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宫颈癌患者HPV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因宫颈癌就诊且有临床病理确诊的患者171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进行基因诊断和分型,并进一步比较HPV多重感染、单一感染、无感染者在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上的差异.结果:171例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者为122例(71.35%),其中单一感染者103例(60.2%)、多重感染者19例(11.1%);HPV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常见(15例)、三重感染及四重感染各2例.单一感染主要是HPV16、18、58,多重感染主要是HPV16+58/52.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多重感染,均以含HPV16为主要的感染型别.年龄≥52岁宫颈癌患者中HPV多重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52岁患者,且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上,HPV多重感染与单一感染或无感染者之间均无差异.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有关,但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子均无关系,可能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适合临床筛查HPV感染及对HPV进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252基因多态性分布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我国子宫颈癌高发区新疆喀什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11例子宫颈癌和10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83例HPV16阳性子宫颈癌及91例HPV阴性正常子宫颈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252位点的基因型,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β+252基因多态性及HPV感染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111例子宫颈癌患者中,HPV总感染率81.1%(90/111),其中HPV16感染占HPV阳性子宫颈癌的92.2%(83/90),10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HPV阳性者9例,阳性率为9.0%(9/100),其中HPV16感染2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P<0.01)。TNF-β+2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PV16阳性子宫颈癌组及HPV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患者中以HPV16感染为主,本研究未能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β(+252)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南疆维吾尔族女性官颈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90例南疆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组织和190例正常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组织21种HPV亚型的感染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检测其5个HLA-DQB1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结果 (1)在对照组中,HPV感染17例,感染率为8.9%.190例宫颈癌中,HPV感染133例,感染率为70.0%,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HPV16的感染率最高,为64.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7%,P<0.05).其他亚型的感染率均远低于HPV16,依次为HPV18(2.6%)、HPV68(2.1%)、HPV45(1.6%)、HPV58(1.6%)、HPV39(1.6%)、HPV31(1.1%)、HPV56(1.1%)及HPV59(0.5%),中国汉族人常见类型HPV53和低危型HPV6的感染率均为0.5%.(2)宫颈癌组和对照组的HLA-DQBI*03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携带HLA-DQB1*03基因者罹患宫颈癌的风险降低31.7%(OR=0.683),其他等位基因与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无关.(3)携带HLA-DQB1*06基因的宫颈癌患者HPV和HPV16的感染率高于非HLA-DQB1*06携带者(P值分别为0.046和0.025),携带HLA-DQB1*06等位基因的维吾尔族女性更容易被HPV和HPV16感染(OR分别为1.808和1.879).其他等位基因与HPV及HPV16感染无关.结论 南疆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于非宫颈癌女性,均以HPV16感染为主.HLA-DQB1*03可能为南疆维吾尔族女性罹患宫颈癌的保护基因.HLA-DQB1*06为HPV和HPV16感染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癌组织HPV的检测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人乳头瘤痛毒感染在食管癌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140例新鲜食管鳞癌组织的HPV型别,同时对照检测8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的感染率.结果:8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的阳性率为95.29%(81/85),共检测到9种HPV基因型,分别为HPV16、18、45、33、58、59、73、31和56,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HPV16最常见,检出率达72.9%(62/85),其次是HPV18为16.5%(14/85),其他7型占28.2%(24/85),HPV双重感染检出率为11.8%(10/85).而在14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未检测到任何基因型的HPV.