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间期出血”一词最早见于《易经》,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7 d,可时有时无,常伴有腰酸,少腹作胀,带下量多等癌[1]。本病发生的时间,极易使育龄女性因出血而错过最佳受孕时机,最终导致不孕。如果对本病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及时治疗,往往可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迁延至下次月经来潮,或出血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2.
经间期出血指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的少量阴道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病.笔者于2006年1月~2010年8月,运用滋肾阴、疏肝解郁法治疗经间期出血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二至地黄汤治疗经间期出血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之虹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96-696
经间期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系指两次月经中间"姻之时"阴道少量出血,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第 12~ 16日,以青壮年女子多见.本病出血或多或少,病程或长或短.出血同时常伴有腰酸腹坠,或一侧下腹部不适,或兼带下量多.本病在中医学中未见记载,<竹林女科>"一月经再行"、<陈素庵女科补解>"经水断续之论"的记载与本病有相似之处.笔者 1997~ 2000年采用中药二至地黄汤治疗本病 46例,并与 46例西药治疗者对比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细绵期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子宫出血者,又名纲绵期出血,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期出血。笔者运用我科徐琴主任医师经验方妇宁汤,以益气补肾、调和阴阳为法治疗经间期出血8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滋阴补肾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为滋阴补肾法治疗经间出血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将56例经间期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组28例,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1周,下月月经干净开始服药,用至排卵期后,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炔雌醇0.05mg,每日1次口服,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连服1周,连续3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滋阴补肾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中间有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妇科检查见阴道内有少量流血,来自宫颈管;基础体温呈双相型;流血常发生在体温开始上升时。近年来,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经间期出血6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或赤白带下,称为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会影响排卵、同房,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需要积极治疗。顺应月经周期变化,运用丹栀二至方加减以滋肾阴,燥湿化瘀治疗本病,屡有治验。  相似文献   

8.
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中间,约在周期的第12~16天或下次月经来潮前第16天时出现规律的阴道出血,其量少于月经量,出血持续3~7天,呈周期性出现.可伴有腰酸,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白带增多,质地透明如蛋清样,或呈赤白带下,以青壮年女子多见,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本病由于出血量少,且能自行停止,往往不被重视.但失治日久,血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可发展为崩漏;又由于本病发生的特殊时间,正处于"氤氲"之期,可致已婚妇女难以受孕,故需及时治疗.笔者于2010~2012年采用左归丸治疗阴虚体质经间期出血3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发生的周期性出血。经间期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导师指出,该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要加强对该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和探讨,以增强辨证施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经间期出血为现代医学所述的排卵期出血,临床上以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乐育之时,周期性的阴道出血.其诊断要点为:在月经周期的第10~16天,即月经干净后7天左右出血,临床上又可分为经间前期出血,经间中期出血,经间后期出血3种.  相似文献   

11.
2001-2006年,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患者62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6~35岁,平均25岁;病程0.5~2a。均表现为在两次正常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血量少于月经量,常持续2~7d,可自止,有的伴有下腹部一侧胀痛,腰酸不适,带下增多,  相似文献   

12.
两次月经中间周期性阴道出血称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一般发生于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月经量少,持续1~4天,现代医学称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常见于月经初潮后l~2年和近更年期,有人认为有些不孕症由此而引起。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治疗,由于病因有异,因此治疗亦不相同。笔者本着经水出诸于肾,肾为月经之本的原则,根据月经周期性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从肾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祖国医学对经间期的认识经间期即织组期,如《女科准绳》中引古人袁了凡之言回:“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细组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  相似文献   

13.
吴燕平教授系浙江省中医院妇科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师承国家名老中医、"裘氏妇科"创始人裘笑梅先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二十余年,对于经间期出血的诊疗见解独到,取效甚验。笔者有幸随诊,受益颇多,现将吴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在两次月经中间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病。笔者在2008年5月~2010年11月临床工作中,使用二至丸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间期出血是指以氤氲期(即排卵期)周期性出现子宫少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若出血期长,血量多,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致崩漏。该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尤多见于产后或流产后妇女,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排卵期出血"。罗志娟教授辨证使用滋阴育泡汤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显著,优势突出,总结其临证经验,以飨大众。  相似文献   

16.
补肾养阴法治疗经间期出血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君 《四川中医》1999,17(1):47-47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之时,有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现代医学称“排卵期出血”’。笔者在跟随李广文教授侍诊期间,运用补肾养阴法治疗本病3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均来自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35岁。病程在半年以内者23例,半年~1年者9例,1年以上者3例。诊断依据:①在两次月经中间期,出现阴道流血,出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一般持续2~5天,并呈周期性发作。②测BBT呈双相,阴道流血常发生在体温开始上升时。2治疗方法以补肾养阴立法,处方:熟地、生地、女贞子、枸杞子各12g,旱莲…  相似文献   

17.
郭海红  郭丽丽 《光明中医》2011,26(12):2538-2538
经间期出血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笔者在近年随师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多为肾阴亏虚,虚火内扰,治疗以六味地黄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经间期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它表现为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雌激素结合止血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中医在辨证论治的指导方针下,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本文总结了近十余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辨治方法与方药做简要综述,了解近期中医药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张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116-116
该文介绍了经间期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间期出血,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排卵期出血。若发生在育龄期女性,有的属生理状况,但若出血期长,血量增多,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致崩漏或引发不孕不育,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同病异治,标本兼治,往往能达到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经间期出血治验1则邓惠春(江西省崇仁县航埠中心医院344218)关键词经间期出血,中医药治疗许某某,女,24岁,已婚.1993年7月20日初诊.17岁月经初潮,21岁结婚,婚后3年未孕。据诉:3年来每于月经过后11天左右即见有少量阴道出血,色暗红,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