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础及其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由Urist[1] 在 196 5年对脱钙骨基质的成骨研究中发现的 ,他们将脱钙骨基质植入动物的皮下和肌肉内可诱导软骨化骨的过程 ,随后从骨中分离出了一种小分子量的糖蛋白 ,并发现这种糖蛋白具有异位成骨的作用。Wozney和CelesteZ[2 ] 在1988年对这种骨提取物的肽链进行分析 ,并测出其氨基酸的序列 ,首次克隆出BMP 2 ,BMP 3,BMP 4。至今 ,已有 4 0多种BMP蛋白被成功地分离。BMPs属于TGF β超家族成员 ,其多肽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 ,即碳末端氨基酸排列顺序具有明显的特征性。BMP家族…  相似文献   

2.
BMP及其诱导成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BMP及其诱导成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谭祖键李起鸿自1965年Urist报道了用脱钙骨基质(DBM)植入肌肉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新骨以来,这一研究得到迅速发展。DBM经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一种蛋白质物质,被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目前对BMP的生...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张子军,卢世壁从脱钙骨基质的诱导成骨作用,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提纯和命名,Urist的杰出贡献奠定了今天诱导成骨研究的基础。多学科研究的介入大大加快、深化了BMP的认识。许多临床、实验研究显示了生物合成或提取BMP...  相似文献   

4.
骨形成因子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BMP)属于生长转移因子 (Transforminggrowthfaltorβ)是属于TGF—β的一种蛋白质 ,在机体内对骨组织具有特异性的诱导活性 ,且是与多种多样细胞的增殖、分化、基质产生等相关的多功能性因子。它在骨形态的形成及机体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 BMP的基础研究BMP自被发现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经过 30多年的研究 ,特别是最近的十年间 ,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已取得了显著成绩。1 1 BMP的组成与种类Urist[3] 将经…  相似文献   

5.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胡蕴玉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0):579-581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胡蕴玉骨诱导的概念是在本世纪60年代,继Urist对脱钙骨基质(DBM)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开创性工作之后确立的。实际上早在1934年和1938年,Levander就依据Speman胚胎诱导细胞转化机理,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6.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缺损修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骨缺损是骨科治疗中的一个难题 ,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 ,是目前治疗骨缺损、骨折不愈合常用的新材料和方法。国内外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和应用 ,现综述如下 :1 BMP的生物学特性BMP是 1 965年Urist发现的[1 ] 一种存在于骨基质中的糖蛋白多肽 ,含有二硫键结构 ,分子量 1 8~ 30KD ,PI为 5 .0±0 .2。其来源于骨及骨源细胞 ,是骨代谢的旁分泌物 ,也是特异性的骨生长因子 ,它的靶细胞为血管周围具有潜在分化能力的间充质细胞。BMP与靶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7.
自1965年Urist率先报道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以来,已从各种动物骨组织中成功地提取BMP,并于1988年基因表达首次成功。现已发现有7种BMP,除BMP1以外,均属于TGF-β超家族,并已对7种BMP进行了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65年Urist首先证实脱钙骨基质具有诱导成骨能力后,人们在纯化脱钙骨移植物活性成分的过程中发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家族。在过去的10年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BMP在胚胎发育、机体疾病、创伤愈合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1 BMP及其受体(BMPR)的分子生物学随着重组DNA技术的运用,目前已有16种不同的BMPcDNA被克隆(见表1),除BMP-1外均属于转化…  相似文献   

9.
贮存时间对天然提取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及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贮存时间对天然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诱导成骨活性及抗原性的影响。方法 取1989~1998年提取并于4℃贮存的6个批次的bBMP,以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108只Balb/c雄性小鼠被分为6组,每组18只,按Urist方法于每只鼠股部肌间隙肌袋内植入2mgbBMP,术后第7、第14及第28d取材,以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测定抗体滴度及阳性染色率;以酶动力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65年Urist[1]发现一种从骨基质中提取的物质能在啮齿类动物异位区诱导新骨形成,即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以后的研究表明:BMP主要分布在骨组织中,且其含量及活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提取主要是从兔、鼠、牛、猪、人类的骨基质和鼠、人类骨肉瘤中获得,但含量很少约0.001%且提取过程繁琐.1987年Urist及W u ZY详细报道了BMP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的方法[2,3].Wozney于1988年运用BM P基因序列知识,利用人类互补DNA成功地克隆出3种BMP[4],给BMP的提取及性质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概念.目前利用基因重组可以大量获得BMP,这为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现将骨形成蛋白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天然多孔活性煅烧骨的制备及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天然多孔活性煅烧骨的制备及动物实验研究董玉峰侯希敏*刘永辉崔海岩吕振华自Urist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ien,BMP)诱导成骨的理论问世以来,各国学者在骨移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由于BM...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目前骨材料领域的成果应用于脊柱前路植骨融合 ,以期为临床上行脊柱融合提供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制备 :采用Urist等[1] 的方法制备骨基质明胶 (BMG)备用。将氧化锆超细粉 (Y PSZ)和羟基磷灰石粉(HAP)按重量比 7∶3进行配料 ,加入造孔剂混合均匀后 ,经系列工艺烧结制成增韧复合陶瓷骨。为适合环锯法椎间盘切除术所留下的圆柱形间隙 ,材料也制成圆柱形 ,沿圆周相互垂直的方向钻2个直径 1mm小孔以便放置BMG ,材料高 2mm ,直径 2 .5mm。高压蒸汽灭菌消毒 30min后 ,在小孔内加入已消…  相似文献   

