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报道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6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术中采用Ensite NavX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建立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并定位出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呈现双电位或复合高频电位的靶点位,在环状电极的标测下,分别沿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6例病人术后即刻均达到了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6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未有阵发性心悸发作。2例术前伴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人未发现窦房结功能异常。结论在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因操作复杂.故应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房颤14例和持续性房颤3例,采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进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17例均达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26.1±36.2)min、X线曝光时间(41.3±12.8)min、放电时间(61.9±15.4)m.in.术后60 d有2例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14例(82.3%)无房颤发作,3例(17.7%)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术前治疗无效)可控制.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像融合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伴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的心房颤动(房颤)的解剖学、电生理学和治疗学特点。方法1381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在消融前接受磁共振血管造影或多排CT扫描,影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TM software)重建左心房和肺静脉。阵发性房颤者进行了触发灶的电生理标测。基本消融策略是在影像融合系统指导下“三环法”肺静脉隔离:两个环分别围绕两个上肺静脉,另一个环围绕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结果影像融合系统成功重建1381例左心房和肺静脉并发现有12例(0.8%)为左、右下肺静脉共同开口,这种变异可分为两种形态:没有短共干的Ⅰ型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和有短共干的Ⅱ型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多数阵发性房颤在共同开口内有触发灶。“三环法”肺静脉隔离术成功率83%。结论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可按有无短共干分为两型。共同开口内可能是阵发性房颤的重要病灶。在影像融合技术指导下进行“三环法”肺静脉隔离的消融策略可能是伴该种肺静脉变异的房颤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Carto系统指导下建造左心房电解剖图,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环状标测电极验证肺静脉达到电隔离效果。结果 1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98例只需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52例需要继续行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随访3~24个月,10例复发房颤,6例复发房性心动过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89%。结论 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确切,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胡烨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24-225
目的探讨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房颤患者行单Lasso电极标测指导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结果 18例患者每人隔离3~4根、平均隔离(3.7±0.5)根肺静脉或上腔静脉。17例患者即刻手术成功(94%),随访后发现总消融成功率为56%,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率为67%。并发症发生率为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需进行除靶肺静脉之外的多根肺静脉电隔离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闫卫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33-534
目的探究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早期患者Lasso环形标测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给予后期患者Carto三维标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结果 2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0)min,平均曝光时间为(45±12)min,术后未发送并发症,7d后出院,术后导管消融即可效果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术后无呼吸困难、咳血、心累、颈静脉怒张、心包摩擦音等不适。5例患者术后48h出现胸部不适,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随访6个月,复发1例。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普遍被部分房颤患者和临床医师所认可,这种术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0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结果和体会。方法 8例阵发性和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Carto标测构建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行肺静脉造影了解其形态,围绕左侧和右侧肺静脉口线性消融,对肺静脉进行隔离。结果 10例患者均完成预定的环肺静脉前庭隔离线性消融(CPVA)。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l~2 d有心房颤动复发并自行转复。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10例患者未发生有症状的心房颤动。结论环肺静脉线性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复发可能性,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和做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李广平  徐延敏  许纲  陈欣 《天津医药》2007,35(6):419-420
目的:评价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系统对心房纤颤(AF)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阵发性或持续性AF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5~72岁。所有患者连接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系统,在X线和EnSite指引下构建左心房立体电标测结构图。在EnSite Navix指引下,行右肺上、下静脉和(或)左肺上、下静脉的环形隔离后,进行前庭部线性隔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203.29±86.52)d,无AF发作。无任何临床并发症。结论: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口外环形消融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AF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心房颤动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的电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入选8例接受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例。患者均在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导管消融,观察微创术后心律失常复发患者的电生理特性。结果8例复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颤动4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3例。Carto三维标测提示3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裂隙”存在于肺静脉隔离线的顶端或底端,第4例复发心房颤动的患者“裂隙”在肺静脉隔离线上。1例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源于残余左心耳基底部的微折返。3例心房扑动患者中,2例围绕二尖瓣瓣环,1例在左心房顶部。导管消融术后随访3~11个月,8例患者均为窦性心率,且无需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肺静脉隔离线的两端是心房颤动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常见的位置,心房扑动是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或上腔静脉治疗房颤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大量文献表明是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