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数脉是临床常见脉象 ,许多医家将其列为脉象的纲领之一。对数脉的定义有多种 :有以一息六至以上为数脉 ,根据正常人呼吸约 18次 /分左右计算 ,数脉的脉率应为 10 8次 /分以上 ;有以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 (脉率约为 90次 /分以上 ) ;有以一息五至为略数脉 ,一息六至谓数脉 ,一息七  相似文献   

2.
数脉为临床最常见的脉象,作为病理脉象,一般认为数脉主热证,但临证时还可见于虚证及寒症,尤其在内伤杂病中更为常见.笔者就数脉与虚寒证的关系探讨如下. 1 数脉的概念 对数脉的定义有多种,一般以一息五至以上,如《脉理求真》曰:"数则呼吸定息,每见五至六至,应指甚数." 《中医诊断学》教材(第五版)定义为:"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90次以上)."也有以一息六至以上为数脉,如《诊家枢要》:"数,一息六至,过平脉两至也."又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七至为疾脉,一息八至为极脉等等,但三者主病无本质区别,常归纳统称为数脉.  相似文献   

3.
一、按脉位记此类脉的共同特点是脉位异常,包括浮、濡、散、沉、伏、牢、弱7种。重取稍减而不空者为浮脉;浮而细软者为濡脉;浮散无力,漫无根蒂,重按消失者为散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者为沉脉;若脉更深于沉者为伏脉;沉而实大弦长者为牢脉;沉而细软者为弱脉。二、按脉率记此类脉的共同特点是脉率异常,包括数、疾、迟3种,一息5—6至者为数脉;脉来急疾,一息7至者为疾脉。一息  相似文献   

4.
脉率是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也是诊断迟、数脉的主要依据。因而确定迟、数脉的数值标准,是临床正确诊断这类脉象的前提。迄今为止,迟、数脉的诊断,都是以医生选定的脉率为标准。古代医生以呼吸周期来计算脉率,认为一息四、五至为平脉,一息不足四至为迟脉,一息五至以...  相似文献   

5.
<正> 中医学基础答疑 1、浮脉的脉象是 A、举之有余,按之中空 B、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C、举之有余,按之有力 2、迟脉的脉搏至数,一般为 A、一息四至 B、一息三至 C、一息一至 3、沉脉的脉象是 A、沉取不应,重取无力 B、沉取不应,重取始得 C、沉取不应,重取滑数 4、伏脉的脉象是 A、按至肌肉始得 B、重按至筋骨始得C、重按弦大实长 5、虚证的概念是 A、邪气不足的见证 B、正气不足的见证C、邪正皆不足的见证 6、格阳证的实质是 A、内真热外假寒 B、内真寒外假热 C、  相似文献   

6.
数脉     
数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数脉并不含有频率变化以外的其他任何要素。数脉只以至数而言,一息五至以上,以六至为典型,并可以至六至以上。数脉为纲领脉之一。在数脉的基础上再加有关因素,可以构成各种数脉类之派生衍化脉象,并可与有关脉象构成兼脉,常见的脉象有浮数、沉速、洪数、细数、弦数、滑数、虚数、数而有力。数而无力、数洪滑、沉细数、滑实数、细小弦数等。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学对本症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脉象上。虽不如心电图那样细致深入,但也能诊断出常见而且重要的心律失常,简便易行,很有实用价值,辨证施治确实可以提高疗效。1常见的心律失常脉象健康的人脉象称谓“平脉”,脉动数均匀和缓有力,一息四至约60~80次/分。心律失常的脉象以节律的快慢、强弱、不匀齐为主要变化。1.1迟脉:一息三至。是阳虚阴盛,动力不足使然。严重时可损脉、散脉、夺精脉等,是精气衰竭、危重病例。心电图多示窦缓、窦停搏、结区心律、室性自搏心律等。1.2数脉:一息六至。是阳盛阴虚,邪热鼓动,脉行迅…  相似文献   

8.
(三)以迟脉为纲的迟、缓、濇、结、代五脉:17迟脉:迟脉行三至,刚逢一息终,脏寒为主病,气滞亦填胸。胃痛阴邪结,筋攣络道壅。浮沉分表里,二至危中。〔注〕“一呼吸,脉行四至”。成年人每分钟十八呼吸,符合脉搏七十二动。如果每呼吸脉行三至,那么,每分钟脉搏只有五十四次,这就是心肌力弱,血压下降,所谓“阴寒之脉”。寸部见迟,是阴寒凝滞于上焦,发生心、胃气痛;关部脉迟,关脉似候肝、脾,“肝主筋”,“脾主肌肉”,由于阴寒凝阻血流,刺激神经痉攣和肌肉急剧的收缩。浮迟是表寒,沉迟是里寒,必须分清。如果脉数减退至一息二至,  相似文献   

9.
1、沉脉:轻取感觉不到,中取应指,重按则跳动明显。沉脉多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2、沉脉的相类脉大致有2种,沉而重按着骨始得为伏脉,沉而实大弦长为牢脉。3、迟脉:脉搏来去迟缓,医生一呼一吸(称一息),患者脉搏跳动仅3次,或不足4次。迟脉多主寒证,主病在脏(五脏)。迟而有力为实寒,见于阴寒冷积实于里;迟而无力为虚寒,4、迟脉有4种相类脉,其一为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和缓;其二为涩脉:脉细而迟,往来艰难,三五不调;其三为代脉:脉缓而弱,时有中止,稍停又复搏动,表现为有规律性地停顿;6、数脉的相类脉有3种,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为…  相似文献   

