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牙齿外伤是指牙齿因受到急剧创伤所引起的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损伤[1].青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更易发生外伤事故.近年来,牙齿外伤病例逐渐增加并呈复杂化,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在本院2005-01~2009-12就诊的6~15岁50例儿童恒前牙外伤情况,分析其受伤原因、地点、年龄、牙位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好预防牙外伤和正确保护牙齿、颌骨和牙合系统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儿童恒牙外伤病例的临床分析,总结儿童恒牙外伤的特点。方法:对2011~2012年咸阳儿童医院儿童口腔科收治20例7~12岁儿童恒牙外伤后38颗牙,经牙冠树脂修复、活髓切断术、松牙固定术等治疗。结果:经1~2年随访观察,38颗牙经治疗愈合良好36颗,2颗仍在愈后随访中,成功率为94%。结论:儿童恒牙外伤对儿童的牙齿生长发育,咬合关系等会产生重要影响,积极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后采用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在本院就诊的6~15岁儿童,共50例,40颗因外伤引起的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病例,经局部麻醉、常规活髓切断术,用氢氧化钙糊剂,盖髓于切断面紧密贴合,双层垫底,光固化树脂充填,观察2 a。结果术后0.5~2 a X线片示牙本质桥影像趋于完整致密,在牙本质桥形成的同时未发育成熟的牙根能继续发育,成功33例,成功率82.5%,而失败7例,术后0.5 a未见明显的牙本质桥,并出现牙周硬板破损的异常X线表现。结论对损伤程度不同的冠折牙髓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活髓切断术不仅适用于年轻恒牙,对于牙根已形成但仍处于儿童时期的恒前牙同样适用[1]。  相似文献   

4.
于春青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68-1669
目的:观察恒切牙外伤冠折后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与断冠再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断冠保存完整的32颗恒切牙外伤冠折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即以3M AdperPrompt粘结剂和3M FiltekP60树脂将断冠复位粘固,定期复查。结果:术后1年及2年的成功率为96.77%,术后3年的累计成功率为93.5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与断冠再接术疗程短,疗效确切,可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小学生家长对儿童牙外伤的认知程度,为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小学生家长对儿童牙外伤认知程度的标准化问卷,对北京市顺义区201名小学生家长做问卷调查。结果:19.4%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口腔急诊机构的地点,43.78%的家长不知道9岁儿童受外伤的中切牙是否为恒牙,48.76%的家长不知道儿童发生牙冠折裂后的正确处理方法,48.26%的家长不知道脱位牙的正确处理方法,70.65%的家长不知道如何保存脱落牙齿,67.16%的家长不知道牙齿脱落后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复位处理。结论:北京市顺义区学生家长对儿童牙外伤的认知不足,应加强对家长牙外伤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以提高人群对牙外伤的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隐形义齿在儿童外伤性前牙缺失间隙保持和恢复容貌的效果。方法:选择近3年在笔者科室就诊的92例前牙外伤缺失的儿童患者,对其年龄、性别、牙位、外伤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7~15岁外伤性前牙缺失儿童病例中生活意外伤为主要原因,男女比例为1.7:1,上颌中切牙最易受伤,占48.91%,佩戴隐形义齿后无牙颌畸形和心理伤害病例发生。结论:隐形义齿对儿童外伤性前牙缺失的间隙保持、容貌恢复、心理康复有较好的治疗价值,是儿童外伤性前牙缺失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钢丝-树脂夹板固定与牙弓夹板固定在半脱位恒前牙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2年就诊于我院的132例牙外伤患者的152颗半脱位恒前牙完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2颗半脱位恒前牙中有钢丝-树脂夹板固定93颗,牙弓夹板固定59颗,两种固定方法成功率分别为95.69%和88.13%,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在控制牙外形、牙弓形态、远期效果上优于牙弓夹板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半脱位恒前牙固定中均疗效肯定,但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应其预后效果良好,更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儿童恒牙外伤患者分型治疗效果及牙髓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儿童恒牙外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牙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牙髓预后情况。结果脱出性损伤患者牙髓坏死率(35.71%)均显著高于冠折型(2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出性损伤3级牙髓存活率(33.33%)显著低于1级(75.00%)、2级(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折型Ⅲ型(65.22%)、Ⅳ型牙髓存活率(60.00%)显著低于Ⅰ型(92.31%)、Ⅱ型(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计患牙91颗,牙髓存活66颗,总存活率为72.53%;牙髓钙化4颗,总钙化率4.40%;牙髓坏死25颗,结论对儿童恒牙外伤患者采取分型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年轻恒牙外伤冠折即刻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8-2010.8口腔门诊8-9岁儿童牙外伤冠折病例60例,分为断冠再接组25例,树脂修复组35例.评价二种即刻美学修复方法的满意度和临床成功率.结果:断冠再接组满意率96%,树脂修复组满意率71%,两组满意率有显著差异P<0.05.断冠再接组成功率92%,树脂修复组成功率86%,两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轻恒牙外伤冠折即刻断冠再接和树脂修复临床效果良好,断冠再接美学效果优于树脂修复.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前牙外伤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年轻恒牙前牙外伤损伤的病因、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年内本科室就诊的50例前牙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就临床类型、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50例患者73颗外伤牙。其中牙挫伤20颗,占总例数的28%,成功率100%;牙折23颗,占总例数的32%;牙脱位30颗,占总例数40%,成功9颗(30.1%),有效18颗(60%)。结论:青少年前牙外伤发病率高,一旦受伤,应立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1.
牙根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恒牙,可由外伤、畸形中央尖、龋坏等引起牙髓炎症及坏死导致根管感染,出现根尖周炎症,影响牙根及根尖孔的继续发育形成。目前,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越来越多,在口腔主要表现为前牙外伤。前牙外伤好发年龄8~10岁,约占全部前牙外伤的52.9%;好发部位多见于  相似文献   

