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灸法镇痛的时效和量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2只家兔随机分为单艾条炙组、双艾条炙组、仿炙组、温针组及对照组,从镇痛角度观察施炙所用时间和施炙所用艾绒量与炙效的关系。实验结果:1.延长施炙时间可明显增加即时镇痛作用及镇痛后作用,每次施炙时间不少于20min为宜;2.增加单位时间内施炙艾绒量,经延长施炙时间更能明显提高即时镇痛效应,而且可具有效延长镇痛后作用;炙效不完全与施炙时间或燃烧的艾绒量成正比,施炙时间长於20min以后,痛阈值递增幅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马庆龄  朱笛霓 《陕西中医》1999,20(5):237-238
在摘除卵巢大鼠中见到外源性性类固醇激素可不同程度增强针刺镇痛效应,其剂量与针刺镇痛作用间存在2、3次抛物线关系。其作用与内源性阿片肽、5HT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鸡矢藤环烯醚萜总苷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鸡矢藤环烯醚萜总苷(Iridoid glycosides of paederia scandens,IGPS)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福尔马林实验、扭体实验研究IGPS镇痛活性,通过小鼠竖尾实验和小鼠跳跃实验研究其成瘾性,通过纳洛酮拮抗实验和预先给予一氧化氮供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初步探讨IGPs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系统的关系.结果:IGPS(360、180mg/kg ig qd×7d)可显著抑制福尔马林实验Ⅰ相和Ⅱ相反应;IGPS(360、180、90mg/kg ig qd×7d)可明显抑制冰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反应;IGPs(360mg/kg sc q12h×8d)连续给药动物均未出现S行竖尾反应及跳跃现象;纳洛酮(5 mg/kg)不能拮抗IGPS镇痛活性,L-Arg(400 mg/kg)可部分地抑制其镇痛作用,L-NAME(37.5 mg/kg)可增强其镇痛作用.结论:IGFS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连续用药无成瘾性,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无关,而与抑制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红天麻、乌天麻及其差异成分的镇痛作用,为天麻道地药材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红天麻和乌天麻中19个酚酸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含量差异;使用热板致痛和醋酸致痛2种模型评估红天麻、乌天麻及其差异成分的镇痛作用。结果 热板致痛和醋酸致痛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红天麻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红天麻和乌天麻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红天麻和乌天麻的差异成分琥珀酸、L-焦谷氨酸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丁香酸、天麻素、琥珀酸、L-焦谷氨酸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中琥珀酸、L-焦谷氨酸的镇痛作用更佳。结论 与乌天麻相比,红天麻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二者的差异成分琥珀酸和L-焦谷氨酸显示出较好的镇痛效果,可能是其镇痛作用差异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5.
刘玲爱  宋朝佑 《针刺研究》1999,24(3):172-178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痛指标,观察了内源性阿片肽与SS镇痛及加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关系。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可部分阻断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说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有关。侧脑室分别给予抗β-内啡肽血清(AEPS)、抗亮-脑啡肽血清( ALEKS)和抗强啡肽血清( ADYNS),观察到 AEPS和 ALEKS可减弱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其中 AEPS减弱 SS的镇痛作用较强, ALEKS减弱 SS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较强,而 ADYNS无论对 SS的镇痛作用还是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均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与β-内啡肽和脑啡肽有关,而与强啡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氧化槐定碱(OSR)的镇痛作用及维拉帕米(ver)对OSR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OSR的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观察CaCl2和Ver对OSR镇痛作用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结果 OSR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延长小鼠舔后足潜伏期;其镇痛作用可被CaCl2拮抗,被Ver增强;OSR镇痛作用同时未见其对小鼠血清NO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 OSR有明显镇痛作用,Ver能增强OSR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实验方法证明该药是否有镇痛、消炎作用。方法:采用热板与扭体法测定镇痛作用,用足跖、耳壳与腹腔渗出法测定抗炎作用。结果:明显提高小鼠疼痛阈值和减少扭体次数.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二甲苯与醋酸引发的不同类型炎症。结论:混其勒胶囊具有镇痛、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多年来关于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表明,针刺镇痛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近年来证明脑内存在有内在的痛控制系统。它可通过延脑中缝大核下行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阻止痛信息的传入而起到镇痛作用。我们和一些研究者报道了刺激NRM可加强针刺的镇痛作用,而毁损NRM可使针刺的镇痛作用减弱。近来我们直接记录NRM神经元放电看到电针可激活NR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而且纳洛酮可以翻转此种效应  相似文献   

