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8~2001年成都市武侯区全死因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武侯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对1998~ 2 0 0 1年武侯区的全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死因、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区各医院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武侯区公安局户籍提供的人口变动死亡登记和人口登记。年龄、性别的平均人口数按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武侯区人口构成推算。1.2 统计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 (ICD-9) ,对疾病的根本死亡原因分类编码后 ,录入计算机 ,按 CCD- 87码归类统计。2 结果与分析2 .1 一般情况 见表 1。2 .2 主要死因顺位、死亡率、死亡构成比 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  相似文献   

2.
718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何虹 《中国医院统计》1999,6(2):119-119
1 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为1991年~1997年全院住院死亡病例。死亡病因选择第一诊断,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进行分类统计,重点显示7年住院病人的主要死因、顺位情况、性别及死亡年龄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1997~2001年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谢亚莉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6):19-19,22
为了解宁波市城区居民的死亡状况和疾病的减寿危害 ,识别主要的卫生和健康问题 ,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用减寿 (PYLL)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 ,对宁波市城区居民 1997~ 2 0 0 1年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1997~ 2 0 0 1年宁波市五区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告。2 方法 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 - 9)进行 ,死因归类按国家卫生部 (CCD - 87) 17大类归类。早死年龄域为 1~ 70岁 ,PYLL[1 ,2 ] 及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的计算用Excel2 0 0 0软件完成。结  果1 总死亡率及减…  相似文献   

4.
1 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 1993年 - 1997年辖区各地段医院收集整理的居民死亡报告卡和死因调查资料 ,按照ICD - 9标准进行分类。人口资料由区公安局提供 ,人口年龄以 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推算 ,寿命损矢年数 (PYLL)以期望寿命 70岁为标准计算。2 结果2 .1 意外伤害的死亡水平 五年累计监测人口2 4 8770 9人 ,意外死亡 392人 ,死亡率为 2 6.35/ 10万。 1岁 - 70岁人群监测 ,死亡率为 19.13/ 10万 ,居死因顺位的第四位 ,在PYLL顺位上升至第二位 ,占全死因的构成比为 2 2 .62 %。传染病死亡率为 0 .2 1/ 10万 ,居死因顺位的第…  相似文献   

5.
海宁市1999~2001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市居民各类疾病死亡水平、原因、分布特征及其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 1999~ 2 0 0 1年海宁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于海宁市全死因登记报告 ,人口资料由市公安局提供 ;2 疾病分类 :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 - 9进行分类 ;3 统计方法 :由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提供的“病伤死因及恶性肿瘤信息管理系统”统计软件 ,简称“DCMS系统”。标化率采用 1982年全国人口构成标准计算。结果与分析1 全死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了解我区人群疾病的死亡模式,制定卫生工作计划,提高卫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10年穆家营镇常住居民的全部死亡者进行了死因回顾调查.方法 在医院死亡的由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死亡资料,根据居委会及殡葬管理所收集的死亡名单入户访视死者家属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各项内容.死亡原因由统计人员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使用《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报告系统》软件进行死因统计.结果 此次调查死因顺位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心脏病居前五位.累计占总死亡的74.39%.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该社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青浦区1990~2000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意外伤害死亡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造成人体死亡。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 。为进一步了解青浦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情况 ,对青浦区1990~ 2 0 0 0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青浦区 1990~ 2 0 0 0年居民死亡原因年报表。人口资料由青浦区公安部门提供。1.2 方法死因分类和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 (ICD -9)进行 ,分析指标中有人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去死因增寿百分比 ,标化死亡率以 1982年上海市全国人口普查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市常住居民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按照国际通用的ICD-10编码进行死亡病例原因分类。人口资料来源于兰州市公安局,对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差异。结果 2014年和2015年兰州市分别报告死亡病例11 031例、13 494例,居民粗死亡率为3.03‰和3.70‰;2014年男性死亡率3.62‰,女性死亡率2.43‰;2015年男性死亡率4.25‰,女性死亡率3.10‰。死亡病例比例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及以上者2015年较2014年上升(P<0.05);循环系统疾病高居死因疾病首位,其他依次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与2014年比较,2015年死亡比例循环,内分泌疾病上升,损伤、中毒和外因下降(P<0.05);男、女性居民两年主要死因疾病均同总顺位;各年龄组居民两年主要死因疾病顺位相同,(0~14)岁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5~44)岁为损伤、中毒和外因,45以上为循环系统疾病;四季中春季死亡病例最多,主要死因疾病均同总顺位,与2014年比较,2015年夏季死亡比例循环系统疾病上升,损伤、中毒和外因下降(P<0.05)。结论慢性病是威胁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但存在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9.
1 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武汉市武昌区卫生防疫站 ,由武汉大学医院保健科专人按年登记 ,逐个核查 ,资料来源可靠、准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第九版 (ICD 9)进行疾病分类 ,对武汉大学珞珈山社区教职工 1 975 2 0 0 1年间死亡的 4 78人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表 1 武汉大学社区 4 78例教职工死因顺位死因顺位死 因例数 (百分构成 )1循环系统疾病 174( 3 6.40 %)2恶性肿瘤 171( 3 5 .77%)3呼吸系统疾病 3 7( 7.74%)4意外伤害 3 1( 6.49%) 其中 :自杀 14 ( 4 6.16%)5消化系统疾病 2 1( 4 .3 9%)6糖尿病 12 ( 2 .5 1%)猝死 12 ( 2 .5 1%)7…  相似文献   

