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
患者男 ,46岁。于 2 0 0 0年 6月自觉左眼前小黑影并逐渐扩大且伴有视物变形 ,遂就诊于我院眼科。检眼镜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 ,未见明确裂孔 ,以“左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入院后检查 :视力右眼 1.0 ,左眼 0 .0 2。左眼球位置及运动正常 ,前节未见异常 ,瞳孔圆 ,对光反射正常 ,眼底视盘边界清楚 ,颜色正常。鼻上方视网膜灰白色隆起 ,表面视网膜血管弯曲、爬行 ,未见明确裂孔 ,视网膜下似有脉络膜实性隆起。右眼前节、眼底正常。B型超声检查 :左眼球内鼻上探及一约 17.2 mm× 17.2 mm×8.8mm大半球形实性光团 ,边界欠光滑 ,内部呈强均质回声…  相似文献   

3.
Zhao P  Sun XL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957-960
DNA定量病理学检查是利用细胞化学定量分析技术,对组织病理结构或细胞内DNA含量进行计量分析,是定量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肿瘤细胞DNA含量的定量测定结果作为客观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对于判断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诊断良恶性肿瘤及其恶性程度、判断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DNA定量分析在眼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述。(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57-960)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脉络膜转移癌患者49例(66只眼),均行眼底检查,其中44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12例合并吲哚氰绿造影检查,8例行B超检查.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24只眼,联合光敏治疗1只眼.眼敷贴放疗1只眼.,TTT采用的治疗参数为光斑1.2~3.0mm,能量450~1000 mV,时间60 s.做2次TTT者2例,做3次TTT者1例.结果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35例.双眼17例(34.7%).年龄23~74岁,平均47岁.视力小于或等于0.05者13只眼,0.06~0.2者22只眼,大于等于0.3者31只眼.已发现原发肿物40例(81.6%)(行手术切除术25例).其中患乳腺癌16例(32.7%),肺癌(包括支气管1例)14例(28.6%),肝胆肿物3例,结肠癌及胃癌3例,妇科附件肿物2例,鼻咽癌l例(含卵巢黏液囊性腺癌1例),脊柱骨肿物1例,尚未查明原发肿物5例(10.2%),4例尚在检查中.眼底有1个转移灶者58只眼(87.8%).2个转移灶者4只眼(6%).3个及以上转移灶2只眼(包括7个灶1例).根据眼底转移灶所在部位及发展情况,将转移灶分为孤立型,39只眼,占59%(39/66);弥漫型,19只眼,占28.8%(19/66);早期型,8只眼,占12.1%(8/6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见早期转移灶处呈低荧光,晚期灶处荧光融合呈中等或强荧光.对8例孤立型转移灶行B超测量,其平均值约为11.5 mm×10.5 mm×3.6 mm,瘤体最高可达4.9 mm.作敷贴放疗的患者1例,观察3个月,瘤体变扁平,维持原视力.作TTT治疗后3例随访各为4、3、2个月.病变稳定,视力不变或轻度下降.结论脉络膜转移癌有其临床特点.眼底病变分型有助于对病情的了解.在全身治疗情况下,埘眼部孤立型及早期型转移灶采用TTT治疗,可使病灶消退,保护视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帮助.(中华眼科杂志,2009,45:229-233)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阐明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我科4例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基本病变是由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成分组成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波形蛋白、内皮细胞标记CD34表达呈阳性.结论 发生在头颈部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比较少见,掌握其组织学分类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完整切除肿瘤及术后长时间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777例原发性眼结膜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官光  易玉珍 《眼科学报》1995,11(4):211-215
目的:原发性眼结膜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方法: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少数作PAS、网状纤维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777例原发性结膜肿瘤中良性肿瘤(669例(86.1%),恶性肿瘤108例(13.9%)。良性肿瘤中色素痣247例(36.9%),其他依次为囊肿、皮样瘤及纤维脂肪瘤等。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58例(53.7%),恶性黑色素瘤占第二位。结论:结膜良、恶性肿瘤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结膜的鳞状细胞癌中还有梭形细胞癌和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类型及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有多种病理因素。眼科学报 1995;11:211—215。  相似文献   

7.
