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痹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为胸痹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心内科确诊为胸痹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胸痹各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不同证型在阻滞支数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阻塞程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3)。3支阻塞比例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其次为气虚血瘀组;冠脉造影阳性者中,比例最高者亦为痰瘀互结组,其次为气虚痰瘀组。结论:痰瘀互结证为胸痹最危险证型,其次为气虚血瘀和气虚痰瘀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李庆海教授治疗胸痹(气虚痰瘀互结型)的经验。胸痹属中医本虚标实之证,且多虚实夹杂,证型以气虚痰瘀互结多见,应辨证施治,贯彻痰瘀同治的治则,重用黄芪以益气固本、祛痰化瘀。  相似文献   

3.
试述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疾,本虚多属气虚,而标实则为痰瘀交结为患。由于气虚不运,气不行则血亦瘀滞,或因心阳不运,则脾阳不振,痰浊内生,痰瘀阻痹心脉发为胸痹。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百病多由痰作祟。胸痹心痛的发病多与痰密切相关。本文具体介绍刘玉洁教授从寒痰凝滞,痰浊痹阻,气虚痰阻,气血虚损、痰瘀交阻辨证,从痰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胸痹多由年老体虚、饮食不当、寒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导致机体内气血运行失常,气血痹阻,心失所养。从脾肾气虚、运血无力、痰瘀内阻、血行不畅的病机角度,以益气行血、化痰祛瘀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与胸痹心痛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病机关键为痰瘀内阻脉络。治疗上痰瘀同治;风痰瘀阻、心脉不畅证宜息风化痰、祛瘀通脉,痰热腑实、心脉瘀阻证宜清热祛瘀、化痰通腑,气虚挟痰、痹阻心脉证宜益气化痰、畅通心脉,阴虚挟痰、瘀阻脉络证宜滋阴化痰、活瘀通脉。  相似文献   

7.
李庆海认为胸痹心痛病(难治性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各种病因基础上形成的正气亏虚,继而导致痰瘀互结,痰浊、血瘀两者又互为因果、相互衍生,痹阻胸阳导致胸痹的发生。李庆海从"气虚、痰浊、血瘀"论治,以"益气化痰祛瘀"之法治疗胸痹心痛病,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患者57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保心宁胶囊治疗,实验组给予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舌质、脉象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5%vs68.0%,P<0.05);实验组24例舌质淡红,20例脉象和缓,对照组11例舌质淡红,10例脉象和缓,实验组舌质及脉象改善情况更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胸痹心痛病诊治方面,胸痹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阳虚、痰凝、血瘀",随着病程发展,出现"瘀热毒结",治疗当益气活血、振奋心阳、开郁清热、化痰解毒、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0.
正在胸痹心痛病诊治方面,胸痹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阳虚、痰凝、血瘀",随着病程发展,出现"瘀热毒结",治疗当益气活血、振奋心阳、开郁清热、化痰解毒、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1.
邢小燕 《光明中医》2011,26(12):2535-2536
痰与瘀同源异质,二者互为因果而并存,痰瘀互结是胸痹发病的重要因素,探讨痰瘀与胸痹的关系,依据其关系,临床上应用痰瘀同治法治疗胸痹会收效甚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降浊汤治疗气虚兼痰瘀互结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益气逐瘀降浊汤和复方丹参片治疗6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胸痹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66.6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降浊汤治疗胸痹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确诊为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冠心疏通胶囊治疗,观察组使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情况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下降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患者,采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痰瘀互结是胸痹的重要证型,痰浊瘀血两种致病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其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有关;其治疗原则不仅要遵循痰瘀共治,更要根据病情的复杂性,以及脏腑的亏损情况,分清气滞、气虚、阴虚、阳虚、痰热等的偏重。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我国古代医籍中早有相关文献记载并论述。贾树培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心气虚、心阳虚是本,痰瘀互结为标,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津液输布失常,终致痰瘀互阻而为胸痹;另,脾胃损伤,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心失所养亦能导致胸痹的发生。痰、瘀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故临床以痰瘀互结为辨证要点。贾树培教授以痰瘀同治为指导,根据痰瘀互结的证候特点及临床表现思想,采用"祛痰活血,通阳开痹"的治法,辨别痰瘀的轻重,权衡治之,同时顺应痰瘀互结证的发展趋势,即使在本病初期也应兼顾活血或祛痰。另外,对于痰瘀互结的辨证施治应重视气机的调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瘀自消。选《金匮要略》中"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失笑散"进行组方加减,诸药共用,相辅相成,共奏祛痰活血、通阳开痹之功。临证中除熟悉掌握痰瘀互结的辨证施治要点,同时应认识到胸痹病因病机复杂,密切结合患者的证候表现灵活施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总结王保和教授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经验,指出痰瘀互结证是胸痹的常见证型,其形成与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脾气虚、寒凝血瘀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辅以益气活血、通阳散寒、滋补肝肾、行气解郁、辛温散寒等法,基本方药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或丹参饮加减,并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胸痹病机阳微阴弦,与五脏及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从痰瘀角度辨证论治,主要分为痰瘀互结兼气虚、兼气阴两虚、兼心阳亏虚、兼热毒兼加、痰瘀互结兼积聚等,辨证投以方剂、针刺、穴位贴敷及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为今后科研和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治疗本病提供了参考依据与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胸痹指胸阳不振,气血痹阻而言,症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心痛则由心之阴阳气血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形成,症以心胸疼痛为主,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瘀血的形成,多由正气亏损,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而致,加之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特点,属单纯血瘀实证者甚微,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等夹杂证候[1].在临床治疗胸痹心痛过程中,发现气虚血瘀证占很大比例,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6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逐步完善,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痰瘀为主要病理产物,益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胸痹心痛的证型客观化研究成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0-12
中医证候是中医药学认识疾病及理、法、方、药防治疾病的依据。文章针对目前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临床辨证以"痰"加"瘀"的组合方式的不足,基于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揭示其证候分布的新特征、国医大师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学术思想、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新认识、痰瘀同治已成为防治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大法之一、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文献系统评价,提出痰瘀互结证应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的基本证候之一,将有利于系统总结和丰富病证结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创新成果,对提高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