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慢性布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常有相当数量的男性病人表现为性机能减退。作者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了补肾壮力胶囊,对慢性布病表现有性机能减退的病人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根据卫生部、农业部主编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中的布病诊断标准,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具有不同程度性功能减退的慢性布病男性病人66例,年龄25~55岁,平均44岁,不合并其它内分泌疾病,未用过激素类药物。另设健康成年男性47例对照,平均年龄为42岁。  相似文献   

2.
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布氏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对布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了,尤其是对慢性布病尚无理想的疗法,现有疗法中远期效果不巩固和易于复发等问题,都是急特解决的课题。因此,作者从1991年4月至1992年6月,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探讨治疗慢性布病的理想方法和药物,选择运用加味四逆散在方城、登封、延津等疫区县,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符合慢性布病标准的病人127例;其中男67例,女6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37年,平均病程13年,其中107例有与病畜接触史。1.2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农业部编写的布病防治手册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尤其是慢性布病是长期影响劳动和生活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我们从1972年开始试用中草药穿山龙治疗慢性布病,几年来在全区各公社及国营农牧场进行了疗效观察,疗效比较满意,现将302例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抗感染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都曾有关于布病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报导,证实慢性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水平。过去,用菌苗、水解素、溶菌素、中药等治疗慢性布病,疗效未臻理想;国内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布病,曾有一份报告,效果亦不令人满意。 为进一步研究慢性布病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另辟免疫学治疗方法,我们检测了28例志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是我区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经过多年防治,急性布鲁氏菌病已很少发生,而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慢性布病)则成为危害广大群众健康的顽固病种。对于慢性布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理想方法。我们采用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则,结合现代免疫学观点,用中药方剂——活血化淤免疫抑制饮(简称活免饮)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布病31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布氏菌病心电图表现已有报道,而急性布病患者心电图表现资料尚少,本文对47例急性布病患者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1.病人组:系布病暴发点上确诊的47例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否可以造成肝脏损害及肝脏损害在慢性布病中发生的几率和规律。方法 对273例慢性布病患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的观察。结果 发现52例患有肝脏损害,占19.05%。其肝损害与布氏菌素皮试验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与布病血清学及病程无直接关系。结论 说明慢性布病仍可造成肝脏损害,但比急性布病发生率低,其发病机理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对肝脏的损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治疗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有效药物和方法,在吉林地区现患中选取49例进行治疗观察。按人间布病的诊断标准(姜顺求主编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中所述),选择2年以上的慢性活动期患者。应用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布病研究  相似文献   

9.
布鲁菌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菌病(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据WHO统计全球有近100万例患者,而且每年以新发患者1万~2万例的速度在增加[1]. 及时治愈急性布病患者,防止迁延慢性布病,为国内外医学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为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几十年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治疗研究,在布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近年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解除呼图壁县1127例慢性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患者的疾苦,保护劳动力,我们试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疗慢性布病患者累计182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以发热、乏力、自汗、顽固的关节或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对慢性布病的治疗,我国在多年的防治实践与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布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通常对于中药作用的认识都是从中医传统的机理进行分析、归类运用;很少从现代中药药理方面来认识其作用机理,故临床应用时,对药物作用并不十分清晰,运用也很困难。所以要运用中药药理学阐述治疗慢性布病的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使中药作用的认识更清晰、更直观,易于运用。布病的变态反应是引起慢性布病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为…  相似文献   

12.
胸腺肽联合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活动型布鲁氏菌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布鲁氏菌病 (简称慢性布病 )活动型病人因病情长期反复、症状顽固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治疗至今在临床上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应用高浓度胸腺肽联合氧氟沙星治疗 2 9例慢性活动型布病患者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近年来住院病人 ,共 5 9例。其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颁布的人间布病诊断标准 [1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关节疼痛、多汗、乏力等布病常见症状。个别病人有关节肿胀、变形或肝肿大、睾丸肿大等体征。布病血清学及布氏菌皮试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3.
慢性布病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除了以运动系统的损害为主外,对于男性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也不可忽视。作者选择了30例男性慢性布病有轻重不同的沁尿生殖系统变化的患者(其中睾丸肿痛21名、阳萎症9名)进行了治疗观察。1 病例选择 在选择病例时以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主编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为依据,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过程和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病程1~30年,年龄20~69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进的中药布病逐淤丸(1号丸)针对血瘀阻络,毒邪留滞型慢性布病肌肉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将91例血瘀脉络型慢性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1号布病丸"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空白,观察时间同治疗组相同,分别观察记录中医症候变化,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51例患者的治疗观察,近期有效率为90.19%,远期有效率82.35%,疗效较好,且近期与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稳定。结论中药"1号布病丸"采取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治则对表现为肌肉关节疼痛的布鲁氏菌病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布鲁杆菌病(布病)是指14岁以下儿童因感染布鲁杆菌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期布病呈现回升趋势,儿童布病亦逐渐增加。为探讨儿童布病临床规律及特点,本文就2012年以来收治的10例儿童布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例儿童布病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4~12岁,平均6.4岁。对经审核符合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确诊的慢性布鲁氏菌病活动型患者62例和相对稳定型患者63例做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以正常人作对照,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慢性布病活动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相对稳定型患者及正常人有显著差异,相对稳定型患者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进而探讨了慢性布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后随病程迁延而恢复的经过及 E—花环试验等作为慢性布病分型及免疫治疗依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杆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疾病,慢性布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关节疼痛,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劳动,若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此类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尤为关键。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接诊的80例慢性布病骨关节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布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结合其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为降低该疾病的误诊率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布病患者血清中Ig G、Ig M的阳性率分别为91.0%、39.1%,随着疾病分期由急性向慢性的转变,血清中Ig G水平逐渐升高,而Ig M水平逐渐降低;有73.1%的布病患者血清中CRP水平超过正常值范围,随着患者疾病分期由急性向慢性转变,CR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结合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检测血清中Ig M及CRP水平可降低急性期患者的误诊率,而检测Ig G水平对慢性布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慢性布病中医分型辨治,慢性布病人下丘病-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甲状腺系统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按中医理论把慢性布病人分为肝肾虚亏、经络阻滞、气血虚弱和湿热阴虚4型。并对前3型分别用全归饮、蠲痛汤、双补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证实了慢性布病人存在潜隐性或轻度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系统功能减退;值得提出的是肝肾虚亏阳虚证病人,24h尿的17羟含量低于正常,而用全归饮治疗后其含量明显提高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急性期布氏菌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近一百万例病人。而且每年以新发病人1-2万例的速度在增加[1]。 怎样及时治愈急性期布病病人,防止迁延慢性布病,为国内医学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为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几十年来诸多学者以不同角度进行了治疗研究,在急性期布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近年为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概述如下。1常规抗生素在急性期有病的应用 长期以来,国内外在治疗急性期布病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第六次联合公报所制定的原则,即四环素加链霉素。或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