泪腺肿瘤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吴中耀  李玲 《眼科学报》1991,7(2):98-102
本文报告泪腺恶性肿瘤27例(其中腺样囊性癌12例,恶性多形性腺瘤9例,其它腺癌6例)。讨论和分析了临床表现、影象诊断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予后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脉络膜浸润的组织学分期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光镜下复习观察1985年6月到1995年6月期间297只RB眼摘除眼球的组织病理切片。为估量此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着重对患眼脉络膜浸润进行分级,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根据肿瘤细胞对眼内组织结构的影响,以脉络膜为中心将其分为5期:0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应前期(144/297,48.48%);Ⅰ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应期(81/297,27.27% );Ⅱ期:脉络膜浸润早期(29/297,9.76%);Ⅲ期:脉络膜浸润中期(17/297,5.72%); Ⅳ期:脉络膜浸润晚期(26/297,8.75%)。Ⅱ~Ⅳ期为脉络膜浸润期。24.24%的切片中发现有脉络膜浸润。患者经平均51.8个月的随访,0~Ⅲ期的患者死亡率为0.4%,Ⅳ期患者为12.0%。结论脉络膜浸润晚期(大范围的脉络膜浸润)肿瘤细胞转移率较高,患者预后差。(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88-9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天津市眼科医院200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入院的31例(31眼)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脉络膜黑色素瘤31例(31眼)中男18例(58.1%),女13例(41.9%);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7例(54.8%),左眼14例(45.2%);年龄30~71岁,平均52.5岁。肿瘤位于睫状体者7眼,位于赤道后者15眼,位于旁视神经者4眼,位于赤道前者5眼。瘤体呈蘑菇状者6眼,呈圆顶状者5眼,呈类圆形者3眼,呈半圆形者4眼,呈扁平形者12眼,呈弥漫状者1眼。31眼中,大肿瘤8眼,中等肿瘤23眼。肿瘤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型7眼(眼内期4眼,青光眼期1眼,眼外蔓延期2眼),上皮细胞型4眼(眼内期3眼,眼外蔓延期1眼),混合细胞型20眼(眼内期15眼,青光眼期2眼,眼外蔓延期2眼,全身转移期1眼)。肿瘤细胞向巩膜外蔓延程度:Ⅰ级15眼,Ⅱ级6眼,Ⅲ级3眼,Ⅳ级7眼。在Ⅳ级中有4眼伴有大量坏死,大部分为大肿瘤。眶内蔓延途径:沿巩膜导管和巩膜涡静脉蔓延者6眼;直接侵犯巩膜、向眼球外蔓延者5眼;沿筛板直接蔓延者1眼;侵犯视网膜、睫状体、虹膜、结膜者4眼。随访2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均为混合细胞型并发肝转移,存活时间为术后17个月(全身转移期)和28个月(眼内期)。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位置、形状和体积、瘤细胞类型、扩散途径等),沿巩膜导管、巩膜涡静脉蔓延和侵犯巩膜、向眼球外蔓延是主要的蔓延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赵平 《眼科》1996,5(1):52-55
自80年代以来,免疫组化技术已应用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研究,使定位检测肿瘤各种相关抗原成为可能。该肿瘤组织所产生的各种抗原,可作为识别不同肿瘤组织,细胞的标记物,为肿瘤的组织发生学研究和良,恶性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回顾有关文献,对目前已检测出的各种泪腺上皮性肿瘤抗原进行总结,并分析各种抗原在不同类型泪腺上皮性肿瘤中分布规律及对组织发生学研究和肿瘤定性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癌脉络膜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癌脉络膜转移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源自肺癌脉络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改变、分型。 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严重视力障碍,3例患者有剧烈眼痛。6例患者可见后极部扁平实质性占位病灶,5例患者伴视网膜脱离;1例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ou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发现有遮蔽荧光和透见荧光相间的病灶,其边缘有针尖大小的荧光渗漏环;3例患者行眼部CT扫描检查,均表现为扁平状均质中高密度肿块影;1例行MRI扫描检查, T1W呈高于玻璃体的高信号, T2W瘤体呈低信号;5例患者肺部原发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肺腺癌,1例诊断为小细胞肺癌。脉络膜转移癌5例病理诊断为肺腺癌脉络膜转移 ,1例为小细胞癌肺癌脉络膜转移。 