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常见风湿性疾病血液中多项炎症指标,分析比较其在疾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探讨选择敏感简便快捷的检测指标作为临床对病程的监测和疗效的观察.方法 检测132例常见风湿性疾病活动期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血小板参数,并与经治疗后的风湿性疾病稳定期和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风湿性疾病活动期C-反应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和恢复期(P<0.01).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与C-反应蛋白和风湿性疾病活动期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风湿性疾病活动期的疗效观察、病程监测的一个敏感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廖容  高虹  刘琴  丁倩 《当代护士》2022,(4):38-40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N末端脑钠肽原与营养状况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宜宾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78例终末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N末端脑钠肽原三者得分与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得分进行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4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按患者头颅MRI Mirsen等用记分法表示脑白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1分,1或2个斑点状病灶)、B组(2分,3~5个病灶)、C组(3分,多于5个病灶)、D组(4分,大片状融合)。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五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分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与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五组研究对象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及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增加与脑白质疏松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与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红细胞沉降率=0.746,rc反应蛋白=0.869,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随病情加重,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年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是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脑白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据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对不同组别患者RDW水平、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水平、Hcy、hs-CRP及WBC的水平均比对照组更高。SAP、UAP、AMI组RDW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与UAP、SAP组相比RDW值更高,差异显著(P0.01);RDW值随Gensini积分增加依次增大(P0.05),两者呈直线正相关(P0.01);患者中的血脂、hs-CRP、WBC、Hcy水平与RDW均存在正相关。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标(BASDAI)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活动期组与静止期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并与BAS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期组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IgA异常率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活动期患者C反应蛋白和IgA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对所有患者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C反应蛋白和IgA与BASDAI相关,C反应蛋白与IgA相关。其他指标与BASDAI不相关。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多个炎症指标如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与IgA均出现改变。C反应蛋白和IgA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就诊孕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纳为病例组,按年龄、孕周、孕次等匹配正常妊娠孕妇80例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炎症相关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并通过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出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GDM组的四项炎性指标即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5,5.232,3.337,7.814,均P0.01)。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RDW与HOMA-IR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 GDM患者RDW水平升高且与HOMA-IR呈正相关,表明炎症与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相关性,为GDM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5月~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别根据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为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根据血红蛋白浓度(HBG)分为正常组(C组)和降低组(D组).计算A/B组和C/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好转出院率,经统计学分析,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组和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升高和HBG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反映循环红细胞大小异质性的指标,通常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了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联系。我们着重就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 年1~12 月以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收治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患者125 例,记录患者入院期间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结果,分析在疾病进展及治疗过程中,与同期健康对照组26 例体检者的结果差异。结果 采用SPSS20.0 分析软件进行 统计学分析。 患者组RDW(15.51%±1.53% vs 12.83%±0.73%) 与hs-CRP(24.42±22.21mg/L vs 1.80±1.24mg/L) 分别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1,9.92,均P<0.05)。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对评估风险疗效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红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GB)结果不同时对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影响因素的校正方法,并对校正效果进行验证,以帮助临床建立准确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的方案。方法建立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或全血C反应蛋白的方法,选取不同HCT分布HGB结果的全血样本分别进行血浆和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不同HGB及HCT情况下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并对数据进行校正分析。结果经过校正公式对全血标本中高、低值HGB及HCT样本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建立了准确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结果的方案。结论基于HCT和HGB的校正公式可有效纠正全血C反应蛋白测定过程中HCT和HGB不同而导致的干扰,保证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方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红细胞参数和血细胞变化,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提供筛选指标。方法:长期观察的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Ⅱ)病儿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儿标本中除治愈那例外,其他,全部标本MCV大于100fl、RDW小于14.6%。治愈1例在MCV下降前有6个月出现RDW上升,最高15.6%。结论:大MCV和小RDW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较为特异表现,可作为临床筛选SAA指标。  相似文献   

12.
