合用组的抑瘤率 (2 6 % )明显低于易瑞莎 顺铂先合用组 (P <0 0 1)和顺铂d6 10组 (P <0 0 5 )。与口服对照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易瑞莎组脾脏指数和净体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易瑞莎 顺铂先或后合用两组的脾脏指数和净体重 ,与易瑞莎组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易瑞莎对小鼠H2 2肝癌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期论治对H22荷瘤小鼠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中医药分期论治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除正常组外,接种H22瘤株.制备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非阶段组和阶段组。西药组予喃氟啶(FT-207),非阶段组予自拟肿瘤基本方,阶段组根据不同治则予肿瘤分阶段处方。观察各组对荷瘤小鼠生长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生存期最短.阶段组生存期最长。而两药组与非阶段组生存期非常接近。结论 荷瘤小鼠经不同治法分阶段治疗后其生存期呈现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鼠白细胞介素-18(mIL-18)对H22肝癌的作用。方法以1×105和1×106H22肝癌细胞腹腔注射昆明小鼠构建小鼠H22肝癌腹水瘤模型。在接种H22细胞后的1、48、天,每天用10μg mIL-18腹腔注射荷瘤小鼠,连续注射5天;或者在接种后1天,分别用5μg、10μg和20μg不同剂量的mIL-18腹腔注射小鼠。mIL-18作用后存活的小鼠,再次腹腔注射1×105H22肝癌细胞。结果构建得到小鼠H22肝癌腹水瘤模型,在接种1×105H22肝癌细胞后1、4天注射mIL-18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存活小鼠能抵抗再次接种的H22肝癌细胞的攻击。结论mIL-18对小鼠H22肝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mIL-18作用后存活的小鼠具有对H22肝癌细胞的免疫记忆性。  相似文献   

19.
复肝春6号对荷H22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肝春6号(FGC-6)抗肝癌作用及与5-氟尿嘧啶(5-Fu)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H27荷瘤小鼠模型并随即分为6组:模型组、5.Fu大、小剂量组、FGC-6大、小剂量组、FGC-6与5一Fu联用组.各组连续给药10d。观察各组小鼠的瘤重;检测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结果各组用药均可明显抑制H22移植瘤的生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GC-6与5-Fu联用时,据金氏公式计算q值为1.37,大于1.15;与模型组比较,FGC-6大剂量组及FGC-6与5-Fu联用组小鼠的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IL-2分泌能力明显提高(P〈0.05),而5,Fu大剂量组的如上3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FGC-6对H22肝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小剂量FGC-6与小剂量5-Fu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靶向药米托蒽醌毫微球对小鼠肝癌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对比米托蒽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DHAQ-PBCA-NS)和米托蒽醌(DHAQ)对小鼠肝癌的抑瘤作用。方法 小鼠常位移植肝癌H22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DHAQ-FBCA-NS和DHAQ制剂,用抑瘤率比较二者的抑瘤作用;在观察急性毒性的基础上比较二者的化疗指数;同时观察二者在不同时间给药时的抑瘤作用。结果 DHAQ和DHAQ-PBCA-NS抑瘤作用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半数有效量(ED50)分别为1.04mg/kg和0.34mg/kg,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3.670mg/kg和4.225mg/kg,由此得出化疗指数分别为3.53和12.43,其化疗指标DHAQ-PBCA-NS是DHAQ的3.52倍,不同给药时间对抑瘤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DHAQ和DHAQ-PBCA-NS在治疗时给药时间越早越好,与同一给药时间相比,DHAQ-PBCA-NS抑瘤率高于DHAQ约20%。结论 DHAQ-PBCA-NS对小鼠肝癌H22抑瘤作用优干DHAQ,其肝靶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