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株B群流脑菌LOS抗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我国自70年代以来从病人和带菌者中分离的91株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进行脂寡糖(LOS)免疫型分型、外膜蛋白分型/亚型、多位点酶电泳分型等的基础上,挑选了两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3407(B:15:P1.2:L3,7,9:RFLPb-20:克隆群I)和542852(B:NT:P1.2:L3,7,9:RFLPb-20:克隆群I)。提取并纯化了它们的LOS,通过SDS-PAGE分析发现:两株菌的L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单克隆抗体(McAb)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BⅡ1B5、DⅡ6B9、MⅡ1H4和GI3E7。用鼠单克隆抗体分型试剂盒鉴定,其分泌的McAb的类分别是IgM、IgM、IgG1和IgG2a。间接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的效价为1×10-2~1.25×10-4,腹水效价为1×10-2~1×10-8。培养上清经ELISA鉴定,与IL-2、GM-CSF、IFN-α等细胞因子均无交叉反应,只与rHuEPO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利用酶法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bs),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处理因素下对Fbs的^3H-TdR、^14C-UR、^3H-Pro掺入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浓度(10^7mol/L)AngⅡ作用下,MI组Fbs对上述3种标记底物的掺入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SO)组(P〈0.05)。AngⅡ的上述作用,可被特异性AngⅡ拮抗剂^[1.8]AngⅡ和血管紧张素抗  相似文献   

4.
应用常规方法制备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人重组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McAb)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3D3、3D12、3F9和3B8.经免疫琼脂双扩散法鉴定,其分泌的McAb的亚类分别为:IgG2b、IgG3、IgG1和1gG1.相对亲和常数前两株McAb为6.25×10-11、后两株McAb为6.25×10-13.问接ELISA法测培养上清的效价为2×102~1.28×105.由小鼠腹水提取的4株McAb与天然γ-干扰素均产生交叉反应,对重组的人γ-干扰素均具有中和活性.其中3F9和3D3培养上清对重组人γ-干扰素亦有明显的中和活性。用3F9McAb与溴化氢活化的SePharose4B偶联制备了亲和层析柱,用其纯化粗提的γ-干扰素纯度达到95%以上,比活性达1.9×107IU/mg蛋白.  相似文献   

5.
肿瘤碱性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4株抗人血清肿瘤碱性蛋白(Tumourbasicpro-tein,TBP)杂交瘤细胞株(1C3、4F4、5F4、3G9),并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其抗原决定簇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分析。Ig亚类测定:均为IgG2a,腹水效价为1×10-6~1×10-8。特异性测定:TBPMcAb与IgG、IgA、IgM和Alb无交叉反应。单抗相加试验证实:5F4、4F4和1C3为识别TBP上同一抗原决定簇,3G9则为识别TBP上另一抗原决定簇。分别利用单株和混合株McAb标酶建立了可应用于人血清TBP含量测定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并用于人血清TBP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获得抗体的可变区基因是由鼠源性McAb制备重组抗体的前提,本实验合成与轻链可变区(VL)FR1和FR4互补的通用引物,由分泌抗人C1-INHMcAb的杂交瘤F7细胞株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F7VL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UC18/19测序载体,从两端进行双脱氧核苷酸随机终止法的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VLcDNA是由303个碱基组成,编码101个氨基酸残基。由国际联机检索进行EMBL和Kabat基因库扫描发现:F7VL仅与Ig同源,符合小鼠Ig的VL基因特征,同源性为60%~80%。根据Kabat分类方法,F7VL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应归属于小鼠Ig的VL基因IV亚组,是由Vk-Jk1重排产生。CDR3含有9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含3个不相同氨基酸残基,VL大多数的氨基酸变化集中在FR1和CDR1区,F7VL符合IgVL氨基酸残基变化的基本特征。Cys23和Cys88残基位于F7VLCDR1和CDR3的起始点,与二硫键形成有关。成功获得F7VL基因为进一步构建和表达单链Fv(scFv)抗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单克隆抗体(MCP-1-meAb)或Losartan 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u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的可能性,为防治动脉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 VSMCs的迁移效应;以 MTT法、~3H-TaR掺入法、~3H-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将培养VSMCs分为 5组; 2%胎牛血清( 2%FCS)组、 AugⅡ组(其浓度为 10-10~10-6mol/L)、Losartan组(其浓度为 10-7~10-5mol/L)、MCP-lmcAb组(终浓度为 10μg/ml)和阳性对照组(含5%的酵母多糖活化血清)。结果(1) AugⅡ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促进 VSMCs的增殖与迁移效应;(2) MCP-1mcAb或 Losar-tan能有效地拮抗AugⅡ介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结论 MCP-1mcAb或Losartan对动脉硬化性疾病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利用酶法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bs),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处理因素下对Fbs的3H-TdR、14C-UR、3H-Pro掺入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浓度(107mol/L)AngⅡ作用下,MI组Fbs对上述3种标记底物的掺入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SO)组(P<0.05)。AngⅡ的上述作用,可被特异性AngⅡ拮抗剂[18]AngⅡ和血管紧张素抗肽(Ang-AP)完全阻断,却不能被Losartan完全阻断。结论:Ang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Fbs,促进Fbs的DNA、RNA和胶原蛋白的合成。MI组大鼠Fbs对AngⅡ反应性显著高于SO组,介导AngⅡ对Fbs的作用除AT1外,可能还有其他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9.
