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将硬膜外导管应用于先天性耳前瘘管、先天性鼻背正中瘘管 2 5例手术治疗中 ,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1996~ 1998年我科收治的先天性瘘管患者中有继发感染史、且为首次手术治疗者共 46例 ,随机选取2 5例在手术中使用硬膜外导管。 2 5例的年龄 7~ 42岁 ,其中先天性耳前瘘管18例 ,单侧 14例、双侧 4例 ,男 7例、女11例 ;先天性鼻背正中瘘管 7例 ,男 4例、女 3例。2 .手术方法 :取硬膜外导管带侧孔端剪 7~ 10cm备用。若瘘管内有分泌物 ,可轻轻挤压出白色粘性分泌物。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 ,将硬膜外导管带侧孔端轻轻导…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鼻梁皮样囊肿合并瘘管畸形一例顾向前,刘丽萍,庄丽华患者,女,30岁。出生后即见鼻梁中线3个瘘孔,针尖大小,渐至芝麻粒大小,未经治疗,无其它不适。2周前自觉鼻背部疼痛,自鼻根部瘘孔处挤出白色分泌物,经抗炎治疗未见好转,于1993年7月12日收治入...  相似文献   

3.
鼻背中线瘘管为一先天性疾病,乃因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内侧鼻突与额鼻突融合形成外鼻时胚层组织残留所致。我们曾遇1例貌似一额外“前鼻孔”的鼻背中线瘘管。介绍如下。 女,13岁,学生。出生后即发现右侧鼻孔上方突出如玉米粒大小的肿块,其前端有一小孔,肿块随年龄增长而长大,在寒冷季节有时流出粘液样分泌物。1982年12月来我院就诊。局部检查:右侧鼻  相似文献   

4.
鼻背中线瘘管为先天性疾病 ,手术切除常不彻底 ,极易复发。我科曾以冷冻治愈 1例。介绍如下。患者 ,男 ,1 5岁。 1 996年 6月在我院行鼻背中线瘘管摘除。术后 1个月发现原手术处轻度红肿 ,中央有一小孔 ,有时流出粘液样分泌物。 7月 1 5日再次就诊。检查 :鼻背中线处有一 1 .2 cm× 1 .0 cm大小的瘢痕 ,周围无明显红肿 ,中央处溃烂。其中有一小孔 ,孔径可扩大至 0 .4 cm,用探针探查深约 0 .9cm,挤压时小孔内有少量分泌物溢出 ,碘油造影不满意。鼻窦、鼻骨 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两侧鼻腔结构正常。诊为复发性鼻背中线瘘管。7月 1 8日在无麻下…  相似文献   

