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的“天—地—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血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临床通过调护“血三脏”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从藏象学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从“血三脏”与胃癌术后的病机特点阐述它提出的必要性。最后,从重视七情、调理气血;顾护胃气,强调食疗这两方面来论述“血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气逆三脏”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一地一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气逆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拳支重点介绍临床运用“气逆三脏”辩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分别从藏象学和经络学的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最后,从“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肝-牌-肺”三脏分期用药这两方面来论述“气逆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气逆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临床运用“气逆三脏”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分别从藏象学和经络学的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最后,从“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肝—脾—肺”三脏分期用药这两方面来论述“气逆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消化病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疑难杂病,临证思路新颖独特,分期辨证施治得法,所创方药配伍精当,颇多心得体会,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位一体”辨证思路,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全息”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笔者随诊师侧,选其精髓,介绍周教授运用“血三脏”模式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福生教授倡导"三位一体",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全息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辩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模式。指出周福生运用"心—肝—肾"三位一体模式辨治更年期综合征,颇有特色;交通心肾,滋水清肝;久病必瘀,调畅气机;重视心情,心身同治。认为七情过度不仅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且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展、转归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介绍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慢性泄泻的经验。周师认为慢性泄泻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三脏同治。在“辨证、辨病、辨质”的基础上“随证施食”。并且通过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敷脐等多途径给药提高疗效,以肠镜为临床疗效指标。体现了周师圆融活变、三脏同治,病证结合、殊途同归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周福生  许仕杰  黄纯美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982-1984
较系统介绍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周易思维”和“脏腑关系”,提出了“三位一体”辨证新模式,阐述了“三位一体”辨证模式与“三脏一体”辨证模式的异同。将“三位一体”辨证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重点介绍“三位一体”与“二阴一阳”、“二阳一阴”的八卦的卦象结合,揭示医易同源(脏为阴、腑为阳),初步确立“脏与脏”、“脏与腑”的三位一体的空间构模,运用“周易思维”和“干支理论”来阐述中医的“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8.
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心-肝-肾"三脏模式辨治更年期综合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需从"心-肝-肾"模式着眼,注重"交通心肾,滋水清肝,三脏同治".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清肝补肾"为治疗大法,调畅气机、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使凝血化散,血脉流畅.同时重视调理七情、理气开郁并结合思想开导,体现了圆融活变、三脏同治,衷中参西、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位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重点论述了“气三脏”、“血三脏”、“阴三脏”、“阳三脏”在辨证论治虚证中的重要意义。“气三脏”属“三位一体”的“肺—脾—肾”模式,“血三脏”属“心—脾—肝”模式,“阴三脏”属“心—肝—肾”模式,“阳三脏”属“心—脾—肾”模式。实践证明: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虚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较系统介绍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周易思维"和"脏腑关系",提出了"三位一体"辨证新模式,阐述了"三位一体"辨证模式与"三脏一体"辨证模式的异同.将"三位一体"辨证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重点介绍"三位一体"与"二阴一阳"、"二阳一阴"的八卦的卦象结合,揭示医易同源(脏为阴、腑为阳),初步确立"脏与脏"、"脏与腑"的三位一体的空间构模,运用"周易思维"和"干支理论"来阐述中医的"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11.
许仕杰  黄纯美  周福生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09-1912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脏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讧的一种补充,“血三脏”模式是周师通过自己临床治疗血证的经验而提出的,属于“三脏一体”的“心—脾—肝”模式,有6种分型。通过以下几方面阐释“血三脏”模式:1)“血三脏”模式的提出;2)“血三脏”模式与“血室”的关系;3)“血三脏”模式与“血分”的关系;4)“血三脏”模式与“三焦辨证”的关系。实践证明:“血三脏”模式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对解释血证的病因病机及优化临床用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以六经为辨证纲领。一般学者将六经中的三阳病分为经证、腑证,对学习和研究仲景学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三阴病,一般认为属于阴盛阳衰,脏气虚寒,而无经证、脏证的区别。笔者认为,三阳病既有经证、腑证之分,三阴病亦应有经证、脏证之别。尤在泾说:“阳证有在经不在腑者,阴病亦有在经不在脏者”。赵嗣真也认为:“伤寒传入三阴,尚有在经表证”。尤、赵二人明确提出了三阴经证的学术观点,这是比较符合仲景原意的。以下结合《伤寒论》原文,对三阴经证略加讨论。一、太阴中风宜解肌发表《伤寒论》274条(按赵刻本,下同)“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  相似文献   

13.