尹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82-198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总胆红素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心绞痛组(AP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2例),进行RDW、PDW、hs-cTnT、hs-CRP、Hcy和总胆红素的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hs-cTnT、hs-CRP及Hcy水平分别为(2.957±1.963)μg/L、(5.36±1.28)mg/L、(60.05±15.39)μmol/L,与AP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均P<0.05)。出院前1d,112例冠心病患者的RDW、hs-cTnT、hs-CRP、Hcy分别为13.15%±0.71%、(0.008±0.002)μg/L、(2.95±0.78)mg/L、(16.77±3.53)μmol/L,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及时进行RDW、hs-cTnT、hs-CRP、Hcy和总胆红素的检测,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病人的RDW结果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正常对照组和代谢综合征病人的RDW、MCV、HGB,根据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RDW为13.8±0.85%,代谢综合征组RDW为18.4±0.92%,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代谢综合征病人的RDW结果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清蛋白(albumin,ALB)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107 例 AS 患者和 100 例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的 RDW,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RP 和 ALB 并计算 CAR,比较两组间 CAR 和 RDW 的差异,分析各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 CAR 和 RDW 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 AS 的价值。结果 AS 组 RDW,ESR,CRP,CAR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11.30 ~ -7.77, 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CAR 与 CRP,ESR 呈正相关(r=0.994,P<0.001;r =0.681,P<0.001);RDW 与 CRP,ESR 呈正相关(r=0.235,P<0.001;r =0.262,P<0.001)。CAR 诊断 AS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46;RDW 诊断 AS 的 AUC 为 0.814。联合诊断试验结果表明,CAR 与 RDW 并联试验(CAR/RDW)诊断 AS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20% 和 81.00%,CAR 与 RDW 串联试验(CAR+RDW)诊断 AS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4% 和 100.00%。结论 CAR 和 RDW 对 AS 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CAR 和 RDW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 AS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孕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26例α地贫孕妇、24例轻型β地贫孕妇、26例中间型β地贫孕妇及76例健康孕妇MCV及RDW水平。结果α地贫孕妇和中间型β地贫孕妇MCV、RDW水平与健康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RDW检测可用于地贫筛查;孕妇MCV下降、RDW升高并排除缺铁性贫血时,应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RBC HB MCV MCH MCHC RDW)对几种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89例不同疾病导致的贫血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血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并对红细胞参数中RBC、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HB、RBC、MCV、MCH低于健康对照组,RDW显著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患者HB、RBC低于对照组,而MCV、MCH、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病、慢性肝病和急性失血患者HB、RBC低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述几型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均有不同改变,红细胞参数的检测有助于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HF)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关系,从而探讨RDW作为maker评价心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院心力衰竭病房明确诊断心衰的患者464例,男312例,女152例。平均年龄60±12岁。用自动化全血细胞分析仪测患者RDW,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NT-proBNP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4例心衰患者中有218例RDW值〉15.0%,异常率为47.0%(218/464);RDW按四分位数分四组,比较各组间NT-proBNP浓度差异,结果显示NT-proBNP浓度在各组段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高于P75组段的NT-proBNP浓度(3455fmol/ml)是P25组段NT-proBNP浓度(646 fmol/ml)的五倍以上。RDW第3四分位数P75的NT-proBNP浓度(1902 fmol/ml)是第2四分位数P50的NT-proBNP浓度(985 fmol/ml)的两倍;采用统计学Spearman相关分析,RDW与NT-proBNP高度相关(r=0.637,P〈0.001)。结论心衰患者RDW水平升高与体内NT-proBNP浓度升高呈正相关,提示RDW可作为诊断心衰及判断预后的maker,是NT-proBNP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62例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RDW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最低四分位数组(A组)33例,低四分位数组(B组)39例,高四分位数组(C组)50例,最高四分位数组(D组)40例.收集临床一般资料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白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敏C反应蛋白等,测量PWV.结果 从A组到D组,PWV逐渐增高,分别为1903.00±361.23、1961.62±445.98、2021.84±427.11、2175.73±492.99,D组较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RDW与PWV(r =0.189,P<0.05)、MCV(r =0.170,P<0.05)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214,<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为PWV的危险因素(OR=3.549,95% CI:61.394 ~216.107;P <0.01).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的RDW与PWV相关,RDW增高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短期内红细胞参数变化规律,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别检测心肌梗死后1~4d、5~8d、9—12d的血常规,以了解梗死后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趋势;入院依据MACE是否发生分为两组,其中阳性组(43例)和阴性组(57例),并比较两组RDW的不同。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第5~8d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逐渐下降(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的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P〈0.05);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为降低的趋势(P〉0.05);RDW于1~4d起升高,5~8d达峰值,9~12d天缓慢下降(P〈0.05);MACE阳性组RDW与阴性组RDW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急性心肌梗死后,RDW显著增高,提示其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②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情况的不断进展,RBC、HB等计量参数下降,其他形态学参数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 月~2010年1月健康查体人员进行问卷、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G)、血流变、血常规和临床项目检查,计算BMI,临床和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正常者列为对照组,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S的诊断标准,1,026人中诊断MS患者222人,与对照组比较RDW变化、RDW与MS关系.结果 ①MS患者较年龄匹配的对照组RDW等检测指标显著异常(P<0.01),RDW水平随MS组分个数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RDW与BMI(r=0.39,P<0.01)、空腹血糖(r=0.54,P<0.01)、TG(r=0.18,P<0.05)、FIG(r=0.2,P<0.05)、收缩压(r=0.28,P<0.05)和舒张压(r=0.23,P<0.05)呈正相关.MS与吸烟、饮酒数量有关.BMI与FIG呈正相关(r=0.341,P<0.01).②在企事业单位查体人员中MS发病率21.65%,以RDW 15.9 %为切点,当RDW≥15.9%时MS及各组分发病率显著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最高组患MS的危险性是RDW最低组的2.65倍.③查体人员MS组以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RDW为主.结论 RDW水平与MS及其多个组分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DW增高是MS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RDW水平可作为MS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