结论 源自肺癌的脉络膜转移癌以视力骤降、眼痛、眼底扁平实质性占位病灶及继发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转移癌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多与原发病灶相似,组织学分型以腺癌常见。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33-404)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转移癌四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脉络膜转移癌四例牛膺筠纪建中林红孙为荣脉络膜转移癌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眼科病理研究室自1982~1992年共收治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例1男,67岁。左眼红、痛,伴头痛、恶心10天,于1984年5月11日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  相似文献   

14.
良性视神经和视交叉神经胶质瘤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早,但较稳定,视力预后较好,对生命的影响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当肿瘤只累及视神经时,死亡率约5%,一旦肿瘤累及丘脑下部,各种治疗方法都不能改变其预后,死亡率高达28%。  相似文献   

15.
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原发肿瘤的来源、组织学分型。结果18例患者中大部分临床表现为严重视力障碍。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实性肿物,8例患者伴视网膜脱离。B超和CT检查显示眼内扁平或不规则的实性占位性病变。MRI扫描显示肿块在T1W上呈中高信号,T2W上呈低信号。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腺癌11例,鳞癌4例,未分化癌3例。来源于肺癌者10例(55%),乳腺癌者4例(22%)。结论脉络膜转移癌以视力明显下降、眼底扁平实质性占位病灶为主要临床表现。原发肿瘤以肺癌发病率最高,组织病理学分型以腺癌常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眼科新进展》1992,12(2):50-53
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Ocular Adnexa Malignant Lymphoma简称OAML)是发生于眼睑,结膜和眼眶的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简称NHL),其组织学类型多为小淋巴细胞型。OAML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常很难和眼部良性淋巴样病变鉴别,如炎性假瘤中的淋巴细胞为主型、反应性淋巴样增生(假淋巴瘤)等,尤其是界于良、恶之间的“界限型”(非典型增生)淋巴样浸润则常给眼科和病理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上带来极大困难.但八十年代以来免疫组织化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为鉴别眼都淋巴样病变的良、恶性质及识别恶性淋巴瘤的组织来源,细胞类型,治疗和予后等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一、OAML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色素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991年至2008年我院发现的及国内文献报道的脉络膜转移癌共47例(6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47例脉络膜转移癌中,以肺癌最多见,29例(61.70%),乳腺癌9例(19.15%),肝癌4例(8.51%),其它5例(10.64%)。脉络膜转移癌的眼部症状以视物模糊为主36只眼(59.02%),眼前出现出现黑影遮挡16只眼(26.22%),眼痛伴头痛18只眼(29.51%)。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45只眼(73.77%),出现眼压增高10只眼(16.39%)。结论对可疑脉络膜转移癌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如肿瘤手术史,或肺癌、乳腺癌等相关症状。进行眼部B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CT或MRI等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彩霞  魏锐利  蔡季平 《眼科》2003,12(2):125-126
患者男,62岁,因双眼眶肿块渐进性生长8年余收治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下睑无痛性肿块,曾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眶肿块切除术,术后送病理示:眼眶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术后未予以特殊治疗,1年后左眼出现同类性质的肿块,也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2年双眼肿块复发,以右眼为重,曾行放、化疗(美乐华)等,症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