5.
长线状第三鳃裂瘘管1例谢廷禄患者男,22岁。右颈前下方一疹孔经常溢液4年,于1992年9月19日入院。检查右颈胸锁乳突肌下方前缘、胸锁关节上约2cm处见一针尖大小瘘孔,挤压有白色臭味粘液泌出。未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物。X线造影未能显示瘘管及其走行。于9月...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岁,出生后即发现鼻背部有一针尖大小孔.时常从小孔内流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周岁时发现右侧内眦部皮肤隍起,曾在某医院手术切除,术后很快形成瘘管,上下瘘孔相通经常感染。于1995年7月24日收治入院。体检:鼻根部肿胀,皮肤轻度红肿、上下定孔约0.4mm可挤压出皮脂腺分泌物,鼻腔检查无异常。碘油造获X残片见上小孔有小团状阴影。全麻下行鼻背臣管伴囊肿摘除术,术中经下渗管口注入美兰,上下瘘孔周围皮肤梭形切口及上下渗管连线直切口,切开皮肤,分高孩管,沿疾管壁染色标记紧贴层管外进行分离,上下渗管在穿通鼻骨之前合…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鼻背中线皮样囊肿伴瘘管形成一例达木索患者,男,8岁,出生后即发现鼻背有一针尖大小孔,时常从小孔内流出豆渣样分泌物。入院前1年因鼻根部两侧红肿,右侧皮肤破溃,曾在当地医院按炎症治疗,症状虽有缓解,但鼻两侧包块仍日渐增大,鼻背明显增宽,故来我院求诊...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 ,19岁。患者曾有反复咽痛后胸骨上窝前有分泌物溢出 ,曾多次行切开引流 ,病史约 10余年。此次患者咽痛 1周伴胸骨上窝分泌物排出 4天。经查以“胸骨上窝部瘘管”收入院治疗。患者于 1周前咽痛 ,在当地医院就诊为急性扁桃体炎 ,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 ,4天前颈前正中、胸骨上窝处皮肤破溃 ,流出淡黄色分泌物 ,挤压周围组织分泌物多 ,有异味。入院后先行切开引流 ,抗炎治疗后 ,分泌物渐减少。患者自发病无咳嗽 ,无吞咽困难及发热。既病史中患者于 3岁左右曾行瘘管切除术。查体 :一般状况佳 ,颈前正中胸骨上窝处可见皮肤色暗红 ,质硬 ,瘢…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5岁。出生时即见鼻根部有一瘘孔,时常发红,有白色粘液性分泌物和毛发排出,无臭味,同时可见额窦区隆起。半年前,因摔伤,局部隆起日益明显,并延至左侧眉弓。在外院作局部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诊断为脑膜膨出转入我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800/mm~3,中性58%,淋巴40%,嗜酸性2%。鼻窦X线片见额骨(相当于额窝区)有约0.8×0.5cm~2圆形透亮区。其它检查未见异常。诊断:额部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鳃裂瘘管和囊肿源自鳃沟或咽囊,外瘘口及大多数者的全程皆位于颈测部,故又称为颈侧瘘管或囊肿。鳃裂瘘管和囊肿临床上虽较多见,但绝大多数属于第二鳃裂囊肿和瘘管,而其他鳃沟咽囊的瘘管和囊肿则少见,特别是第3、4鳃沟咽囊瘘管和囊肿更是少见。我院曾收治3例第三鳃裂瘘管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22岁。自幼左颈部胸锁关节上方有一瘘口,经常红肿、疼痛、流脓。瘘口有粘脓性分泌物流出。检查:左胸锁乳突肌前缘下1/3交界处,有一绿豆大小瘘口及1.8cm×1.5cm的瘢痕,瘘口…  相似文献   

11.
患儿 ,男 ,2岁。因鼻根部瘘管反复感染 2年 ,于 2 0 0 0年 1 1月 8日入院。检查可见鼻尖约 0 .2cm大小瘘管 ,鼻根部约 1 .2cm× 0 .8cm大小炎性肉芽 ,诊断为先天性鼻背中线皮样囊肿伴瘘管。 1 1月 1 0日在全麻下行外鼻瘘管切除加外鼻整形术。术中见瘘管自鼻尖经皮下、鼻根进入鼻骨并形成骨性瘘道约 0 .5cm× 0 .4cm ,深约 2 .0cm ,与鼻顶、筛窦相通。病灶切除后 ,鼻根部形成约 2cm× 1cm大小缺损 ,即行鼻眉部滑行皮瓣修复。沿缺损创缘自上方眉间平行切口 ,双眉弓内侧与鼻根间行 1 .0cm× 1 .2cm× 0 .8cm三角形皮肤切…  相似文献   

12.
男,77岁。20余年前发现在外耳道口处有一米粒大肿块,逐渐增大。左耳流黄水7年。近3月来肿块增大迅速,堵塞外耳道,致左耳听力下降。常流血性液体并伴左耳刺痛。肿块继向左耳后发展,穿破皮肤,并流出血性分泌物。体检:在外耳道内有0.6×0.6cm大小白色质韧肿块,挤压有白色分泌物排出。左耳后有2×2cm大小肿块,质韧,与外耳道肿块相连,皮肤轻度溃烂。手术切除后送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5岁。左侧鼻背部瘘管20余年,曾反复感染,多次切开引流未愈。检查:左侧鼻背根部增宽变形,并有针尖大小瘘管,其周围组织红肿,有肉芽。轻压可溢出少量脓性分泌物,左眼内眦及泪小点处水肿、球结膜充血。鼻窦X线片见:筛窦区有约1.0×0.8cm~2圆形透明区,左侧鼻骨有轻度破坏。眼、耳咽喉均未见异常。 在  相似文献   

