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研究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查结果对于确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的体检者各180例,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收集尿液,分别做尿蛋白检测试验和尿微量蛋白测试。结果:糖尿病组病人尿液检出尿蛋门和尿微量蛋闩的阳性率分别为21.7%和58.9%,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明显比尿蛋白高(P〈0.01)。同时,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四项指标(mAlb、d1-MG、p2-MG和IgG)也分别高于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比尿蛋白检测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的肾脏损失情况,且根据尿微量蛋白的含量可以看出,若患者尿蛋白呈现阳性结果,其尿微量蛋白的含量远远高于尿蛋白阴性组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因此,尿微量蛋F1在提前确诊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前列地尔联合益气养阴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的5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以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前列地尔及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血肌酐、尿素氮、血糖等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薄芝糖肽、前列地尔与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可以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应用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实验组,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尿微量蛋白、Ⅳ型胶原蛋白、IgG及A1b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ALB/Cr、RBP/Cr、TRF/Cr、Ⅳ-C/Cr、IgG及A1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明显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对疾病预防、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液中自蛋白含量超过健康人参考范围,但常规尿蛋白试验为阴性的低浓度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μg/分),主要以尿白蛋白排泄率来表示。尿自蛋白测定敏感性明显优于尿总蛋白测定,可用于早期肾损伤和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预测和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的。肾功能监测指标是血肌酐、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测定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8例健康老年人的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中五种微量蛋白均有显著升高,在早期尤以α1M最为显著(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尿五种微量蛋白对其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胱抑素C(CysC)与尿总蛋白等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CysC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常规生化测定血肌酐(SCr),邻苯三酚红比色法测定尿总蛋白,同时计算出尿总蛋白肌酐比(TPCR),按尿总蛋白≥200 mg/g Cr、<200 mg/g Cr分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2组血清CysC、TPCR等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CysC与TPC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TPCR的检测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血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8月~2012年4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进行研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是否正常将其分组。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胱抑素C,观察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组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胱抑素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793,P<0.05)。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529,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胱抑素C在临床上可做为糖尿病肾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中药汤剂内服,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AE)、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临床疗效,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减少(P0.05),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改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中药内服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测定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组别1),微量白蛋白尿组(组别2)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组别3)并以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结果:组别2与组别3,血CysC和尿mALB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别1的血CysC与尿mALB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C与尿mALB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和2型糖尿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C反应蛋白浓度随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高而增高;C反应蛋白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相关。结论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24h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内科门诊和内科二病区51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24h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并与2型单纯糖尿病(DM)患者和正常人体检者相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DN)组的血清胱抑素C、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存在肾功能损伤时,血清胱抑素C和24h尿微量白蛋白可有显著升高,,糖化血红蛋白虽没有以上两个指标敏感,但也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DM)患者和正常人.以上三项联合测定,可更加灵敏地反映肾脏的早期损害,对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早诊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糖微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微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方法:以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制备了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通过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生化及血液流变学,病理组织形态学等观察,评价糖微康胶囊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糖微康胶囊能降低尿系列微量蛋白,改善糖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病理损害程度明显比模型组轻。结论:糖微康能调节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延缓肾小球纤维化、硬化进程,防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对82例糖尿病(D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hs-CRP、β2-MG、mALB进行检测。结果 DM组的hs-CRP、β2-MG、m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hs-CRP、β2-MG和mALB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预防D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以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西药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糖、肾功能、蛋白尿、尿系列微量蛋白、血脂及血液黏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07%,明显优于对照组52.38%(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肾功能,降低血糖、蛋白尿和尿系列微量蛋白,改善血脂代谢及血液高凝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清热化痰方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均进行糖尿病饮食、运动及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科素亚,治疗组服用清热化痰方,对2 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沉、C 反应蛋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等指标进行临床分析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0%; 且治疗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功能,同时减少炎症反应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热化痰方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功能和减少炎症反应方面疗效良好,是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玉米须治疗组,第8周取6只大鼠,收集血、尿标本测定生化指标。大鼠肾组织分别作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在8周末,糖尿病组血糖、肌酐清除率、肾质量/体质量、尿清蛋白排泄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玉米须提取液治疗组血糖、肌酐清除率、肾质量/体质量、尿清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同时期的糖尿病组。结论: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结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除降低血糖外,可减少尿蛋白的漏出,从而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对82例糖尿病(D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hs-CRP、β2-MG、mALB进行检测。结果 DM组的hs-CRP、β2-MG、m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hs-CRP、β2-MG和mALB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预防D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肾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疗效及对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降糖、降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糖肾康胶囊口服。6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肾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疗效肯定,其能够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表明糖肾康胶囊对尿微量白蛋白影响显著,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白、血糖、高血压、体重指数、病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在传统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6.0%≤Hb Alc≤8.0%,血压140/90mm Hg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68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高低分为2组:糖尿病无肾病组(UAER20ug/min)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0ug/minUAER200ug/min)。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根据Hb Alc水平分为6.0%Hb Alc≤7.0%组和7.0%Hb Alc≤8.0%组。于早晨空腹8小时后采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PG),留晨尿检测尿常规,留24小时尿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 ALB)计算UAER,餐后2小时采静脉血测餐后血糖(PG)。对组间病程、高血压史、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常规、血肌酐(SCr)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UAER与病程、Hb Alc、血糖、BMI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无肾病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间比较,Hb Alc、FPG、PG无显著性差异;病程、高血压史、体重指数(BMI)、UAER、常规尿蛋白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早期糖尿病肾病不同水平Hb Alc两组间比较,病程、Hb Alc、UAER有显著性差异;常规尿蛋白阳性率和高血压病史无显著性差异。早期糖尿病肾病不同UAER组间常规尿蛋白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早期糖尿病肾病UAER与HbA lc有显著相关性。结论:(1)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可以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疗的敏感指标。(2)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评估的主要指标。(3)糖尿病病程、血压、体重、糖化血红蛋白都是糖尿病肾病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在传统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中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带来的干扰,保持在试验过程中的稳态,减少误差,是科学评价传统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