应用ELISA、免疫印迹及加成指数等方法对我们制备的3株(EL1、EL2和EL3)抗E.coliJ5株和1株(3H4)抗S.minnesotaR595株核心糖脂域McAb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株McAb与不同类型的LPS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其中以EL2、EL3和3H43株McAb的交叉反应更为广泛,且可与类脂A结合。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GNB)及其LPS均有较强的抑制EL3和3H4结合抗原的作用,EL1和EL2的结合抗原反应也可明显被E.coliJ5株和S.minnesotaR595株或LPS(Re-及Re-LPS)所抑制;且4株McAb间与两突变菌株结合反应的加成指数(A.I)均较低。提示4株抗核心糖脂域McAb识别LPS抗原的表位相似或相距较近。McAb表现出的与LPS较广泛的交叉反应性,可能与其作用位点位于LPS内核及类脂A结构中具有共同抗原表位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版纳猪MHCI类P1分子全长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获得原核表达的中国版纳猪SLAI类P1蛋白质分子。方法:PCR扩增去信号肽的SLAI类P1cDNA序列,亚克隆至pGEMT载体,测序。将亚克隆的P1 c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42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42b(+)/sla-pl,转化E·coli表达菌 BL21-CodonPlus(DE3)-RIL,IPTG诱导 P1-8 x his融合蛋白表达,经包涵体洗涤,8 mol/L尿素变性溶解,Ni2+亲和层析,梯度透析后,定量保存。SDS-PAGE、western-blotting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结果:目的蛋白(分子量39.5 kD)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 15%,每升表达菌获得纯度95%的目的蛋白 40 mg~60mg。结论:成功建立猪 SLA分子全长原核表达、纯化体系,为建立间接识别猪移植抗原SLAI类分子的人T细胞系及表位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汽车驾驶员腰部振动的测试 ,了解腰椎保护带对振动的防护效应并对其生物力学作用进行分析。以日本产五十铃八吨载重卡车 (TDG72 )为测试车型。在装载六吨货物以三种不同车速 (10、30、6 0 km/ h)行进在柏油公路时 ,分别在佩带和不佩带腰椎保护带的情况下 ,对驾驶员腰椎部位垂直振动和水平纵向振动进行实时测量 (传感器安置于裤腰带和保护带的背外侧 )。结果显示 :1驾驶员腰部振动频率多为 10 Hz以下 ,属低频振动 ;2垂直振动大于水平纵向振动 ;3系腰椎保护带时的振动测量值大于不系腰椎保护带的测量值。由于腰椎保护带改变了脊柱的生物力学和振动特性 ,从而起到了保护腰椎的作用。我们认为它是防治汽车驾驶员腰痛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新生儿心肺功能监护仪的软硬件设计,该仪器具有体积小,功能全面,适用性广,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可靠地实现对新生儿的监护,用该仪器对新生儿的血氧饱各度和心率这两个最重要的生理参数的测定获取了中国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数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这两个最重要热处理到达数的测定获取了中国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数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都属于正态分布,并依此给出了中国新生婴儿的这两个参数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3.
