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人格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测验等对某高校337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1/3的大一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大一男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女生(P<0.05,P<0.01);大一新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大学高年级学生(P<0.01)。攻击行为总分、躯体攻击因子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及人格均呈显著相关;愤怒、敌意因子与除了人格外的其他4个因素呈显著相关;言语攻击仅和非理性观念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性别、控制倾向和原生家庭能预测攻击行为倾向(P值均<0.01)。结论大学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倾向,性别、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原生家庭和控制倾向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行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部分地区2 8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独生子女身体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愤怒、指向自我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0.05),农村大学生在敌意上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高攻击组、中间攻击组及低攻击组中,任意2组之间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SSS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客观支持与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敌对、偏执、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恐怖、人际关系敏感与攻击行为有关(F=11.762,P<0.01).结论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与自我接纳程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攻击性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新乡3所院校随机抽取的9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和攻击总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7.17,4.21,2.05,3.63,P值均<0.05);独生子女身体攻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P<0.05);受过处分的大学生间接攻击得分高于未受过处分的大学生(t=2.60,P<0.01);不同留守经历大学生间接攻击、敌意和攻击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9,4.61,3.37,P值均<0.01);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大学生身体攻击、愤怒和攻击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70,3.94,3.37,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攻击行为总分与自我接纳呈正相关,与实际家庭亲密度及实际家庭适应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09,-0.07,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接纳、性别、是否受过处分、留守经历和期望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总分有一定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自我接纳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相关.学校应针对性开展关于自我接纳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保持合理的自我接纳水平,同时家庭成员应培养良好的亲密度与适应性,达到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大学生述情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大学生的述情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相关(P0.01或P0.05)。结论大学生普遍存在述情障碍,并且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应充分关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及咨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女医学新生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建立系统的评估和干预体系.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385名女医学新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测评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均显著低于常模(女),(t值分别为-4.24、-9.02、-4.25、-5.35、-4.97,均P<0.叭),恐怖因子高于常模(女)(t =4.90,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中P分值、E分值显著高于常模(女)(t值分别为13.80、15.78,均P<0.01),N分值、L分值显著低于常模(女)(t值分别为-7.42、-14.41,均P<0.01);p分值和N分值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E分值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学习压力影响P分值和N分值,家庭收入影响N分值,情绪对3个维度均有影响.结论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需结合家庭情况,注重人格特质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1 353人,采用网络成瘾量表(CI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 353人网络成瘾得分为51.44±13.68,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1%;SCL-90总分为147.05±54.44,自评阳性率22.3%,10个因子中,强迫症状最高为28.0%,人际关系敏感最低为14.1%。正常、有沉迷倾向、网络成瘾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0.890~819.671,P值均<0.01),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35~0.475,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是否喜欢自己专业、家庭组合方式与网络成瘾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1)。结论医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应采取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究大学生无聊倾向、冲动性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3所大学1 047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arrat冲动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问卷调查.结果 高、低无聊倾向组大学生在戒断性、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6,64.24,49.98,63.11,63.14,P值均<0.01),高无聊倾向者的手机成瘾程度及各症状均高于低无聊倾向者.除无聊倾向的创造缺乏因子外,大学生无聊倾向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手机成瘾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总分及各因子与手机成瘾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3.38,RMSEA=0.06,CFI=0.90,TLI=0.91,SRMR=0.04,AIC=28 463.24,BIC=28 857.39).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又可间接通过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自信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干预效果,为高校提升大学生自我评价水平提供借鉴.方法 将海报招募的天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共70名,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35名).干预组接受为期7d的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在此期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心理治疗.在干预前后均对两组进行个人评价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 共获得有效数据干预组33份,对照组34份.干预后,干预组个人评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增加,其中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关系、同人交谈、总体自信水平、心境状态以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91,-3.656,-5.231,-4.761,-4.270,-5.665,-8.186,P值均<0.01);焦虑、抑郁量表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3,4.277,P值均<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因子得分相比干预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04,-3.881,-6.047,-4.565,P值均<0.05).对照组的各量表总分及其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组间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相比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对于大学生的自信水平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并且对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度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某部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状态-特质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对2013年首次夏秋季入伍421名新兵进行团体测定。结果独生子女新兵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及总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新兵(P0.05);来自城市的新兵躯体化、抑郁、焦虑、其他因子及总分高于来自农村的新兵(P0.05);SCL-90低分组在解决问题、求助、自尊方面得分高于高分组,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方面得分低于高分组(P0.01);新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解决问题、求助、自尊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正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大小依次是状态焦虑、自责、幻想、特质焦虑、合理化。结论非独生子女和来自农村的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不同心理健康状况新兵之间在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自尊方面有差别,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受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实施弹性心理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为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约谈咨询,筛选某农业院校56名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弹性心理训练。比较大学生训练前和训练后UPI、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P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测试结果。结果在接受弹性心理训练后,SCL-90量表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UPI测试总分显著降低(P0.01);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因子得分显著提高(P0.01),消极应对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1);CD-RISC的3个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结论弹性心理训练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It's put-up-or-shut-up tim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1996. Two years ago, everyone talked about fixing the healthcare system. Not much happened. Last year, providers and politicians concentrated on squeezing medical costs. According to some of Modern Healthcare's key beat reports, this year it's back to the basics of running a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