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催乳素与人类肿瘤关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乳素(PRL)可在垂体和垂体外生成和分布,除了具有激素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细胞因子的一些特点。PRL受体属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家族,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途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生物作用。研究表明PRL在许多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其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缩短细胞周期而促进细胞分裂,对肿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催乳素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子宫肌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催乳素和免疫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催乳素 (PRL)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垂体激素 ,其受体广泛存在于免疫系统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参与调节细胞和组织的免疫活性 ,介导各类生理或病理的免疫反应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和肿瘤的发生都有一定影响。本文介绍了近年来PRL在免疫领域中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血清催乳素(PRL)免疫测定法存在高剂量钩状效应,主要是由于较高浓度的抗原饱和抗体,阻止抗体-抗原-抗体夹心复合物的形成,产生假性低值.临床上已报道许多侵袭性巨催乳素瘤的病例因PRL钩状效应而被误诊,中年男性多见,稀释前PRL水平呈轻、中度升高,主要表现为垂体占位效应,手术或放射治疗效果不佳.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使PRL水平下降,使肿瘤缩小.可通过血清稀释后测定PRL或采用其他不存在钩状效应的测定方法等避免假性低值和错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垂体前叶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及其祖先蛋白(PROP)-1异常可致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CPHD)。其中PIT-1与胚胎期垂体前叶的发育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及生长激素(GH)基因的表达有关,其基因突变者典型表现为血TSH、PRL、GH完全缺乏,MRI示垂体萎缩。而PROP-1也是一种垂体特异转录因子,启动胚胎期PIT-1基因的起始表达及维持个体出生后的持续表达,并可直接促使PIT-1细胞系的前体分化为促性腺细胞系,其基因突变患者除GH、PRL、TSH缺乏外,尚有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  相似文献   

5.
<正>催乳素(prolactin,PRL),由198个氨基酸组成,由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细胞分泌与合成。1970年人催乳素的成功分离使高催乳素血症成为一个新的临床病理状态,同时也使催乳素分泌瘤与无功能腺瘤区分开来~([1])。高催乳素血症,即各种原因引起外周血PRL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2])。非产后高催乳素血症,可由催乳素腺瘤引起,约占所有垂体肿瘤的40%~([1])。此外,也可能来自下丘脑-垂体多巴胺通  相似文献   

6.
催乳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催乳素 (PRL)是一种具有免疫刺激作用的激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免疫细胞可以表达PRL受体 ,PRL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并与许多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此外PRL不仅可以由垂体产生、释放 ,而且还可以由免疫细胞本身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7.
溴隐亭(bromocriptine)为一长效多巴胺能制剂,能分泌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的微小垂体肿瘤患者异常升高的激素浓度降低。而巨大垂体肿瘤治疗较困难。作者对19例患者进行前瞻性试验,单独用溴隐亭治疗观察巨大垂体肿瘤体积缩小率,在治疗前和治疗最少3个月后进行气脑造影或甲泛影酰胺、脑池造影加 CT 检查以估计垂体瘤的大小。19例向鞍外发展的垂体瘤患者中女11、男8例,年龄22~70岁,其中2例分别在4年和13年前曾作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但召前视野缺损加重。高催乳素血症(492~750,000mU/L)18例,其中2例并发肢端肥大症,另1例为明显的无功能肿瘤,其循环的 PRL、  相似文献   

8.
催乳素对Jurkat细胞CD15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RT-PCR法证实Jurkat细胞株表达催乳素(PRL)受体mRNA。发现在植物血凝素(PHA)和重组人PRL(rhPRL)共刺激下,Jurkat细胞CD154表达量明显增加。推测PRL与其受体结合,增加CD154表达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多巴胺能药物如溴隐亭(BRO)长期治疗分泌催乳素(PRL)的垂体肿瘤导致抑制几乎所有患者的PRL水平,文献上274例报告中约70%肿瘤缩小,然而通常PRL水平将再升高,停药后  相似文献   

10.
垂体前叶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及其祖先蛋白(PROP)-1异常可致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CPHD)。其中PIT-1与胚胎期垂体前叶的发育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及生长激素(GH)基因的表达有关,其基因突变者典型表现为血TSH、PRL、GH完全缺乏,MRI示垂体萎缩。而PROP-1也是一种垂体特异转录因子,启动胚胎期PIT-1基因的起始表达及维持个体出生后的持续表达,并可直接促使PIT-1细胞系的前体分化为促性腺细胞系,其基因突变患者除GH、PRL、TSH缺乏外,尚有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  相似文献   