心音图运动试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心音图运动试验”(PCGET)是新近提出的一项心肌收缩能力以及心血管病人和健康人的心力储备评估方法。为了验明 PCGET方法的可信度 ,我们进行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研究。对 30个志愿者进行了PCGET,不同检查者对同一受试者同一心动周期中 S1幅值测量时 ,检查者 A的一组数据的 x± s=5 .0 5 0 .0 45 1,检查者 B的一组数据的 x± s=4.95± 0 .0 34 6 ,F=1.6 99,P>0 .0 5。不同检查者对同一受试者同一心动周期测量时 ,检查者 A的一组数据的 x± s=0 .789± 0 .0 0 18,检查者 B的一组数据的 x± s=0 .787± 0 .0 0 17,F=1.16 7,P>0 .0 5。对 PCGET运动前后心脏变力性状态评估的准确度为 10 0 %。结果表明 ,PCGET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可作为心力储备的无伤性、简便、经济的量化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的宋内痢疾杆菌脂多糖抗独特型抗体基因扩增了重链可变区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2T内,转化大肠杆菌DH5α,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质的40%左右,表达出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104,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将此融合蛋白包涵体变性、复性后通过谷胱甘肽亲和层析柱(GSTSepharose4B柱),得到电泳纯的融合蛋白,每升培养物能纯化到20~30mg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证明宋内痢疾杆菌脂多糖鼠单抗(5B12)能特异地结合到分子量4×104的融合蛋白的带上。ELISA试验显示融合蛋白与宋内痢疾杆菌脂多糖单抗(5B12)有结合活性,而与无关单抗,如大肠杆菌J5株单抗(E3)、炭疽杆菌单抗(F8FA)、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抗(M467)及乙肝病毒单抗(M11)不结合。  相似文献   

15.
DICOM医学图像的存储与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在医院的广泛使用,对医学图像及相关数据的存档管理以及在不同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建立PACS(图像存档和通讯系统),这方面国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参照PACS系统的一个已经被国际认可的医学图像标准即医学成像和通讯标准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研究了标准的各个部分,特别是兼容性、信息对象定义(IOD)、服务对象对类(SOP)、数据编码等部分,就具体实现PACS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医学图像的存档和管理做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医学图像数据库系统,为实现医学图像信息的网络共享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加载骨细胞或成骨细胞膜上的力传导器,通过对第二信使、生长因子、骨基质、原癌基因等的作用,促进骨代谢。骨的应力反应与骨所受应力大小成正比,应力的大小、性质、作用时间与骨的应力适应性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图像非刚性的配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计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们为此提出了各种非刚性配准算法.本文首先分析了非刚性配准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近年来提出的典型非刚性配准算法,给出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最后对非刚性配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体实时血液粘度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血液粘度测定方法均采用离体测量方式、存在着测量时间长,测量过程中干扰困素多,测量后的血样被破坏等缺点,因此在测量速度、精度及重复性方面均不令人满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快速实时测量新鲜血液粘度的新方法,即利用特制针头作为测量毛细管,在采血过程中实现血液粘度的测量。这种新方法具有用血量少、测量快速,重复性好的优点,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睡眠EEG的多尺度信息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睡眠EEG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Morlet小波计算EEG信息的小波变换系数,通过计算EEG信号在多个尺度上小波系数的熵分析睡眠EEG。结果表明:浅睡阶段EEG信号的多尺度熵的变化模式与深睡阶段的多尺度熵的变化模式不同,REM睡眠期间EEG信号的多尺度熵的变化与深睡阶段类似,使用多尺度熵可以区分REM睡眠和浅睡时EEG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微电脑前列腺脉冲式水囊按摩药渗仪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微电脑前列腺脉冲式水囊按摩药渗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方法根据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特点,在临床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现代中医药理论,研制出微电脑前列腺脉冲式水囊按摩药渗仪.试用于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600例.结果临床治愈459例(76.5%),显效101例(16.8%),好转40例(6.7%).无任何副作用.结论微电脑前列腺脉冲式水囊按摩药渗仪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良效、安全、舒适而科学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