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栓塞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CT灌注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7例HCC患者于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前1 d、术后7~10 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法测量血清VEGF水平,同时行CT灌注扫描,计算各函数图中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门静脉灌流量(FVP).结果 原发性肝癌栓塞前后的HBF、HAP存在显著差异,HAF、PVP、VEGF无显著差异.血清VEGF与HBF、HAF、HAP呈正相关,而与PV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及CT灌注对评价肝癌TACE疗效、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前后血供变化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供变化.方法:对17例HCC患者于TACE前1天及治疗后7~10天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结果:肿瘤组织TACE术前、术后HBF、HBV、HAP存在显著差异,MTT、PS、HAF、PVP无显著差异.正常组织TACE术前、术后各灌注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TACE疗效及指导进一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VEGF与CT灌注参数间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CT灌注参数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对17例HCC患者于TACE术前1天及术后7~10天测量血清VEGF水平,同时行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 结果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HBF、H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VEGF与HBF、HAF、HAP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及CT灌注可帮助评价肝癌TACE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瘤和21例肝血管瘤的病灶实性部分,周围肝实质以及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比较各组病灶实质部分的参数,原发性肝癌组的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组的肝血容量(HBV)高于肝转移瘤组,原发性肝癌组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则依次短于肝转移瘤组、血管瘤组,三组间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无显著性差异;比较病灶周围实质部分的参数,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转移瘤组的HBF明显高于肝血管瘤组,而HAF均低于肝血管瘤组,肝转移瘤组的PS高于肝血管瘤组,三组间的HBV、MTT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正常肝实质部分,原发性肝癌组的MTT短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原发性肝癌组的HAF高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三组间的HBF、HBV、P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值的测定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对邻近的肝组织受累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瘤和21例肝血管瘤的病灶实性部分,周围肝实质以及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比较各组病灶实质部分的参数,原发性肝癌组的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组的肝血容量(HBV)高于肝转移瘤组,原发性肝癌组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则依次短于肝转移瘤组、血管瘤组,三组间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无显著性差异;比较病灶周围实质部分的参数,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转移瘤组的HBF明显高于肝血管瘤组,而HAF均低于肝血管瘤组,肝转移瘤组的PS高于肝血管瘤组,三组间的HBV、MTT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正常肝实质部分,原发性肝癌组的MTT短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原发性肝癌组的HAF高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三组间的HBF、HBV、P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值的测定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对邻近的肝组织受累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正常肝实质、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肝癌患者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基础上肝癌肝血流变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无肝脏疾病的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49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其中27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HCC)。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选择癌灶中心层面或肝门层面行CT灌注扫描,采用低剂量扫描:120 kV,60 mA,扫描范围为40 mm。以4~5 ml/s流率,按照1.0ml/kg体重用量静脉团注对比剂。在注入对比剂5 s后行50 s连续的扫描,360°旋转/s,5 mm层厚进行图像重组,矩阵大小512×512像素。利用去卷积数学模型获得与肝血流变化相关的灌注参数值: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对不同的感兴趣区进行三次灌注参数测量后取平均值进行灌注结果分析。感兴趣区包括:对照组的正常肝实质、癌灶边缘区、癌灶周围的肝实质和无癌灶的肝硬化肝实质。结果与对照组灌注参数比较,癌周围肝实质的HBF、HAP、HPP、HBV及癌灶边缘区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对应灌注参数比较,癌周的HAP、HPP及对照组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癌边缘区HAF对比,癌灶周围肝实质、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间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反映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肝血流变化信息,为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像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及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和4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肝脏疾病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依次常规行全肝平扫,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所得数据经灌注软件处理后,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射血分数(HA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到达时间(IRFTO)和基础图像(Base)。结果:肝细胞癌组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组HBV,HAF与正常肝组织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肝细胞癌组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组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细胞癌组HBF与正常肝组织组,海绵状血管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T灌注参数和函数图可定量评价正常和病变肝组织血流状态,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供血的比例。HBV,HAF升高对鉴别肝细胞癌,肝海绵状血管瘤与正常肝组织具有显著意义。HBF升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MTT缩短,PS升高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正常肝实质、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肝癌患者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基础上肝癌肝血流变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无肝脏疾病的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49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其中27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HCC).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选择癌灶中心层面或肝门层面行CT灌注扫描,采用低剂量扫描:120 kV,60 mA,扫描范围为40mm.以4~5 ml/s流率,按照1.0ml/kg体重用量静脉团注对比剂.在注入对比剂5s后行50 s连续的扫描,360.旋转/s,5 mm层厚进行图像重组,矩阵大小512 ×512像素.利用去卷积数学模型获得与肝血流变化相关的灌注参数值: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对不同的感兴趣区进行三次灌注参数测量后取平均值进行灌注结果分析.感兴趣区包括:对照组的正常肝实质、癌灶边缘区、癌灶周围的肝实质和无癌灶的肝硬化肝实质.结果 与对照组灌注参数比较,癌周围肝实质的HBF、HAP、HPP、HBV及癌灶边缘区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对应灌注参数比较,癌周的HAP、HPP及对照组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癌边缘区HAF对比,癌灶周围肝实质、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间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反映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肝血流变化信息,为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像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全肿瘤灌注值与轴位最大层面测量值的一致性及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47例患者的临床及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检查资料,包括测量肿瘤轴位最大层面的灌注参数值以及瘤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并与肿瘤所在层面的灌注参数值相加并除以所有层数获得全肿瘤的灌注参数值相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瘤体的HAP值和HAPI值均较瘤周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高,其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瘤周肝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瘤体本身较为类似,但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全肿瘤测量值比较,瘤体轴位最大层面测量法得到的各灌注参数值均稍高,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名医生对两种方法获得各灌注参数值均有可重复性。