14.
气管造瘘口成形在喉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造瘘口狭窄 (tracheostomal stenosis,TSS)是喉全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 2 2 %~42 % [1 ,2 ]。TSS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排出受阻、气管内粘液栓和痂皮堵塞已狭窄的造口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3 ]。喉全切除术中同期做气管造瘘口成形可预防术后 TSS发生。1 临床资料。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因病变范围广 ,需行喉全切除术的患者 45例 ,术中同期行气管造瘘口成形 (扩大 )术。手术方法。 (1)术前未行气管切开者 :喉全切除术后首先在颈前正中准备行气管造瘘口的皮肤位置画一直…  相似文献   

15.
例1:女,9岁,右耳垂下瘘口溢液反复肿疼9年。患儿自幼右耳垂下、下颌角后皮肤有一瘘口,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局部反复肿疼,曾在多家医院切开排脓6次。查体:右耳垂下1.5cm、下颌角后皮肤有一针尖大瘘口,挤压无分泌物溢出,局部皮肤多处切口瘢痕。入院诊断:鳃裂瘘管。全麻下在瘘口周围作梭形切口,剥离瘘管,追踪至茎乳孔附近,瘘管以囊袋状与外耳道软骨相连。完整切除瘘管。术后病理报告为鳃裂瘘管,内表面覆鳞状上皮,生有毛发,外有软骨层。术后出现右侧轻度周围性面瘫,应用地塞米松及维生素B类药物,3个月后面瘫完全恢…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鼻梁瘘管一例刘俐,秦维民,李建明患儿,女,4岁。出生后即发现鼻梁上有瘘孔,挤压周围组织时有白色分泌物溢出。8个月时鼻根部右侧皮肤红肿、破溃、流脓,经抗炎治疗后局部愈合。数月后鼻根部左侧皮肤出现同样的变化。此后鼻根部两侧反复交替性出现肿痛、破溃、...  相似文献   

17.
鼻正中瘘管及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病,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上皮组织遗留于皮下而形成的囊肿,如有窦道穿出皮肤表面则形成瘘管。两者可沿鼻梁中线生长,瘘管小者仅有一小凹点,或有毛发长出,较大瘘管可分泌皮脂,常伴有继发感染。1992~2003年我科收治先天性鼻正中瘘管及皮样囊肿患儿1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例中,男女各5例;年龄1~5岁,平均3岁。鼻正中瘘管7例,主要表现为出生后鼻梁正中有一小孔或凹陷,其中5例出现反复瘘口周围红肿、流脓,检查见鼻正中线上有一小孔,压之可自小孔溢出皮脂样物,4例继发感染灶位于内眦部,1例位于瘘…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0岁。出生后鼻梁正中即有一小孔,内生数根毛发,鼻根部有一绿豆大小肿物,挤压时有糊状物从小孔处流出,1985年9月曾因肿物红肿、疼痛,以“鼻疖”收住我院,经抗炎、切开排脓等治疗而好转出院。后因局部肉芽生长在门诊作冷冻治疗,但疗效不佳,脓性分泌物不干。1986年10月再次住院。检查发现:鼻梁正中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5岁.因左耳后肿痛3d来诊.检查见左耳后沟中段有1.5cm×1.0cm的肿物,局部红肿,触痛,触及有波动感,初诊为左耳后皮脂腺囊肿并感染,遂切开引流,放置引流条时见引流条向上探入过深,经检查发现左外耳轮中段有2个小瘘口,相距约0.8cm,挤压肿物瘘口有分泌物溢出,肯定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18岁。因右侧颞颧部“畸胎瘤”术后 17年 ,伴右颞部脓瘘 16年余 ,于 2 0 0 0年 4月 2 1日以“右颞骨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患者出生时右侧颞部有一肿物 ,质硬 ,6个月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畸胎瘤”而行手术 ,之后留有颞部瘘孔 ,持续排脓 ,2岁时在某医院再行手术 ,术后仍遗留瘘孔不愈。当瘘孔不流脓时即感头痛 ,伴发热 ,局部肿胀明显 ,经“青霉素”等抗生素静脉点滴 ,脓液排出后即缓解 ,反复发作。因数月来流脓持续不断 ,且颞面部畸形逐渐加重 ,而来本院门诊就诊 ,CT检查示 :右侧颅底见软组织影 ,内伴有少量气体及散在小块状钙化影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