12.
年轻者恒牙外伤冠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儿童玩耍跌倒、运动、车祸时均可发生,不仅影响面部美观、发音,而且有碍牙齿的正常发育.我们在牙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冠折再接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口腔科门诊牙外伤冠折患儿60颗牙.其中8~10岁55颗,11~12岁5颗.冠斜折40颗,冠横折20颗.冠折1~6 h再接58颗,12~24h再接2颗.活髓切断术50颗,根尖诱导成形术10颗.纳入标准:(1)8~12岁保留冠折离断端的患儿;(2)冠折1~24h;(3)牙片显示无根折.  相似文献   

13.
刘玲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5):574-576
目的:评价树脂夹板固定外伤松动恒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9例恒前牙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树脂夹板固定法(实验组)和牙弓夹板固定法(对照组)进行固定,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树脂夹板固定外伤后恒前牙对牙周组织刺激小,其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因年轻恒牙外伤后深埋其残根保留牙槽骨骨量,与传统拔除残根相比,为后期修复是否带来更好的效果。方法:选择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1年1月~2009年9月口腔科收治的年轻恒牙外伤患者60例,共计90颗患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例(共计50颗患牙)深埋保留残根,临时修复,待牙根形成后,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桩冠修复,或拔出残根后固定修复;对照组病例(共计40颗患牙)拔除残根后临时义齿修复,成年后固定义齿修复。结果:实验组50颗患牙中有45颗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0.0%;对照组的40颗患牙中有33颗修复成功,成功率为82.5%,两种方法修复成功率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恒牙深埋残根有利于牙槽骨及颌骨发育,为将来修复提供了良好基础,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拔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韩婕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6):196-198
乳牙外伤患病率高,诊断和治疗存在挑战。正确的诊断、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长期的随访观察对乳 牙外伤的良好预后至关重要。在乳牙根折、牙槽骨骨折和脱位性损伤中有选择地进行外伤夹板固定,可获 得理想的治疗结果。本文参考2020年国际牙外伤协会牙外伤指南和国内外文献,从乳牙外伤的术前评估、 乳牙外伤夹板固定术的类型、适应证和预后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国内牙科医师对乳牙外伤夹板固定术的 认识,为乳牙外伤夹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3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54个月,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术前平均37.2%(12%~51%)和平均78.3%(32%~87%),术后恢复至平均94.3%(92%~97%)和平均97.5%(92%~99%)。术前Cobb角平均23°(13°~38°),术后平均5.1°(0°~10°)。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均恢复1级以上。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陈敏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17-1319
目的:通过总结年轻恒前牙冠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最有益于年轻恒前牙良好发育的方法。方法:对30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病例根据牙髓是否暴露、牙髓有无病变、X线片显示的根尖发育情况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处置方法,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并作分析研究。结果:治疗后1周复查,直接盖髓术组有2例、间接盖髓术组有2例、活髓切断术组有1例出现疼痛。术后6个月复查,间接盖髓术成功9例,失败1例;直接盖髓术成功4例,失败2例;活髓切断术成功5例,失败1例;根尖诱导术组成功8例,失败1例。结论:外伤冠折的年轻恒前牙应尽早处理。对冠折未露髓的年轻恒前牙用间接盖髓术;对冠折露髓的年轻恒前牙根据就诊时间、牙髓状态及根尖发育情况采取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成形术等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定期复查不可缺少,直至观察到根尖发育完成并及时行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部分活髓切断术中两种材料对恒前牙外伤患儿疼痛程度及牙本质桥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行部分活髓切断术的恒前牙外伤患儿84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42例)和B组(42例)。A组以氢氧化钙为盖髓剂,B组以i Root BP Plus为盖髓剂。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牙本质桥形成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3、6、12个月后,B组疗效均明显优于A组(P<0.05)。治疗2周、3个月后,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而两组患儿治疗6、12个月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B组牙本质桥形成率及厚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iRoot BP Plus在行部分活髓切断术恒前牙外伤患儿中的疗效优于氢氧化钙,更有助于患儿早期疼痛缓解,促进牙本质桥形成,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加平面导板对前牙外伤固定治疗的效果,以便为前牙外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10例上前牙外伤患者,应用固定矫治器固定外伤前牙,平面导板解除咬He创伤,时间3个月-10个月,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固定矫治器加平面导板治疗前牙外伤是可靠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感染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6例流脑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全年均有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本研究入组对象中儿童病例11例,占68.75%,成人病例5例,占31.25%。普通型14例,暴发型2例,暴发型均为儿童。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临床症状相比,儿童患者表现较重,儿童患者的降钙素原较成人患者显著升高(t =-2.668,P = 0.028)。 结论南疆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较高,患者多为儿童,且临床症状较成人重,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加强适龄儿童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