13.
纯化天然骨唾液蛋白的体内成骨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骨唾液蛋白(bone sialprotein,BSP)在大 本内的成骨活性。方法 应用从牛骨中提取纯化的BSP与经盐酸胍处理诱导活性的不溶性骨基质(insoluble bone mtrix,IBM)或提纯的1型胶原形成共价交联的复合物,将BSP-IBM复合物和BSP-1型胶原复合物分别植入直径8mm的大鼠颅骨骨缺损和胸部皮下组织内。不含BSP的IBM或1型胶原也分别植入上述部位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探讨块型去抗原异种松质骨载体(MBC)与bBMP复合形成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MRBX)[1]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MRBX的制备:依照Urist方法提取牛BMP。将新鲜牛肱骨上端松质骨制成20mm×20mm×20mm骨块,经脱脂、部分脱钙及过氧化氢浸渍处理制备MBC,将MBC与粗提bBMP按5∶1重量比复合,透析,冻干,消毒备用。2.兔桡骨干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选用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50只,造成桡骨干15mm骨骨膜节段性骨缺损,其中40…  相似文献   

15.
骨是一个代谢活跃的器官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在进行不断的更新与改建。其形态发生和重建由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所控制 :破骨细胞 (ostcoclast,OC)介导的骨吸收过程和成骨细胞 (osteoblast,OB)介导的骨基质合成过程。OC、OB之间功能的失调将导致骨骼形态结构的异常 ,如骨质疏松时骨量减少 ,而骨硬化症时骨量增多。Udagawa等[1 ] 首次发现 ,许多激素、细胞因子影响OC的分化、激活 ,而这种作用是由OB/ST介导的 ,并且是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或旁分泌机制而实现的[2 ,3 ] ,但其分子学基础一直…  相似文献   

16.
骨诱导及骨愈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骨诱导及骨愈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胡蕴玉矫形外科学近年来发展很快,涉及基础理论范围也很广,特别在骨折愈合方面,自1965年Urist成功地用脱钙骨基质在肌肉内诱发异位成骨,证实了骨诱导学说以来,骨诱导的研究十分活跃,成为骨折愈合基础理论研究中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载体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hBMP)活性的关系并为今后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实验用小样本观察了bDDBM.rDDBM、hDDBM、Colla.I、HAP.Ca3(PO4)2六种载体、大样本观察了六种载体中的三种(hDDBM、rDDBM、C(PO4)和第七种BMP载体与hBMP诱导成骨的关系。发现,无BMP活性、脱矿物质的人脱矿骨基质(hDDBM)与hBMP的复合物具有最佳活性。hDDBM在扫描电镜下具有多孔结构,其平均孔径为127±34m。结果显示,无BMP活性、脱矿物质的骨基质(DDBM)的性能不仅与DDBM的孔径大小有关,而且与基质中纤维样物质的含量有关。此外,还发现在对BMP进行活性检验时,如采用将BMP和载体的复合物注入小鼠小腿三头肌内的方法,可使对BMP的活性检验更为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8.
骨诱导性载体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双重成骨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胡晓波  夏筠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80-83,I004
本文用猪骨基质明胶(pBMG)复合猪骨形态发生蛋白(pBMP)植入小鼠肌肉内,以期达到pBMG和pBMP双重诱导成骨的叠加作用,并与单独植入的明胶海绵、pBMG、pBMP和无机骨-pBMP(AOB-pBMP)的成骨效应相比较。结果显示,含有pBMP的各组术后4天有明显的间充质细胞化,新骨在10天左右开始形成。ALP的活性高峰出现在术后21~28天,组间钙、磷含量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明胶海绵组最低,而pBMG-pBMP组含量最高。各组的钙、磷相关系数为高度正相关。作者讨论了pBMG复合pBMP后的双重成骨作用及其优越性,认为ALP主要由诱导性新骨成熟期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所产生,新骨中的钙、磷含量因呈高度正相关,两者均可作为新骨定量的指标,但以钙含量为主。  相似文献   

19.
骨髓基质细胞成骨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 67年 ,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在研究伤口愈合过程时 ,提出骨髓中有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omalCell,MSC)存在的观点。 1974年Friedenstein等[1] 发现 ,骨髓标本中小部分贴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分化形成类似骨或软骨的集落。 1988年Mamiatopoulos等[2 ] 首次报道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形成钙化的骨样组织 ,经X线衍射分析确定形成的钙化物具有羟基磷灰石结构 ,证明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具有成骨能力。Benakyahu等[3 ] 将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获得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 (O…  相似文献   

20.
近来有研究发现目前广泛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成骨细胞系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2 ,BMP 2 )的高表达[1] 。在临床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2 ] ,但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辛伐他汀对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BMP 2表达及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如何。1.材料和方法 :无菌条件下 ,取 6周龄雌性BALB C小鼠双侧颅骨 ,去除表面的骨膜及纤维组织 ,0 2 5 %胰酶 37℃消化 15min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