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既往在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气象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以期通过较大样本调查来明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发病的节律性,并通过对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探讨其节律性变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既往在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气象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以期通过较大样本调查来明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发病的节律性,并通过对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探讨其节律性变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居第二位,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在内镜下连续套扎(EVL)治疗,其中38例追加组织胶注射胃底曲张静脉,通过积极治疗和全面护理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急诊胃镜的广泛开展,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的因素逐渐增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为出血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门脉高压症引起的胃壁淤血性疾病,门静脉压升高是形成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伴发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势危险,病死率高。治疗时应注意下述问题。一、必须及时确定出血部位:对门脉性肝硬变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应进一步明确出血部位,尽管某些病例确有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但非出血确切部位。出血原因常为出血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文献介绍门脉高压而无曲张静脉出血者占3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395例,研究其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14例,占54. 1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病因与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关(P>0. 05);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于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静脉内径高于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多于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P<0. 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和不良饮食习惯为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影响因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和不良饮食习惯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因其疗效好、创伤小,已成为EV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会并发或加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l,PHG)[1-2],这也是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再出血的-个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套扎后PHG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得安被证实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临床已用来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能否预防PHG,尤其是套扎后的PHG?我们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心得安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PHG的影响,探索预防套扎后PHG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形成是门脉系高压的结局,但是导致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因素相当复杂。根据Laplace定律,T=TP·(r/w),食管曲张静脉(EV)出血的危险性与曲张静脉壁张力(T)平行,与穿壁性压力(tp)和曲张静脉的半径(r)呈正比,与曲张静脉壁厚度(W)呈反比,其出血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湖北省荆门市血吸虫病防治所(448000)刘章龙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门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破裂出血,以及由门脉高压导致的胃粘膜病变出血(即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后者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糜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静脉曲张位置、直径、出血风险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分型(LDRf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381例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急诊治疗患者,对静脉曲张位置、直径和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尝试进行LDRf分型.结果 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好发于食管中下段,不同直径的曲张静脉均有出血,曲张静脉多见有红色征.所有患者均可进行LDRf分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Rf1共计 133 例(45.4%),Rf2共计 160 例(54.6%);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Rf1共计47例(53.4%),Rf2共计41例(46.6%).结论 LDRf可用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类并对诊断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镜下套扎(EVL)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TH胶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4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先行食管曲张静脉的内镜下套扎治疗,1周后再行TH胶PTVE,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来源血管。联合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曲张静脉消失情况,随访治疗后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4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2例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72.7%;8例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消失率100%;12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100%。随访6~39个月,平均25.6个月,5例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复发率11.4%;3例再出血,再出血率6.8%。结论内镜下套扎治疗能机械性地消除食管曲张静脉,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供血血管,二者联合能达到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164例,依据是否并发出血,分为病例组(并发出血组)和对照组(无并发出血组)。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内镜指标等。结果 (1)超声内镜对EV的诊断率是82.93%,对GV的诊断率为76.83%,对EGV的诊断率为46.34%,均高于常规胃镜检查(依次为71.34%、48.17%和31.09%,P0.05)。(2)病例组在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胃左静脉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高于对照组,在曲张静脉壁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胃左静脉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是出血的危险因素,曲张静脉壁厚度是出血的保护因素,对出血风险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陶明玲  孙斌  郑加生  金瑞 《肝脏》2008,13(2):108-109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12例经胃镜明确为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择期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定期胃镜检查,观察曲张静脉的动态变化.结果 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为重度曲张者3例,其中2例发生再出血,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生物蛋白胶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6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为经皮经肝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组(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obliteration,PTO)30例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组(esophageal varices ligation,EVL)30例,PTO组是在X线透视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上消化道出血责任血管,用弹簧钢圈和生物蛋白胶栓塞曲张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急诊止血率和术后累计无出血率.结果:PTO组中28例门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手术均获成功,1例造影示为门静脉海绵样变,进入责任血管困难,无法进行栓塞治疗,1例行门静脉造影未见明显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成功率为96.6%(28/29),其余病例术后48h止血率达100%.EVL组急诊止血率为93.3%(28/30).在12-50mo随访期内的患者中,PTO组再出血10例,EVL组再出血17例,PTO组和EVL组的6mo累计无出血率分别为89.3%vs80%,1年累计无出血率为85.7%vs56.7%,PTO组术后累计无出血率明显高于EVL组(?2=5.314,P<0.05).结论: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中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在急诊止血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欢  崔屹 《山东医药》2005,45(10):65-66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经皮经肝曲张血管栓塞术(PTVE)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是近年来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介入治疗的新技术。1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食管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主要用于临床保守治疗或内镜下治疗无效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治疗主要在出血期进行。禁忌证: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或终末期患者。2操作方法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胃冠状静脉和(或)胃短静脉以及增粗扭曲的食管胃底静脉丛,借助导管导丝进入胃冠状静脉及胃短静脉进行栓塞治疗。先用无水乙醇5~30ml分次推注,再用高压…  相似文献   

16.
心得安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再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心得安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7 8 例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EV)患者, 分成单独套扎组(39例, 作为对照组)和心得安组(39例, 套扎后给予心得安, 10 mg, 3次/d, po). 比较两组套扎后12 mo内再出血率, 同时12 mo后复查胃镜,比较两组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底曲张静脉发生率.结果:套扎12 mo后再出血率心得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8.70% vs 54.54%, P<0.05). 心得安组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胃底静脉发生率,食管静脉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25% vs57.57%, 25.80% vs 42.42%, 29.03% vs 39.39%,均P<0.05).结论:心得安可降低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再出血, 其原因是心得安能够降低套扎后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旨在评估多层螺旋CT(MSCT)门静脉重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94例肝硬化可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周内行MSCT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排除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80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入选本实验,对比分析MSCT及内镜资料.结果 食管曲张静脉评分、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以及栅栏状静脉扩张均与内镜下曲张静脉形态、有无红色征及其严重程度明显相关.MSCT门静脉成像在判断红色征方面(≥4 mm)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3%、89.1%.结论 MSCT门静脉成像与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显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预测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确定心得安能否降低初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EGV)出血的发生率,以此改善生存率。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肝硬化患者,经胃镜证实食管静脉曲张,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大于12mmHg,既往均无EGV 出血或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测定HVPG 以了解对心得安的反应,以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B超与内镜检查对预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入选的54例肝硬变患者均经B超与内镜检查,以了解门静脉的内径大小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门静脉内径大小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11,P<0.05),门脉扩张程度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上消化道出血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77,P<0.05).结论B超门静脉的内径大小与内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可作为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2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IS)是两种有效治疗和顶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本研究根据肝功能严格选择入组患者,对行TIPS的患者采用8 mm小口径支架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辅以组织胶栓塞曲张的胃冠状和(或)胃短静脉,并以EIS治疗做对照,观察TIPS联合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栓塞术(SEVE)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