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众多研究文献,针对其发病机制,从改善肾脏血流动力、调节葡萄糖代谢、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保护足细胞、抑制炎症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中医药抑制糖尿病肾病肾脏病理改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金泉华  康乃馨 《医学综述》2008,14(21):3293-3296
雌激素可通过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作用的调节,影响细胞外基质代谢;调节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亚型间的比例、促进Ang-Ⅱ向舒血管的Ang-(1~7)的转化等,抑制肾内高表达的Ang-Ⅱ;并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系统在慢性肾脏疾病不同阶段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而发挥肾保护作用。本研究对雌激素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肾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兰凯  罗群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2):238-240
活性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在调节钙磷代谢、预防佝偻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其除了调节钙磷代谢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等肾脏保护作用;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潘旭鸣  陈丹垒  马红珍 《浙江医学》2019,41(10):1091-1095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IRI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与自噬等过程。miRNA是内源性的、短链非编码RNA,可通过抑制靶mRNA的转录后活性影响转录后翻译过程。miRNA介导的基因调控是调节细胞周期、增殖、生长和凋亡等基本细胞过程的重要调节机制,进而对病理生理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显示miRNA在多种肾脏疾病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IRI、AKI和肾癌。多种miRNA表现出差异性表达,可能通过调节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来减轻损伤反应,部分miRNA甚至表现出良好的诊断IRI致AKI的效能。本文就miRNA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是具有广泛调节生物学功能的因子。近些年来TGF-β在器官移植排斥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其在抑制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等器官排斥反应方面有较多报道,其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限制T细胞分化、对调节性T细胞的调节而在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中起到免疫抑制作用。本文通过复习近年相关文献,对TGF-β对心脏、肾脏、肝脏等多个器官在移植中起到免疫抑制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认为TGF-β是一种重要的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应答、细胞外基质再生的因子,具有正性和负性调节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6.
邵珠林 《医学综述》2012,18(1):130-133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多条途径来实现的,其可以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进而改善高脂血症,对肾脏间接产生保护作用。另外,氟伐他汀也可以通过抑制肾脏系膜细胞增殖和调控肾脏细胞外基质积聚,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肾脏血流,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发挥非降脂依赖的肾脏保护作用来延缓DN的进展,为DN的药物防治提供了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的人肾脏系膜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肾脏系膜细胞采用含5%胎牛血清的RPMl1640培养,采用不同浓度Hcy(200、400、600、800、1000“mol/L)处理细胞,MTT法观察Hcy对人肾脏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理想的Hcy浓度,加入不同浓度叶酸(50、100、200、400υmol/L)处理细胞,观察叶酸对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相同方法处理细胞后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表达。结果Hcy能诱导人肾脏系膜细胞的增殖,促进TGF-β和ERK蛋白表达,呈现剂量依赖性。叶酸干预后能抑制Hcy诱导的细胞增殖,下调TGF-β和ERK蛋白表达。结论叶酸能抑制Hcy诱导的人肾脏系膜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TGF-β和ER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最外一层,在维持正常的肾脏滤过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蛋白尿的出现与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中医药在治疗多种类型的肾脏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中医药能够通过调节足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足细胞氧化应激,改善足细胞凋亡及自噬,并且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保护足细胞。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促进CKD的进展。他汀类药物作为常见的降脂药物,可通过降脂及非降脂机制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其降脂作用引起的肾脏保护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机制相仿;而非降脂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调节纤维化、抗增殖和促凋亡来实现。另外,不同的他汀存在肾脏安全性上的异质性,需要引起重视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常发生于机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肾脏等器官手术之后。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会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细胞凋亡和过度细胞自噬会使肾脏细胞受到损伤,从而造成急性肾损伤。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自噬的重要途径之一,该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可调节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RIRI。本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RIRI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苦参素抗肝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发良 《医学综述》2011,17(19):2992-2995
苦参素是生物碱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苦参素抗肝癌的治疗已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苦参素抗肝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分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展、调节宿主免疫功能、抑制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逆转肝癌细胞多耐药性。现就苦参素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复发率高,治疗敏感性差,预后不佳.p53作为抑癌基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调节DNA修复及抑制血管生成等机制,在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p53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胶质瘤的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就p53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临床应用上千年的开窍中药龙脑、麝香、石菖蒲、苏合香、樟脑的主要成分是脂环化合物,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开窍中药的镇痛作用机制包括调控γ-氨基丁酸、 N-甲基- D-天冬氨酸等受体的表达,调节离子通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调控神经传递和神经元兴奋性,参与神经保护和神经功能修复等。未来可以从深入探索开窍中药在中枢系统镇痛中的作用机制、高质量快速筛选药物作用靶点、利用开窍中药特性研发靶向制剂等方面进行拓展。本文综述了上述传统开窍中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拓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型糖尿病常合并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同时也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新型降糖药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挥降糖作用,进而调控机体糖、脂代谢,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位脂肪沉积及胰岛素抵抗。本文对SGLT-2抑制剂改善2型糖尿病脂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杜吉佩  单明亚 《医学综述》2011,17(4):481-484
硫化氢(H2S)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新发现的第三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在机体内发挥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已有实验证实H2S参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抗LIRI的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调控炎性反应、拮抗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等有关,H2S的这些效应为LIRI的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用于临床的青蒿素衍生物包括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和蒿乙醚等。上海药物研究所在青蒿素基础上研发出了SM735、SM905、SM934等青蒿素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同样具有低毒、高生物利用度和潜在的免疫抑制效应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除具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外,也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通过抑制致病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B细胞的活化和抗体的产生、增加调节性T细胞表达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可通过调节哺乳动物免疫T细胞从而调节肿瘤免疫、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在乳腺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抗癌作用。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仍在探索青蒿素衍生物的未知生物活性。在本综述中,我们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干扰肿瘤浸润和转移、调节肿瘤信号通路等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青蒿素类药物的推广应用及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针刺可以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调节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供应改善微循环、保护血脑屏障、抗氧化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一氧化氮毒性、调节神经肽、递质和调质水平、维持胞内外离子稳态、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元功能修复等途径,对缺血性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纪华  贺敏  黄仁彬 《医学综述》2007,13(2):141-143
从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功能、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黏稠度、抗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炎性反应等方面对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揭示中药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多个不良因素,具有多方面多靶点发挥作用的优点。因此,中药治疗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活性,能够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同时,由于LSD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靶向LSD1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LSD1可能成为表观遗传学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LSD1的结构、功能研究及最新的LSD1抑制剂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15例正常宫颈组织 ,2 2例CINⅠ /Ⅱ ,16例CINⅢ和 5 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 (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 (A 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 LI) ,并分析A 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 ,随着CIN病变的进展 ,A LI增高 (P <0 0 5 ) ,但在ISCC ,A LI明显低于CIN(P <0 0 1) ;PCNA 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 (P <0 0 5 ) ;A 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 (P <0 0 5 ) ,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 (P <0 0 5 ) ,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 ,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