11.
一、催乳素的调节机制(以性腺为中心) 催乳素(PRL)受下丘脑释放的催乳素抑制因子(PIF)控制,垂体分泌的PRL与奉丸间质细胞特异结合,通过黄体生成素(LH)而促进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睾酮或二氢睾酮同时又作用于副睾,前列腺以维持  相似文献   

12.
戊巴比妥钠(PB)可以刺激大鼠垂体快速释放催乳素(PRL)及生长激素(GH),不过,PB对血浆PRL的作用与大鼠发情周期有关。作者利用可以提高血浆PRL水平的垂体移植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催乳素分泌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乳素(prolactin,PRL)瘤是最常见的垂体前叶功能性腺瘤,通常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调节因素的异常或垂体PRL分泌细胞本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慢性氟中毒授乳大鼠垂体前叶催乳素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按其改变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大多数催乳素(PRL)细胞的结构基本正带,只核的异染色质增多,大的成熟颗粒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二,有些 PRL 细胞内线粒体增多并明显肿胀,内嵴减少或破坏,高尔基复合体的大泡增多,胞质中有大脂滴沉积;其三,有少数 PRL 细胞退化变性。同时测定血清 PRL 水平降低,垂体 PRL 含量及浓度升高。以上结果提示:慢性氟中毒可能使催乳素的释放受阻,并且氟对 PRL 细胞可能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第一篇研究1,25-(OH)_2D_3对TRH诱导的TSH释放作用的报道。 垂体激素的分泌与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已经发现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都促进肾脏将25-OHD_3转变成1,25—(OH)_2D_3。然而TSH却具有相反的作用,至少大鼠肾脏的体外实验证明如此。另一方面,在大鼠垂体及克隆的大鼠垂体瘤细胞GH_3(该细胞分泌PRL和GH)中都发现有1,25-(OH)_2D_3的受体。有人报道1,25-(OH)_2D_3抑制GH_3细胞释放PRL和GH。1,25-(OH)_2D_3对TSH合成与分  相似文献   

16.
在下丘脑一垂体轴,多巴胺(DA)是催乳素(PRL)分泌的主要抑制因子。DA从下丘脑释放出经垂体门脉血进入垂体前叶,抑制PRL的分泌。它既是神经递质又是激素,具有双重作用。PRL作为垂体激素同许多生殖和非生殖过程有关,是诱发和维持泌乳的重要激素。DA-PRL的相互关系是神经—内分泌相互作用的最好范例。本文拟介绍近年来这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下丘脑和垂体后叶DA能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许凌晖  林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11):677-679,I0002
目的探讨催乳素(PRL)/催乳素受体(PRLr)与免疫细胞活化有关的协同刺激信号间的关系,以期发现PRL/PRLr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将JurkatD1.1细胞随机分为4组,用重组人催乳素(rhPRL)及植物血凝素(PHA)共同刺激JurkatD1.1细胞,预先加或不加鼠抗人催乳素受体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D1.1细胞表面抗原CD154的表达。②免疫组织化学法再次证实以上结果。结果在rhPRL和PHA共同作用下,Jurkat细胞CD154表达量[(20.8±7.0)%]较空白对照组[(2.6±0.5)%]明显增加(t=8.84,P<0.01)。预先加入鼠抗人催乳素受体抗体后再加入rhPRL和PHA,CD154的表达量[(2.6±0.6)%]无明显升高(t=0.04,P>0.05)。结论PRL可通过PRL/PRLr介导的途径促进T细胞CD154的表达,参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催乳素(PRL)在哺乳动物的生长、繁殖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甲状腺疾病与高PRL血症关系密切,PRL可能参与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时,PRL可通过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促进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及垂体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可能影响了PRL的分泌.甲状腺癌时PRL可能作为抗细胞凋亡因子或有丝分裂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泌乳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乳素(PRL)具有300多种独立的生物活性。其生理功能包括生殖、内分泌与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生长发育,以及免疫调节和免疫保护功能等。近10年来,PRL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阐述。PRL不仅能由垂体前叶分泌,而且垂体前叶以外的免疫细胞等也能够分泌PRL。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的PRL通过与泌乳素受体(PRL-R)结合,影响着靶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推测PRL对人类的免疫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泌乳素亦称催乳素(以下简称PRL),是由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Lactotrope)合成与分泌的单纯蛋白类多肽激素。其化学结构与生长激素相似,由198个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