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的研究近况,综述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7相关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的文献,检索词“brachialplexusinjury,reconstructionand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8-01/2005-7相关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臂丛损伤功能重建。②臂丛损伤后康复方法。排除标准:①臂丛神经肿瘤及产瘫。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臂丛损伤功能重建的文献46篇,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涎腺组织工程的方法及材料进行评价。资料综合:臂丛神经损伤可引起上肢肌肉的完全或部分瘫痪,治疗是将一些相对不很重要的神经移位至重要的神经远端,称为神经移位或神经转移,是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综合性康复治疗包括感觉训练和运动功能的训练。康复的具体方法:①促进神经再生。②防治肌萎及关节囊挛缩。③主动收缩的意识训练。保持锻炼的主动性极其重要,周围神经的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活动紧密相关,除了通过手术恢复周围神经连续性及综合治疗,加速神经再生外,大脑皮层的积极活动,是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结论:治疗效果取决于精确的术前诊断、损伤及手术的时间间隔和移位动力神经的选择及术后早期、积极恰当的功能训练。术后有意识、积极地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大脑可塑性的形成和自主运动的产生,可对重新支配的肌肉形成再教育,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2.
四肢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蒋斌  杨佩君 《现代康复》2000,4(12):1763-1765
此对周转神经损伤分类、临床检查和测评进行了阐述,分绍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支架、肌力训练、物理治疗、感觉再教育、作业疗法的应用原则,说明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对神经再生、功能重建及保护肢体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神经的恢复达到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方法:对人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4.
此文对周围神经损伤分类、临床检查和测评进行了阐述,介绍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支架、肌力训练、物理治疗、感觉再教育、作业疗法的应用原则,说明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对神经再生、功能重建及保护肢体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神经的恢复达到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新术式及其全程康复治疗。方法:收集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3例,分行一期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和对侧股薄肌移植手术,以恢复肩外展功能和重建屈肘与伸拇、伸指功能;部分患者二期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患肢屈拇、屈指功能。注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8例患者,在术后3-5个月,出现移植肌肉神经再生电位;12月屈肘60&;#176;-90&;#176;、肌力M4,伸拇、伸指肌力M3-M4,3例行肩胛上神经修复者,肩外展30&;#176;-45&;#176;。2例二期手术后六七个月,移植肌肉有随意收缩;12个月屈拇、屈指肌力M3-M4,但手部感觉尚未恢复。结论:早期股薄肌皮瓣移植联合神经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已显示初步的疗效。应注重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常常造成病人上肢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是一种致残性的疾病,对于病人本人及其家属乃至全社会的心理、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损失[1]。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在国际上尚不统一,包括了神经移位、游离肌肉移植、功能重建等各种方法[1]。而当神经缺损时常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法已成为治疗周围神经缺损及恢复期功能的主要措施之一。以健侧C7神经根经锥体前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为例,我院在修复  相似文献   

7.
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40%,而拇对掌功能占拇指功能的60%,因而重建拇对掌功能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拇对掌功能障碍常见于臂丛神经、正中神经的不可逆损伤或修复后拇短展肌力 量不全或不恢复。重建方法主要有环指指前屈肌腱移位术、尺侧腕伸肌腱移位术、小指展肌 移位术及拇短屈肌移位术等[1,2]。我院自1995年来利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 能,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7~48岁。受伤原因:臂丛神经下干损伤7例, 正中神经损伤(肘部或以上)5例。损伤后作过神经修复9例。…  相似文献   

8.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方法对入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9.
学术背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臂丛神经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属节前损伤,预后极差,目前传统的神经移植术疗效并不满意,因此研究组织工稃化神经移植治疗臂从神经根性撕脱伤尤为必要.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效果,为临床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提供参考.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7-10的有关文献,英文检索词"brachialplexus avulsion",中文榆索词为"臂从神经损伤".共检索到410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55篇,英文文献155篇,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最后34篇被选用.文献评价:选用34篇文献,其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综合:传统的神经移位术和撕脱神经根再植术为临床上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两种方法,效果有限.神经营养因子、唾液酸酶、软骨素酶ABC、N-乙酰半胱氨酸对受损神经元有保护和促进作用.骨髓干细胞及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受损部位后能分化成神经细胞.结论: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能成为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动医学领域周围神经损伤研究的特点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病因主要表现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功能障碍.由于运动中不同项目的需求,易引起周围神经受到牵拉、截断、缺血和压迫等原因致使其周围神经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假性神经瘤或神经截断等,而针对运动中所出现的周围神经损伤的这一病理机制,采取神经再生促肌肉功能恢复、复合物理疗法和功能康复等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和减轻周围神经损伤的出现.文章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学、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病因及其康复等的分析,旨在探讨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方法,为防治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