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在修复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厚薄不均畸形患者的手术中,观察应用单叶唇黏膜瓣与游离唇黏膜片,共同修复此畸形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白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选择年龄为10~23岁的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厚薄不均的患者12例,术中首先制备单叶唇黏膜瓣和唇黏膜片,瓣带部位于唇红的最薄处,并于此处行纵向切口,转移该瓣并缝合固定于唇红组织薄弱处的纵向切口内;将游离的唇黏膜片缝合固定于唇红组织薄弱处的纵向切口上.结果 术后7 d,1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移植、固定的黏膜瓣和黏膜片无坏死脱落,左右侧唇红组织厚度一致,唇珠明显.结论 应用单叶唇黏膜瓣与游离唇黏膜片共同修复单侧唇裂术后唇红厚薄不均畸形的方法是可行的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双侧唇红矩形瓣前唇原长双侧唇裂修复术的应用。方法双侧唇裂患者29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其中双侧完全裂15例,不完全裂11例,混合裂3例,均采用双侧唇红矩形瓣前唇原长法进行修复。首先采用传统的原长法原则修复唇白。修复唇红时,在两侧唇红设计形成包括黏膜和部分口轮匝肌的矩形瓣,并沿干湿唇交界线水平切开前唇,将两侧矩形瓣向下内旋转至前唇唇红对接缝合。缝合时口轮匝肌肌束的断端尽可能广阔而平整的接合,以恢复正常的环形结构。结果所有患者的创口均Ⅰ期愈合,上唇高度宽度适中,唇珠明显,无口哨畸形。结论该方法修复双侧唇裂,方法简单可靠,去除组织少,术后能获得较好的鼻唇外形,口唇功能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在Veaum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以双蒂下唇动脉岛状唇瓣行上唇唇红增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双蒂下唇动脉岛状唇红瓣修复上唇过薄畸形的手术经验。方法1997年3月~2005年3月治疗上唇过薄畸形7例,男2例,女5例。年龄16~23岁。其中先天性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5例,唇部血管瘤同位素治疗后继发唇萎缩2例。岛状唇瓣长度相当于整个下唇,最宽处为0.5~0.8cm。于下唇制作以双侧下唇动脉为营养血管蒂的岛状唇红瓣,移位修复上唇唇红组织缺损。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后再次行唇弓、唇珠、人中等成形或改形术。结果术后唇瓣全部成活,伤口期愈合,7d拆线。随访1~3年,上唇唇红丰满,唇瓣色泽良好,美容标志明显;下唇瘢痕不明显,功能不受影响。上下唇协调、美观。结论双蒂下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上唇唇红组织缺损,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龙剑虹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91-292,i0006
目的:总结不同方法修复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96例红唇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不同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症。结果:直线缝合法11例,随访8例,自感满意者5例(62%);交叉三角瓣法24例,随访18例,自感满意者14例(77%);下唇瓣法10例,随访7例,自感满意者6例(86%);单侧红唇瓣法24例,随访19例,自感满意者17例(89%);双侧红唇瓣法27例,随访20例,自感满意者19例(95%).结论:本组采用的几种方法均可用于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的修复,但实用范围有所不同并各有优缺点,而以双侧红唇瓣法的实用范围最广、优点最多、缺点较少。  相似文献   

7.
对我科100例唇裂修复术中唇红形态的观察发现,用“Z 形瓣”修复的59例之唇红,最符合面部美学要求,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采用三角瓣法或旋转推进法的唇裂修复100例;对唇红修复采用“Z 形瓣”59例;“直线缝合”22例;“边看边修”19例。在采用“Z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榫卯型口轮匝肌肌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43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18~31岁,平均23.6岁。左侧26例,右侧17例。唇裂采用MillardⅠ式修复15例,MillardⅡ式修复28例。唇裂修复术至此次手术时间为15~30年,平均21.7年。术中切取双侧口轮匝肌肌瓣,水平分成上、下两层;双侧下层肌瓣相互重叠缝合,上层肌瓣形成榫卯型结构,缝合于皮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3.4个月。双侧人中嵴隆起、对称,人中凹形态接近正常,上唇动态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38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结论榫卯型口轮匝肌肌瓣手术操作简便,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能较好恢复解剖结构,术后获得良好上唇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要双侧唇裂畸形多较复杂,修复术后常出现上唇过紧,唇红过薄等继发畸形。为矫正畸形,设计了在直线修复术的基础上增设鼻唇沟瓣及两个小三角瓣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认为本方法可恢复前唇的正常功能,有利鼻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双侧唇裂直接修复法具有设计及操作简便,术后近期外观较好,但鼻底易裂开或形成凹陷,前唇常形成弧岛状畸形,为此,我们在前唇两侧各增加一个三角瓣插入鼻底,避免鼻底裂开及凹陷;将两侧口轮匝肌交错缝合,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防止弧岛状畸形的形成;两侧唇红瓣在前唇下交叉,相互镶嵌缝合,以弥补前唇部红唇厚度不足。作者应用于6例患者,效果满意。本文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继发畸形的成因和改进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徐海荣  张敬德  吕川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77-1779