10.
常军 《预防医学论坛》2002,8(6):705-706
泰兴市是江苏省 9个恶性肿瘤高发现场之一[1 ] ,近 2 0年居民全死因报告表明 ,食管癌、肝癌、胃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是居民的主要死因 ,特别是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居全死因第 3位。为了给进一步研究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泰兴市 1982~ 2 0 0 0年居民全死因资料及恶性肿瘤死因监测报告 ,对食管癌死亡变化特征及其潜在寿命损失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1982~ 2 0 0 0年居民食管癌死亡资料来自泰兴市历年病伤死因年报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 9标准进行分类 ;人口资料由泰…  相似文献   

11.
1995—1999年海口市居民死亡原因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海口市居民的死亡率水平如何 ,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这是决策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海口市全国疾病监测点 1995~ 1999年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居民的主要死因 ,为决策者制定卫生策略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来自海口市全国疾病监测点 1995~ 1999年居民死亡个案监测和人口监测年报。1.2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居民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 9编码。采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2 结果2 .1 死亡概况  1995~ 1999年 ,海口市疾病监测点年均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其顺位,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无锡市锡山区2002-2011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指标包括: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和期望寿命等。结果 2002-2011年无锡市锡山区居民总死亡率714.64/10万(标化率为351.1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89.73%。年龄组死亡率呈"U"型变化,从10岁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0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锡市锡山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等 3类主要慢性病对通州市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 ,给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现将通州市2 0 0 1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死因资料 来源于 2 0 0 1年全市各镇上报的死亡报告卡。1 .2 统计分类 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 9)进行 ,死因归类按卫生部、公安部《卫统 3- 1表》进行归类。1 .3 人口资料  2 0 0 1年人口数据来源于市公安局 ,性别年龄构成采用通州市 1 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 .4 分析方法 全死因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采用简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竹县2009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方法按国际疾病(ICD)-10对大竹县居民死因报告资料进行分类,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死因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及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人口1 085 041人,全年报告死亡6 905例,居民粗死亡率6.36‰,其中男性4 162例,死亡率为7.4‰;女性2 743例,死亡率为5.22‰。报告全人群期望寿命74.42岁;死因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减寿率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精神障碍。讨论死因谱发生变化,慢病成为大竹老年人的主要卫生问题,伤害控制成为大竹40岁以下人口的主要卫生问题,新生儿病降至死因第11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宜昌市区居民传染病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 ,为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防治效果提供参考 ,现将宜昌市区居民 1978-1999年传染病死亡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来源于宜昌市死因统计年报表。死因分类根据WHO编制的ICD -9进行分类。死亡资料采用卫生部居民病伤死因统计软件分析。2 结果2 1  传染病死亡概况  1978-1999年 ,宜昌市区传染病年平均死亡率为 2 0 71/ 10万 ,男性为 2 6 3 7/ 10万 ,女性为 14 3 9/10万 ,死因顺位排第 5位。前后 2个时段 (1978-1988年、1989-1999年 )死亡率分别为 3 3 91/ 1…  相似文献   

16.
2001~2003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 ,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ICD 10编码进行分类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 2 0 0 1~ 2 0 0 3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用DeathReg2 0 0 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3年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年死亡率为 3 60 90 /10万 ,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脑血管病与呼吸系统疾病 ,这五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 74 19%。 [结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死亡率较低 ,健康状况良好 ,应注重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海市卢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变化及趋势,为进一步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1-2010年卢湾区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2001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2002-2010年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减寿年数.结果 2001-2010年,上海市卢湾区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总体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随年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高.10年间,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据全人群死因顺位的第1位,死因减寿顺位的第2、3位.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病的预防.同时,应重点加强对60岁以上这部分年龄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死因顺位变化,为降低居民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死亡信息,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Excel2003、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前6位死因顺位无改变,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毒伤害.以上主要死因年龄死亡专率随年龄增加一直呈上升趋势,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的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中毒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结论 北京市某区居民以循环系统、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为主要死因,应该继续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疾病死亡原因分析是居民健康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死因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反映居民健康水平、公共卫生状况和疾病危害程度,揭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分布。为了解上海市江宁社区居民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本文分析2013年江宁社区居民死因顺位。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江宁社区死因监测数据。人口学资料由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派出所提供。1.2方法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1]进行分  相似文献   

20.
林刚  张吉慧  韩松  郎爽  张守平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37-1239
沈阳市生命统计工作始于 1982年 ,1988年起 ,按ICD - 9的死因分类标准对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死亡资料的收集、分类、统计。为了解沈阳市城市居民近 10年各疾病死亡率、死因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现对沈阳市城市居民 1988~1997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由公安局提供 ,生命统计资料来自各区死亡报告数据库 ,死亡报告数与公安部门报告数符合率为 10 0 %。所有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均由经治或地段医生填写。1 2 死因分类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 9》进行死因分类 ,归类按国家卫生部、公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