除HAPI值外,测量者按照全肿瘤测量法获得的各灌注参数值差异性较小,可重复性更高。结论 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可直观、定量反应原发性肝癌瘤体呈HAP值及HAPI值增高而PVP值降低的富血供病变的特征,有助于区分瘤周肝实质和正常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差异。与轴位最大层面法获得的灌注参数值相比,除HAPI值外,以全肿瘤测量法获得的灌注参数值重复性较高,一致性更高,可作为原发性肝癌CT灌注成像最佳的测量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CT灌注技术观察肝泡球蚴病(HAE)的影像特征,并分析病灶边缘区域CT灌注参数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探讨CT灌注在评价HAE边缘区域血流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HAE患者行肝脏CT灌注检查,获得病灶中心、病灶边缘区域及周围肝脏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流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及门静脉灌流量(PVP);其中17例患者手术治疗,观察新鲜手术标本后取病灶边缘区域HE染色和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分析CT灌注各项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28例中选取独立HAE病灶31个,测得病灶中心、病灶边缘区域及周围肝脏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的均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灶边缘区域组与周围肝脏组织组的BF、MTT、PS、HAP、PVP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HAF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术后病灶边缘区域CT灌注参数BF、HAF、HAP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HAE病灶与周围肝组织间存在边缘浸润带,该区域血流灌注高于病灶内部及周围肝脏组织,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这一区域的血流状态及病灶的浸润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血流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GE64层螺旋CT灌注技术计算40例经病理证实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人群肝血流量(blood flow,BF)、肝血容积(blood volume,BV)、肝动脉血流(hepatic arteral fraction,HA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清Ⅲ型胶原(typeIII,procolla-gen peptide)、透明质酸(hyaluronic,HA)、层粘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collagen,CIV),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自肝炎到早期肝硬化阶段,S0,S2,S4期的HAF呈升高趋势,BV和BF都升高,MTT缩短,PS降低。在不同时期BV、BF、HAF和MT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学指标HA、LN、胶原IV、胶原III及CT灌注指标BV、BF、MTT、PS、HAF之间,除HA与MTT、PS与LN,MTT与IV型胶原呈负相关,其余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结论:肝脏血流动力学微循环变化反映了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多层螺旋C T灌注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对比两组的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BF ,BV ,PVP ,TH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T ,HAP ,HPI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不同程度肝硬化之间的 HAP ,PVP ,THBF ,HPI均有显著差异,P<0.05。CT分级与Child‐Pugh分级正相关,相关系数0.927,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为早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评估及判断预后提供影像学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过期的64层VCT肺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8例肺结节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测定肺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并测量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增强值和结节-动脉增强值之比(S/A)。标定结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结节CT灌注和增强指数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的灌注指数高于肺良性结节。良、恶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CT肺灌注成像可定量的评价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肺部结节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轻症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和23例临床上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CT分级为A~B级的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正常胰腺组织和MAP患者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分析。结果:MAP相对于正常胰腺表现为较高的灌注,以A级MAP高灌注更为明显,而B级MAP由于水肿的存在,局部产生了等灌注或低灌注效应。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于MAP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是一种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15只日本长耳大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接种VX2肝移植瘤,对照组5只兔于肿瘤接种后14 d行肝MSCT灌注扫描后牺牲,取肿瘤边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实验组10只兔于肿瘤接种后14 d行MSCT灌注扫描后行开腹肿瘤内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再于介入治疗后3及30 d行CT灌注扫描,牺牲后取肿瘤边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比肿瘤边缘组织CT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和肝动脉灌流量(HAP)的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测量方法比较实验组兔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MVD结果,对照组灌注参数与MVD结果比较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周边区治疗前、治疗后3及30 d BF分别为(280.62±59.87)、(322.03±86.94)、(177.05±75.%)ml·min-1;HAF分别为0.59±0.08、0.89±0.12、0.23±0.07;HAP分别为(189.26±25.46)、(251.57±31.78)、(40.90±5.17)ml·min-1·m-1.治疗后3 d H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3 d BF、HAF、HAP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30 d较治疗前BF、HAF、HAP均降低(P均<0.05).对照组移植瘤种植后14 d BF、PS、HAF、HAP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6、0.726、0.870、0.889,P<0.05).实验组介入治疗后30 d MVD(21.8±3.5)条/高倍视野(HP)较对照组MVD(43.9±4.0)条/HP减低(t=12.271,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评价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前后的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代替MVD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形成中的CT灌注变化规律。方法:120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4例,肝炎肝纤维化组21例,肝炎后肝硬化组65例(Child-Pugh A组27例,Child-Pugh B组23例,Child-Pugh C组15例)经16层CT扫描得到肝脏实质各期的灌注指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肝动脉灌注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到达时间(IRF time of arrival,IRFTO),诸指标分别采用单析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评价各时期肝脏灌注指标差异性,P〈0.05被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5组肝脏实质BF、BV、MTT、PS、HAF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进展,BF、BV逐步下降,MTT、PS、HAF逐渐上升,但在部分阶段改变不明显。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肝脏实质的灌注指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多排螺旋CT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灌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淑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1291-1293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多排螺旋灌注成像特征。方法:3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0例正常胰腺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的局部组织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MTT)平均值,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胰腺CT灌注成像特征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匀一致的实质性器官;胰腺癌的BF、BV和PS均明显比正常胰腺的测量值降低。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