目的:介绍一种综合术式一次性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方法。方法:采用一针法鼻小柱鼻翼脚复位固定,以缩窄和平齐鼻底;利用埋没导引针修复鼻翼软骨复位,改善鼻孔形状;带侧翼鼻假体隆鼻突出鼻部和加高鼻翼;上唇M瓣成形修整唇红缘重建唇弓;两红唇瓣覆盖修复红唇部等。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32例,随访20例6个月~2年,外观和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埋线法修复鼻小柱、鼻翼脚、鼻翼软骨复位,M成形术和两红唇瓣覆盖修复红唇部等术式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一次性整体修复继发鼻唇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综合术式一次性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方法。方法:采用一针法鼻小柱鼻翼脚复位固定,以缩窄和平齐鼻底;利用埋没导引针修复鼻翼软骨复位,改善鼻孔形状;带侧翼鼻假体隆鼻突出鼻部和加高鼻翼;上唇M瓣成形修整唇红缘重建唇弓;两红唇瓣覆盖修复红唇部等。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32例,随访20例6个月~2年,外观和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埋线法修复鼻小柱、鼻翼脚、鼻翼软骨复位,M成形术和两红唇瓣覆盖修复红唇部等术式是值得推荐的一次性整体修复继发鼻唇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红唇粘膜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粘膜瓣技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术后红唇形态满意。结论:红唇双叶瓣技术可以同时矫正口哨样畸形,加强唇珠形态,减薄裂隙外侧红唇粘膜厚度等多种红唇畸形,术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红唇口哨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唇部形态明显改善,有明显的唇珠,上下唇关系协调。结论:红唇双侧口轮匝肌粘膜瓣可以矫正口哨样畸形,加强唇珠形态,术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临床修复唇红血管性疾病继发畸形,恢复良好形态和功能的合理手术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例医源性唇红缺损患者,分别采用颊肌粘膜瓣、双蒂下唇滑行粘膜瓣、下唇交叉粘膜瓣等多种形式进行修复。结果:经过我们的随访,所有皮瓣成活良好,红唇的长度、高度、厚度及感觉都得到较为满意的恢复。结论:根据不同唇红的畸形和缺损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将有助于获得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畸形术后美容效果。方法:应用原长法的原则进行唇裂整复,术中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并行牙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利用侧唇的粘膜肌肉瓣修复唇珠,通过裂缘和前唇切口将大翼软骨、侧鼻软骨与粘膜和鼻翼皮肤潜行剥离,贯穿缝合上提并固定大翼软骨内侧脚,贯穿缝合将一侧大翼软骨外侧脚悬吊固定至对侧鼻软骨,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结果:3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前颌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回缩,人中明显,唇珠丰满,红唇缘整齐,鼻小柱得以延长,鼻翼塌陷得以纠正,鼻畸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同期矫正鼻畸形,可获得良好的唇鼻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整复双侧唇裂畸形的技巧和美学问题。方法;对本组24例双侧唇裂畸形患者采用原长法,前唇唇红利用“M”瓣整复,并对其设计特点,前唇“M”瓣的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除1例因感染唇红部裂开外,其余整复效果较为满意,唇红正中部组织较丰满,唇珠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参照自然唇的特点,审美水平,灵活的设计及手术技巧是整复双侧唇裂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侧唇唇缘红唇肌瓣再造双侧唇裂患者唇珠及唇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任战平  李锦峰  刘建华  文抑西  文星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59-1061,i0008
目的:利用侧唇重要的解剖学指标,再造双侧唇裂人中部唇缘及唇珠,探求一种有效的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唇缘及唇珠的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本院收治的唇裂患者中,双侧唇裂患者76例,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19岁,最小4/12岁。通过设计侧唇唇缘红唇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重建唇弓缘,该瓣末端红唇粘膜肌瓣再造唇珠的方法修复。结果:术后患者无1例裂开,无明显的口哨畸形,口轮匝肌连续完整,唇弓缘连续,唇弓自然生动,形态好。红唇丰满,红线连续,唇珠突翘明显。结论:唇缘红唇肌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下部重要解剖结构,唇缘红唇肌瓣的设计切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方法基于对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病理解剖学研究和对其畸形特征的认识,我们设计一种新的手术修复方法。手术经鼻端和患侧前庭联合切口,解剖、显露双侧鼻翼软骨,同时形成患侧前庭粘膜软骨瓣;在纠正鼻中隔软骨偏曲,松解患侧鼻肌复合体起点,使鼻翼脚无张力抬高后,再通过悬吊技术和粘膜软骨瓣的 V-Y 推进,将患侧鼻翼软骨进行整体旋转复位;最后,应用口轮匝肌上部纤维内收抬高鼻翼脚,用鼻肌复合体起点复位调整鼻孔形态,完成鼻畸形的矫正。结果自1993年至今,经92例实践,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切口暴露好、可直视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患侧鼻翼软骨整体复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