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艳红  张思彦 《中国医药》2014,(7):1000-1002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评估该血液保护策略应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择期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联合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4 d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4 d视觉再认、符号测验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视觉再认:(15.9±3.5)分比(13.3±2.4)分,对照组视觉再认:(16.1±3.4)分比(12.0±2.7)分;联合组符号测验:(14.7±1.4)分比(12.8±1.7)分,对照组符号测验:(15.8±2.2)分比(12.5±2.0)分,均P〈0.05],联合组术后4 d联想学习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2.2)分比(13.5±2.6)分,P〈0.05]。余认知功能项目评分术前术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本研究AHH的水平及CH的标准和时限,在有效保护血液的同时并未增加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84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持续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14%(3/42)]低于对照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心理维度评分[(70.50±7.28)分]、躯体维度评分[(68.63±6.93)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68.72±6.82)分]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72.35±5.94)分]高于对照组[(65.72±7.11)分、(62.72±7.05)分、(59.17±6.35)分、(66.63±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1年内住院病房收治的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的176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内收治的217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留置针脱管、堵塞、回血凝聚、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等护理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6.41±1.18)分高于对照组的(5.24±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风险,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利伐沙班抗凝干预时间对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2周内连服利伐沙班,观察组服用利伐沙班1周时改用安慰剂,记录两组实际总失血量、隐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百分比,干预后1个月观察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实际总失血量(1.24±0.28)L、隐性失血量(0.33±0.14)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百分比(40.57±0.9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使用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血有一定影响,存在隐性出血风险,临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互联网+药学服务”对某社区儿童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服务覆盖的31个社区的儿保患儿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传统方法对照组和互联网干预组,各100例。空白对照组患儿不实施院外合理用药干预措施,传统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用药知识普及、长期随访等传统药学服务干预,互联网干预组患儿利用互联网进行药学服务干预,均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儿的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药害事件、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用药依从性、安全用药认知能力评分,医疗费用和住院率。结果 干预后,互联网干预组、传统方法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患儿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分别为6.00%,18.00%,29.00%,用药错误发生率分别为1.00%,9.00%,16.00%,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0%,12.00%,19.00%,药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0%,21.00%,35.00%,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6.81±1.12)分、(5.89±1.26)分、(4.22±1.54)分,安全用药认知能力评分分别为(8.97±1.01)分、(7.81±1.42)分、(6...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远程药学服务模式对初诊高血压患者用药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3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78例)和干预组(17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医疗服务;干预组增加远程药学服务(即临床药师发放用药指导单,并通过电话或微信对患者进行随访,每周1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疗效、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校正后)显著低于对照组[(77.54±0.57)mmHg比(85.00±0.56)mmHg,P <0.001],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43%比69.41%,P=0.001);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78±0.69)分比(2.05±0.76)分,P=0.001],药物了解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45±0.65)分比(2.77±0.44)分,P <0.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17%比22.94%,P=0.020),再入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9%比14.71%,P=0.002)。结论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护理风险干预前)收治的65~95岁患者348例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7月(护理风险干预后)收治的65~95岁患者350例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跌倒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可有效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提高其预防跌倒的意识及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应用风险管理防范手术风险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的1124例手术作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护理风险事件,分析风险因素,寻找管理对策;把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的1182例手术作为观察组,运用风险管理防范手术护理风险.前后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手术医师满意率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价.结果 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6.10%,观察组为5.16%;对照组手术医师对护理综合质量满意率为65.6%,观察组为91.7%;实施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为(16.25±1.04)、对风险管理认识为(15.50±0.93)、对风险管理态度为(15.25±1.04)、对风险管理行为意向为(14.75±1.28),实施后评分: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为(22.00±2.07)、对风险管理认识为(19.63±2.13)、对风险管理态度为(21.37±2.33)、对风险管理行为意向为(21.88±2.30).结论 在基层医院实行风险管理有利于防范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门诊协同护理联合认知重构干预在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再次入院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治疗后定期复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1例。参照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69.07±5.62)岁;试验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9.31±5.47)岁。参照组行认知重构干预,试验组加用门诊协同护理。对两组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效能测定量表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生活质量数据进行测评。