10.
李艳蓉 《河南中医》2007,27(1):18-18
笔者毕业后十余年中,临床上遇到心脑血管病人大部分正在应用西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西药是否影响中医的辨证,临床上脉象是否随着西药运用而改变呢?中医脉象学是中医诊病、治病重要手段,望闻问切中“切诊”是主要组成部分。脉象变化是辨证论治重要依据,求证离不开脉象,组成脉象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有:①脉位: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脉位表浅为浮脉,深沉为沉弦;②至数:脉搏的频率,以一个呼吸周期为单位,一息脉来四~五至为平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三至为迟脉;③脉长: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越超三部脉象称为长脉,应指不及三部,但见关部或寸部者…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息三至,是谓迟脉。历代脉学专著多言迟主寒证。如晋·王叔和《脉经》云:“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元·滑伯仁的《诊家枢要》曰:“迟为阴盛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言:“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等。但就临床观察,温病过程中迟脉并非少见。所谓温病。是指以感受温邪为主因,以  相似文献   

12.
“脉诊”比较抽象,没有严格的标准,这就给初学者带来一定困难。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但是只要掌握其规律,还是容易学好的。一、在理论方面必须掌握的内容 (一)正常脉象的标准 1.在次数上:《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即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于72~80次/分。  相似文献   

13.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治》篇 ,用于治疗历节病 ,余用于治疗痛风1例颇效 ,今浅叙如下 :患者李×× ,近因家庭琐事烦闷异常 ,与友痛饮达旦 ,晨起脚部红肿 ,疼痛异常 ,胃部不适 ,时时欲呕 ,遂来就诊 ,余诊之为痛风之证 ,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三剂 ,痛减肿消。盖痛风一症 ,中医称之为白虎历节 ,盖言之疼痛异常 ,如虎咬之状。其无不由风湿而致于此。仲景云“寸口脉沉而弱 ,沉即主骨 ,弱即主筋 ,沉即为肾 ,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 ,如水伤心”其意义为历节一病由于素体肝肾虚弱 ,加之外感风湿之邪 ,凝滞于肌肉关节 ,阻…  相似文献   

14.
周某,农妇,32岁。因采用外用之药纳入阴道中打胎,胎下,初不觉,数日后腹满疼痛如刺,于1978年4月10日抬入我院求余诊治。患者面色暗黄,蹙眉捧腹,冷汗涔涔,不停呼叫腹痛,少腹肿满如瓮,口燥不渴,大便尚可,小便涩痛,脉一息十至促而有力,舌色紫暗。此乃肆用剧毒之药,损伤冲任胞宫,以致气血逆乱,水血互结,遂成猖狂危急之疾.追忆  相似文献   

15.
缓脉是较为常见的脉,但对于缓脉的脉象一直有较大争议。国家统编5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缓脉的脉象是"一息四至,来去怠缓"[1]。"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则言缓脉有两种情况: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的脉象简称常脉。有人根据《内经》平人脉象一息四、五至的论述,把正常人的脉象统称之为平脉,实际上这仅指脉象形成要素中的至数而言。常脉也有位、形、势之分,故切脉时可有浮、沉、平、滑、弦、细等脉的指感。脉搏波直接反映心血管活动状态,采用现代化仪器能把桡动脉脉搏波描绘成脉图。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正常人的心血管功能可有较大范围的改变,因而出现多种脉象和脉图,这些脉象或脉图,理应属于生理变异范围内的常脉。刘冠军在《脉诊》一书中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浮、沉、大、长、滑、弦、缓、洪诸脉皆属常  相似文献   

17.
数脉疏论     
杨太生 《光明中医》2008,23(8):1055-1055
数脉是常见的单因素脉,《脉经》中将数脉的脉象定为:“数脉,来去急促。”按单位时间内脉搏的至数当为一息六至,对此历来几无争议,然而对数脉的主病却持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医诊断学》(1984年11月出版)各中医院校已经开始使用了,该教材增添了大量的资料,内容丰富,对于提高《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中诊》)的教学质量,无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该书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又就切诊部分谈点意见,以供参考。脉诊1.数脉与迟脉:《中诊》指出:数脉是“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  相似文献   

19.
陈振广  陈凯 《光明中医》2010,25(2):277-27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系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期之危难重证,其发病率、死亡率之高倍受关注。2005年3月~2009年5月,我们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用自拟五子五苓生脉汤加减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本病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载有脉迟的原文共四条。探讨其阳明病脉迟的病理机制,对掌握件师理法方药辨证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确有重要意义。1脉迟的涵义脉迟,是指一息脉来不足四至。《脉经》曰: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然其兼脉不同,其临床症状各异。迟而无力日虚寒,迟而有力是冷积,迟而兼浮为表寒,沉而迟者望虚也。脉迟多由寒凝气滞,阳失位运所致。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受邪性质之不同,其临床症状殊异。如表证血少,表邪未解;里证脾寒,气机阻滞等均可出现迟脉。医者参之四诊,对提高辩证水平颇有神益。2证候分析2·1阳明虚寒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