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溶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80mg/d+氯吡格雷75mg/d,疗程为28d,比较2组患者血脂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hs-CRP及ESS及ADL评分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8d后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可能与其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和颈动脉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氢氯吡格雷,2组均连续给药24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1d后hs-CRP水平改变情况,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相关炎性反应,改善颈动脉厚度,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轻中度急性脑梗死(NIHSS≤13分)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组(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1组)及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2组)各40例,疗程21d。对比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生活自理量表评分(ADL)、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hs-CRP、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1组中TC、TG、LDL-C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1组TC、TG、LDL-C及hs-CRP与对照2组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1组NIHSS及ADL评分与对照2组相比,P0.05。观察组及对照1组NIHSS评分增加≥4者与对照2组相比,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具有安全性高、改善不良预后、降低神经功能恶化、协同抗氧化应激及抗炎症反应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脑梗死患者hs-CRP、MMP-9、TNF-α、IM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MMP-9和TNF-α水平、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MMP-9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动脉IMT变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hs-CRP和MMP-9水平,使IMT变薄,更有利于抑制炎症从而降低卒中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63表达水平(0.2±0.1)%,CD62P表达水平(1.4±0.8)%均优于对照组(0.4±0.2)%、(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A水平(83.8±21.2)%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0±18.1)%高于对照组的(65.5±21.9)%、(37.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随访12个月TIA复发次数、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基本痊愈率(75.76%)显著高于对照组(5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TIA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可快速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并阻止TIA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2-03—2014-05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为90.48%,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情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6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联合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10%,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阻止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的身体质量,提高其神经功能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12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血脂水平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疗效评定,并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 d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和合并症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整血脂及抗感染等治疗。2组患者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2组患者均加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1次/d,并联合氯吡格雷75mg口服qd。2组患者均治疗14d。采用NIHS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12周存活病人ADL缺陷程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存活病人ADL缺陷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治疗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神经功能评分、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神经功能评分、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抑制率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5);治疗第1、2周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D63、CD62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A、AD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停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05—2011-05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阿乐)口服,出院后随访1年,研究停用阿托伐他汀的发生率,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组与停药组脑梗死复发率及两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1)停药组87例患者复发率17.2%,未停药组113例复发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a后停药组未复发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突然停用他汀类药物可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06~2008-06我院住院的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观察2组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8—2016-08许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2组CVR、神经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CVR与血清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舒张血管,减少斑块破裂,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观察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拜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28d后评价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同期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且血清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有利于提高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与阿托伐他汀在改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的作用。方法10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羟乙基淀粉。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30%,总有效率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80%( 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降压、抗凝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病至症状高峰时间和生化改变。结果入院时和进展停止时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AST、ALT、CK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TC、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腑梗死可改善预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