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参照组[95.12%(39/41)比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效能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36.21±2.82)分比(34.51±2.74)分]、自我责任感评分[(11.26±2.74)分比(9.52±2.65)分]、自我概念评分[(25.36±2.63)分比(23.52±2.84)分]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48.29±2.67)分比(46.56±2.58)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的躯体活动评分[(24.89±2.59)分比(26.53±2.63)分]、躯体症状评分[(23.71±2.64)分比(25.46±2.84)分]、情绪困扰评分[(15.76±2.63)分比(17.45±2.88)分]及生活满意度评分[(14.66±2.56)分比(16.35±2.64)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参照组[2.44%(1/41)比14.6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结论 门诊协同护理联合认知重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多模式镇痛原理选择双氯芬酸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片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观察并评估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6月门诊诊治的120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双氯芬酸钠片+双氯芬酸凝胶)和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片)。治疗组60例,给予双氯芬酸钠片25mg/次,Tid,口服+扶他林乳胶1~2g/次,日3次,共2周;对照组60例,给予双氯芬酸钠片25mg/次,Tid,口服,共2周。选择膝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标准(部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治疗7、14d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标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分析并进行术前术后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7、14d,疼痛VAS评分:治疗组分别为(3.2±1.0)、(2.1±0.8)分,对照组分别为(3.5±1.5)、(2.5±1.3)分;WOMAC评分:治疗组分别为(40±8)、(42±13)分,对照组分别为(33±10)、(30±12)分;治疗后14d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为48%(24/50例次),对照组为71%(39/55例次)。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与术前进行组内比较,术后7、14d内与术前比较在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7、14d行组间比较,在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双氯芬酸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片行多模式镇痛可显著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症状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评价,为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居家护理对老年人失眠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程家桥社区60岁以上失眠老人共10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纽,干预组50例进行居家护理干预,对照纽50例不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346,P〈0.001).结论:居家护理干预能较好地改善社区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牙周干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中重度COPD伴慢性牙周炎患者87例,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干预组进行牙周干预治疗.记录2组患者基线及干预1年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SGRQ总分、活动度和社会影响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总分:(38±8)分比(46±7)分,活动度:(43±7)分比(56±10)分,社会影响:(30±8)分比(38±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总分、活动度和社会影响评分分别为(47±10)、(56±9)、(3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评分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干预治疗可改善中重度COPD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牙周干预治疗对COPD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入组时,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价得分(50.78±8.20)分,对照组患者(51.24±8.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个月,观察组疾病认知评价得分(87.99±11.66)分,对照组患者(73.56±10.31)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葡萄膜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盲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早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行我科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综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42-± 17.51) VS(27.35±15.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MMSE以及记忆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MMSE(1 7.83±2.13)VS(12.74±1.94);记忆功能(9.93±3.55)VS(5.83±3.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症状水平、康复质量、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心理症状焦虑和抑郁评分观察组分别为[(2.19±0.43)分]和[(2.19±0.47)分]均低于对照组[(2.85±0.63)分]和[(2.76±0.39)分];康复质量:运动、感觉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观察组分别为[(38.05±5.30)分]、[(93.03±6.56)分]和[(53.26±13.06)分]均高于对照组[(29.03±4.59)分]、[(84.66±7.60)分]和[(41.12±11.95)分];康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73.39±12.05)分]、[(85.94±6.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Ⅸ63.20±11.4)分]、[(73.40±14.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恢复水平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尿路结石认知及预防性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160例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干预性护理和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排石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71例(88.8%),对照组有效54例(67.5%),实验组排石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结石认知得分为(15.4±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1±2.4)分(P〈0.05)。实验组执行预防措施者73例(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例(73.8%)(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尿路结石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结石排出,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屏  蒋秋萍  沈婷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31-213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127例接受上消化道内镜的老年住院患者,根据是否护理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手术后3h、1d两组的MMES量表评分较麻醉前均下降(P<0.05),手术后3h及手术后1d对照组MMES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3h、1d认知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7.6%、10.3%,干预组分别为8.47%、5.0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上消化道内镜可引起POCD,而合理的护理干预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 60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按住院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0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后血压等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情感陪护对养老院老人孤独感的干预效果。方法:100名老人一对一情感陪护,前后自身对照,孤独量表评价。结果:半年的情感陪护,老人的孤独感明显下降(P<0.05),重度孤独感的老人数明显减少;有配偶的老人与孤寡老人的孤独感陪护前后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的孤独程度均较陪护前有明显改善(P<0.05);非文盲组较文盲组改善较好(P<0.05)。结论:专业护理团队的情感陪护能较好地改善养老院老人的孤独感,消除心理问题,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