结论:HPV感染似乎可能与高发区食管鳞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分析其在宫颈癌发生及发展中所起的可能机制,为宫颈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宫颈癌组),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宫颈HP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宫颈癌组70例检出HPV,感染率为87.50%,对照组5例检出HPV,感染率为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分型60例高危型、10例低危型,分别占85.71%、14.29%,38例单一感染、32例多重感染,分别占54.29%、45.71%,对照组HPV分型0例高危型、5例低危型,分别占0.00%、100.00%,5例单一感染、0例多重感染,分别占100.00%、0.00%,两组HPV分型及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外周血IL-2和IFN-γ、IL-4、IL-6水平分别为(43.08±8.56)pg/ml、(56.15±9.47)pg/ml、(28.55±6.39)pg/ml、(34.29±7.8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94±4.57)pg/ml、(28.28±7.78)pg/ml、(12.39±3.90)pg/ml、(16.62±3.49)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感染患者外周血IL-2和IFN-γ、IL-4、IL-6水平明显高于无HPV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V感染者外周血IL-2和IFN-γ、IL-4、IL-6水平明显高于无HPV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HPV感染率增高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紊乱,HPV感染可加重Th1/Th2细胞因子紊乱,HPV感染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紊乱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维、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讨HPV感染及其基因型在维、汉族妇女官颈鳞癌之间的分布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30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及30例汉族官颈鳞癌组织的HPV基因型.结果: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的阳性率为95%(57/60),其中维吾尔族宫颈鳞癌HPV的阳性率为96.6%(29/30),汉族宫颈鳞癌HPV的阳性率为9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共检测到6种HPV基因型,分别为HPV16,56,58,18,68,35,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HPV16最常见,检出率为91.7%(55/60),其次是HPV56,21.7%(13/60);另外,60例宫颈鳞癌中共检测到HPV双基因型重复感染22例,检出率36.7%(22/60).结论:HPV感染与维、汉族妇女宫颈鳞癌关系密切,尤其以HPV16型最有关,其次为HPV56型,并存在一定数量的多亚型重复感染.HPV感染在维、汉族妇女宫颈鳞癌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德州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及HPV病毒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送检的德州市人民医院3006例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对各型检出率、年龄分布及多重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V总检出率为17.80%(535/3006),高危型中以 HPV-16、HPV-52、HPV-68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0%、1.30%、1.26%;低危型中以HPV-6、HPV-11多见,检出率分别为1.50%、1.13%。多重感染共79例,占总感染的14.77%(79/535),其中二重感染60例(11.21%)、三重感染14例(2.61%)、四重感染5例(0.93%)。HPV感染在16~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年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6.20%、16.70%、18.20%、16.90%、38.40%,HPV阳性率在56~65岁组达到高峰。结论高危型HPV-16、HPV-52、HPV-68及低危型HPV-6、HPV-11是德州女性宫颈HP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多重感染较常见,感染人群集中于老年组。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一次可检测21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和田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对50例新疆和田地区维族宫颈癌患者癌组织标本采用PCR(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检测HPV-C(总的HPV),HPV16,HPV18及HPV6/11.结果:HPV-C,HPV16,HPV18及HPV6/11在宫颈癌病人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0.0%,66.0%,10.0%,0%,HPV16在HPV阳性患者中占的比例为91.4%,鳞癌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而腺癌HPV18检出率明显高于鳞癌(P<0.05),HPV总感染率及HPV6阳性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其中,HPV16感染在新疆和田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中起主要作用,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是国内外公认的宫颈癌筛查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研发了低成本、快速、简单的HPV检测方法,为HPV检测应用到人群筛查提供了希望.本研究分析国产HPV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 2,HC2)初筛不分流及DH2初筛HPV16/18分型检测分流检出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情况,评价此种检测技术应用于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密市7个乡镇35~64岁的农村妇女使用DH2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阳性者召回做阴道镜,对镜下发现的可疑病变取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级(CIN2+)患者需手术治疗.对DH2阳性者同时进行HPV16/18分型检测,探索DH2初筛和HPV16/18分型检测分流策略对宫颈疾病的检出情况 .结果 DH2筛查阳性率为12.23%(1 512/12 358),其中≥50岁组HPV感染率和<50岁组HPV感染率分别为13.40%(749/5 588)和11.27%(763/6 770),比值比(odds ratio,OR)=1.22(1.09~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8,P<0.001.共检出CIN2+ 87例(0.72%),CIN3+ 50例(0.41%),达到新密市近年最高水平.采用HPV16/18分型检测分流策略的阳性率为2.66%(319/11 981),检出CIN2+ 62例(0.52%),CIN3+ 37例(0.31%).HPV16/18分流检出CIN2+占总病例的73.81%(62/84),检出CIN3+占总病例的77.08%(37/48).结论 DH2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宫颈癌筛查方法使用.HPV16/18分流策略虽然可以降低阴道镜转诊率,但是会漏诊部分CIN2+患者,漏诊患者的基因型别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不同型别致病性有明显差异性,因而对HPV感染的及早发现和正确分型将对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PV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在综合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PCR法、核酸杂交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今后能为试验者在选择恰当试验方法时给与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20.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