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儿科患儿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实施前后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本次研究中,心理护理实施之后,患儿家长对临床医师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心理护理实施前,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消除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及不信任感,并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刘增慧 《泰山卫生》2005,29(2):36-37
整体护理是最近新兴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实施更是新颖的课题,其重点就是以患儿为中心,抓住其心理进行全面护理,以满足患儿的生理、心理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儿科护理人员的水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份到2015年9月份收治的门急诊输液患儿256例,随机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理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心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诊病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4.
罗桂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70-147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间我院248例癫痫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护理合格率高达87.1%,常规组为7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儿护理进行优质心理护理干预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小儿骨科患儿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消除了患儿心理和行为障碍,调整了患儿的心理适应,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在小儿骨科病房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消除患儿心理和行为障碍,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刘增慧 《工企医刊》2005,18(3):84-84
整体护理不仅是护理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护理观念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是整体护理最重要基本的观念。儿科护士要实现这种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了解患儿心理,否则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很困难,患儿心理护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体护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1例小儿外阴创伤的护理。方法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基本常规护理、患儿心理护理、患儿用药护理,进行观察总结。结果 11例患儿均已治愈出院,未发生一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结论利用全面优质的护理减轻患儿的不适,得到患儿的积极配合,使患儿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近1年内我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儿8例,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给与5氨基水杨酸制剂、抗生素、激素、营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患儿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与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并发症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全面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8例患儿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连续治疗14d~2个月之后,8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完全缓减,临床治疗有效率100%。结论对克罗恩病患儿采取心理护理、营养支持、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并发症护理和出院指导等临床护理能够缓减患儿及家长的不良心理情绪,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官敏智 《药物与人》2014,(12):267-268
目的:了解门诊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门诊儿科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000例门诊儿科带小孩就诊的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及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约有76%的家属对心理护理与健康、心理护理与疾病、心理健康对患儿的影响等的知识缺乏认识.结论:门诊患儿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小孩家属.儿科的心理护理不仅应包括患儿,还应包括患儿家属.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雁 《中国保健》2007,15(20):81-81
通过对526例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笔者认为重视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73-1574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联合家庭系统心理护理对遗尿症患儿心理状态及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护理联合家庭系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4.42%(P <0.05)。护理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 N得分均较低,E得分均较高(P均<0.05)。结论对遗尿症患儿实施责任制护理联合家庭系统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眼球穿孔伤的护理措施及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及促进患儿身心康复.方法 对到本院49例眼球穿孔伤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的心理状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总结眼球穿孔伤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住院期的对症治疗和有效的临床护理,大多患儿取得了较佳的康复效果.结论 对术后眼球穿孔伤患儿积极治疗的同时进行精心临床护理,辅之合理的心理疏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科收治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循证的观念进行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率、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积极参与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护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儿科心理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增强患儿及其家属舒适感,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芳 《智慧健康》2023,(3):225-229
目的浅谈转变体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肺炎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于2021年1~1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入院先后将6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取转变体位与心理干预联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在护理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康复指标以及接受护理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护理后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康复指标数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康复指标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将转换体位护理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帮助患儿快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儿科治疗中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24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进行两组患儿治疗满意度、依从性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患儿开展有效、科学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治疗期间患儿依从性和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烫伤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28例烫伤患儿的正确全程护理,认为加强烫伤患儿的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及合理康复训练,可促进患儿创面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和治愈率.结果:28例烫伤患儿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的特点入手,并站在护理医学的角度对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面对不同心理的患儿,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和分析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护理在5~9岁患儿抽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儿抽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400例5~9岁患儿,通过有效沟通,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儿在抽血过程中心理行为的应激反应.结果 门诊患儿抽血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儿对抽血的恐惧情绪明显缓解,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静脉抽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避免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仪岩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128-3128
目的 本文将探讨小儿麻疹的临床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患儿护理效果、促进其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37例麻疹患儿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儿高热护理、隔离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口腔护理、皮肤黏膜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记录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37例麻疹患儿经上述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0%,无死亡患儿出现,患儿住院时间为7至1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9.38±1.21天.结论 对麻疹患儿给予高热护理、隔离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口腔护理、皮肤黏膜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等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护理以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的一种临床护理方式.作为一名儿科护理工作者,在熟练掌握对患儿的护理技能的基础上,还要熟悉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方式,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