9.
鬼针草镇痛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鬼针草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模型,探讨鬼针草的镇痛作用和利血平对其影响。结果:鬼针草中剂量20g.kg-1组能显著抵抑制小鼠扭体反应,而大、小剂量40g.kg-1、10g.kg-1组抑制作用不明显。提前给予利血平并不影响小鼠的扭体反应,但可减弱鬼针草的镇痛作用。结论:鬼针草具有镇痛作用,且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吸收促进剂对α-cobrotoxin鼻粘膜给药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红月 《中医研究》2003,16(5):21-23
目的 :研究神经毒素 (α cobrotoxin ,NT)在不同吸收促进剂作用下经鼻粘膜给药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NT配制成含不同吸收促进剂的滴鼻剂 ,经小鼠鼻粘膜给药后 ,采用热板镇痛法比较其镇痛作用。结果 :NT可以透过鼻粘膜而产生镇痛作用 ,并且在吸收促进剂的作用下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T能透过鼻粘膜产生镇痛作用 ,其镇痛效果在不同吸收促进剂作用下均有明显提高 ,吸收促进剂对NT吸收促进作用的强弱顺序为 :薄荷脑 >冰片 >薄荷脑 -冰片简单混合物 >薄荷脑-冰片低共熔混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甙(GP)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醋酸扭体法与小鼠热板法。结果:GP50~200mg/kg能显著抑制小鼠热板、扭体反应,连续给药7天无镇痛耐受现象。从小鼠ivcGP10mg可明显提高其痛阈及GP亦能明显降低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PGE含量的实验结果提示:GP具有镇痛作用,其部位可能在中枢;GP降低PGE含量,可能是GP发挥镇痛作用的外周因素。结论:从GP中分离、提纯某种单体,开发廉价、高效的镇痛新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不少工作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大鼠侧脑室注射cAMP可明显拮抗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射注cGMP可加强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如果将微量的cGMP或其衍生物二丁酰cGMP(dbcGMP)注入大鼠缰核内,不但加强电针镇痛,并可延缓电针耐受的发展。但两种环核苷酸在脊髓中对针刺镇痛起何种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工作将二丁酰cAMP(dbcAMP)或二丁酰cGMP注入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内,观察其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亚硫酸氧钠穿心莲内酯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毛细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大肠杆菌诱发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其解热作用,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160.0、80.0和40.0mg·kg-1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160.0、80.0和40.0mg·kg-1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结论: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具有一定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松潘乌头总碱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判断松潘乌头总碱的镇痛作用效果;通过多种工具药实验及用ELISA检测试剂盒方法测定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松潘乌头总碱3mg、6mg、12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松潘乌头总碱12mg/kg与氟哌啶醇有协同作用,纳洛酮不能对抗其的镇痛作用,利血平能部分减弱其镇痛作用;大鼠口服松潘乌头总碱9mg/kg在外周可显著降低单胺类递质含量,在中枢能显著升高5-HT、DA含量,降低NE含量。结论:松潘乌头总碱有显著镇痛作用,该作用与调节脑内和外周血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使药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研究了中医名方“逍遥散”中使药薄荷的主要有效成分薄荷醇对柴胡镇痛作用的影响,发现薄荷醇单独使用虽无镇痛作用,但可增强柴胡的镇痛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使药增强主药作用的主要原因,与使药的药理作用关系不大,提高主药的生物利用度可能是其作用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马钱子与苏木(马苏)不同配比对毒性及镇痛作用的影响,寻求最佳比例。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马钱子组、马苏1∶2,1∶4,1∶6组,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得马钱子组和马苏不同配比组的LD50;通过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马苏配伍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结果:配伍组与马钱子组相比,毒性降低,以马苏1∶6减毒效果较佳。镇痛实验显示,配伍组优于马钱子组,以马苏1∶6镇痛作用较好。结论:苏木可降低马钱子毒性,并增强其镇痛作用,两者配伍可减毒增效,配比以马苏1∶6为宜。  相似文献   

17.
砂仁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砂仁挥发油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尾尖压痛实验观察乙酸龙脑酯的镇痛作用;福尔马林实验观察其I相和Ⅱ相疼痛反应;纳洛酮拮抗实验观察对乙酸龙脑酯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乙酸龙脑酯可提高尾尖压痛大鼠的痛阈值;对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动物Ⅰ相和Ⅱ相疼痛反应均有抑制作用;纳洛酮未能显著减弱乙酸龙脑酯的镇痛作用.结论:乙酸龙脑酯具有较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即在外周神经末梢,亦可能在中枢神经;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不同于阿片类药物.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与免疫机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沉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3):171-172
对免疫与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进行探讨 ,认为免疫可参与针刺镇痛 ,可能对针刺镇痛的效果发生影响 ,针刺镇痛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胆舒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胆舒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低剂量胆舒胶囊可明显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度;高、中剂量胆舒胶囊可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度;胆舒胶囊中、低剂量可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胆舒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表现出随剂量减少效果越好,而消炎作用表现出相反结果。  相似文献   

20.
薄荷醇对柴胡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晖 《时珍国药研究》1996,7(4):215-216
使药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研究了中医名方“逍遥散”中使药薄荷的主要有效成分薄荷醇对柴胡镇痛作用的影响,发现薄荷醇单独使用虽无镇痛作用,但可增强柴胡的镇痛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使药增强主药作用的主要原因,与使药的药理作用关系不大,提高主药的生物利用度可能是其作用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