田文敬 《河南中医》2006,26(3):76-78
朱氏在伤寒辨证论治中,注重以表里定位,以阴阳为纲,以脉证合参为据。辨别表里强调疾病的病机病理,并结合其兼证、类证、病程、病性、病势、转归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分清疑似,灵活运用;辨别阴阳提出“七表属腑,病在于阳”、“八里属脏,病在于阴”,强调阴阳二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疑似证的辨证强调只有详辨脉象,才不致辨误。  相似文献   

14.
病、证、症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层次有别的对人体疾病的反映,对于病证的诊断均不可或缺。应综合病、证、症(包含现代医学检查)三位于一体的诊断思维模式,逐渐发挥出中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优势。自内涵至外延,厘清病、证、症的概念,强调以病证结合思想为基础,以辨证为核心,客观看待"症"、全面"识症",构建诊病-辨证-识症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并论证其在临床实际中发挥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临床论治常见思维模式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中医临床论治活动中各思维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把中医论治分为辩证论治、辩病论治、分型论治、对症治疗四种模式,并从决策学、思维学角度系统研讨了各种思维模式之间的联系、区别以及思维方法和特点。提出:“辩证论治——辩病论治——对症治疗”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是中医临床论治思维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周福生“三脏一体”辨证模式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系统介绍周福生教授通过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周易思维”和“脏腑关系”,提出了“三脏一体”辨证新模式,重点介绍含脾的“三脏”模式的临床运用,并且提出“三脏一体”对一部分中药临床运用及治法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三脏一体”辨证能更好的对一些疑难杂证确诊。优化临床用药。实验证明:“三脏一体”辨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可作为脏腑辨证的重要补充。实践证明,“三脏一体”辨证新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特别能对多脏合病(三脏为主)确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刘建秋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为素体肺脾肾三脏虚损,遇外感之邪犯表,外邪郁而入里致阴虚血瘀。分为风邪犯肺型,阴虚血瘀型。治则上应注重治病求本,表里同治,未发应“先安未受邪之地”,解表同时应注意顾护正气,防止病邪进一步传变。以病因病机三脏俱虚为切入点,应用三足鼎立之角药,提出经验三法针对不同证候采用不同配伍施治,且患者多素体本虚,提倡“肺鼻同治”“津血同治”“肺脾肾同治”的理念,在治疗本病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介绍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周师认为肝硬化腹水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三脏同治。注重治肝先实脾,脾胃健运,精微得以转输,达到水消胀减,同时不忘补肾;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使瘀血化散,血脉流畅则痞块、腹水自消;同时配合行气利水,攻补兼施。并且通过中药口服、保留灌肠、敷脐等多途径给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赵方方 《中医研究》2009,22(5):54-56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脏与腑的关系非常密切,生理上气化相通,精气互生。脏与腑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脏精输于腑,腑气通于脏。其病机上相互影响,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脏腑同病。治疗上密切配合,脏实泻腑,腑虚补脏,脏腑同治。由于人至老年,气血已衰,津血同亏,脾胃和肠道运化功能减退,所以老年人多有运化功能失调,导致便秘或大便溏泻。《内经》中有“魄门亦为五脏之别使,水谷不得久藏”之记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高辉远治疗老年多脏同病经验。高氏强调对于老年多脏同病要注意:①整体辨脉证,不拘于局部一脏一腑病证;②标本缓急有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③时时护胃气;④重视身心的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