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符合标准的200例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实施循证护理,与实施传统护理的16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拔管时间和气道湿化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间缩短,气道湿化程度好(P〈0.01)。结论对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实施循证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拔管时间,改善气道湿化状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的颈脊髓损伤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代谢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某院收治的113例行颅脑手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57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脑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苏醒、术后拔管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01);观察组术后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Dajv O2)及脑组织氧摄取率(CERO2)较对照组低,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 O2)较对照组高(P0.001);观察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较对照组(17.86%)低(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可通过下调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脑耗氧量,提高麻醉效果且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期和稳定期的水平和意义。方法测定55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中IL-6、hsCRP、WBC和血脂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组,分别统计各组中IL-6、hsCRP和WBC的含量。对54例病情好转患者在稳定期第30d检测IL-6、hsCRP和WBC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IL-6、hsCRP和WB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水平的胆固醇组中上述炎性因子无统计学差异。在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除了IL-6高于对照组外(P〈0.05),hsCRP和WB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期,炎症反应是高血脂外的一个独立发病因素,炎性因子IL-6、hsCRP和WBC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心肌梗死的稳定期以血管壁的局部炎症为主,此时IL-6是适宜的炎症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期和稳定期的水平和意义。方法测定55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中IL-6、hsCRP、WBC和血脂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组,分别统计各组中IL-6、hsCRP和WBC的含量。对54例病情好转患者在稳定期第30d检测IL-6、hsCRP和WBC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IL-6、hsCRP和WB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水平的胆固醇组中上述炎性因子无统计学差异。在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除了IL-6高于对照组外(P〈0.05),hsCRP和WB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期,炎症反应是高血脂外的一个独立发病因素,炎性因子IL-6、hsCRP和WBC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心肌梗死的稳定期以血管壁的局部炎症为主,此时IL-6是适宜的炎症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感染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术后予以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后神经功能、炎性因子变化情况以及治疗30天后存活率。结果两组治疗7天后神经功能评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感染患者采用美罗培南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患者,按照脑动脉狭窄程度(TIMI分级)分为I级组29例,II级组41例和III级组28例,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的扩张性、僵硬度、斑块指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脑动脉狭窄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I、II、III级组患者的IMT、僵硬度、斑块指数及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张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三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IMT、僵硬度、斑块指数与TNF-α、IL-6及CRP水平呈正相关,扩张性与TNF-α、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炎性因子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标记物,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通过监测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联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联合治疗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抑酸及大剂量生长抑素静滴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内镜介入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胃动素(MT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泌素(GA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腺及周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内镜介入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有助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病人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在院内接受治疗的50例颌骨骨折病人做分组调查,依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将常规护理25例作为对照组,另外25例循证护理病人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干预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有1例病人出现呕吐现象,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有7例病人分别发生感染与呕吐及移位现象,发生率为28.00%;干预前两组病人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干预后,观察组病人CRP、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病人对护理服务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00%,两组病人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分别为68.00%与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病人评价低。[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稳定性较好,为早期锻炼提供良好条件,而在治疗后实施循证护理,更有助于控制病人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病人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549-2551
目的观察烧伤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本院烧伤科收治46例烧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46例健康体检者记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RP、WBC计数及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RP、WBC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分别均较健康者显著高,可见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及炎性因子与烧伤感染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颈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颈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05例颈髓损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多,除压疮、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并发症外,还有低钠血症、循环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并发症、高热、深静脉血栓等,且有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除便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外,并发症的发生与颈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最佳翻身体位,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将54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取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常规翻身方法,干预组28例采取仰卧位身体向左、向右倾斜15~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结果 干预组呼吸困难、低位性低血压、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采取仰卧位身体向左、向右倾斜15~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能有效降低呼吸困难、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颈脊髓损伤伴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训练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MVV水平、SCIM-Ⅲ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肺功能指标,促进患者呼吸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影响。方法 60例颈髓损伤伴低血钠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护理干预组(n=30)。对照组未给予相关低钠血症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由责任护士给予相关低钠血症的护理干预。对1个月后两组的血清钠值及病程进行分析。结果 1个月后护理干预组血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护理干预组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病情反复病例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易自主呼吸练习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男性颈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14)和治疗组(n=10)。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增加简易自主呼吸练习。8周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结果 8周训练后两组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和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较训练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组肺功能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简易自主呼吸练习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颈髓损伤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筛查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颈髓损伤患者病例资料110例,根据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评估颈髓损伤患者吞咽功能,分为重度吞咽障碍组(19例)、轻度吞咽障碍组(35例)和正常吞咽功能组(56例),颈髓损伤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49.1%(54/110)。收集11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损伤时间、损伤原因、手术方式、气管切开状态、是否发生肺炎、是否发生咽部肿胀等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颈髓损伤患者吞咽功能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状态、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以及是否发生咽部肿胀可能会影响颈髓损伤患者吞咽功能(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变量(气管切开状态、是否发生肺炎、是否发生咽部肿胀)纳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状态[OR=12.927,95% CI=(2.034,82.177)]、住院期间发生肺炎[OR=5.537,95% CI=(1.258,24.367)]是颈髓损伤患者发生重度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患者气管切开状态、有肺部炎症可能是颈髓损伤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和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膈肌移动度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膀胱平衡时间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给予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治疗仪假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建立膀胱平衡时间。结果经治疗8周后,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平衡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早期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减少残余尿量,加快膀胱平衡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组件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持续气道湿化的组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和每日护士操作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使用新型持续气道湿化的组件操作总时间少于使用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P<0.05)。结论 一种新型持续气道湿化组件的使用不仅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还有效节省护士操作用时,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