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培菲康、恩密达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把200例抗生素相关腹泻分成3组,治疗组给予培菲康,思密达治疗,对照I组给予培菲康治疗,对照Ⅱ组给予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I组总有效率70%,对照II组总有效率68%,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思密达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培菲康对慢性腹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培菲康(Bifico)对慢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62例慢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为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思密达治疗,疗程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大便常规,疗效判断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 经治疗后培菲康组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3%,两者具有可比性,结论 慢性腹泻大多数因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培菲康具有提供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阻止条件致病菌及毒素对肠粘膜上皮的粘附,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是治疗慢性腹泻的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3.
培菲康联合加味平胃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加味平胃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营养疗法、液体疗法和其他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培菲康胶囊,每日2次,每次0.5~2粒,重症加倍,联合中药加味平胃散汤剂,对照组单纯用培菲康胶囊(用法同前),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9.77%,总有效率90.72%;对照组治愈率41.80%,总有效率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培菲康联合加味平胃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具有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培菲康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培菲康口服,同时结合心理干预,对照组41例采用固肠止泻丸口服,疗程一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4%,对照组总有效率61.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浦晟平 《大家健康》2016,(4):190-190
目的:评价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选用培菲康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仅选用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以及临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好,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止泻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腹泻病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疗程均为3d。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62.22%),有效14例(31.11%),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9例(42.22%),有效15例(33.33%),无效11例(24.44%),总有效率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协同作用,可恢复和改善肠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防止各种病原菌、病毒及其毒素对消化道黏膜的损害,有助于消化道上皮组织再生,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任仙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74-4675
目的探讨培菲康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婴幼儿肺炎160例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80例,均给予抗生素静脉途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同时加服培菲康,对照组住院72h后出现继发腹泻应用培菲康。结果治疗3d以后预防组腹泻发生率16.25%,低于对照组的31.25%,发生腹泻以后预防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预防组腹泻停止时间(3.07±0.69)d.短于对照组的(5.12±1.12)d。结论培菲康能够有效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培菲康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培菲康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腹泻的患者分成三组,每组病例均为20例,治疗组为培菲康联合黄连素;对照组为单用黄连素和单用培菲康。治疗两周后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药物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黄连素联合培菲康治疗慢性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培菲康治疗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将近2年来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为联合用药黛力新联合培菲康口服。对照组给予单药培菲康口服,比较疗效两组差异。同时比较观察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和便秘型在黛力新和培菲康联合治疗中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总有效率85.9%,单用药(对照组)培菲康的总有效率67.9%,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培菲康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在黛力新联合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总有效率优于便秘型的总有效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安全,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培菲康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本次入选的64例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腹泻患儿,全部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补液、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制剂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思密达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心、肝、肾血液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止泻时间达(2.05±0.34)d,退热时间达(1.48±0.6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培菲康治疗秋季腹泻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课题从临床出发,采用黄连素联合培菲康,以患者近期排便功能为主要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客观公正地评价黄连素联合培菲康对食管癌术后腹泻的治疗作用。通过研究,为该类患者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探讨黄连素联合培菲康在食管癌术后围手术期治疗方面的价值,为治疗食管癌术后腹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食管癌术后腹泻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黄连素,0.3g/次,3次/d;培菲康,2次/d,840mg/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黄连素,0.3g/次,3次/d,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采用徐忠法五项10分制评价标准对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在总的排便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黄连素联合培菲康可为食管癌术后腹泻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排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华文 《医学综述》2014,20(18):3427-3428
目的探讨培菲康、思密达、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40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培菲康治疗;B组40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培菲康、思密达联合治疗;C组40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培菲康、思密达、山莨菪碱联合治疗。记录各组患儿各项体征恢复时间,并依据治疗标准记录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 C组患儿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短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A组的75%和B组的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思密达、山莨菪碱联合使用对于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进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培匪康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培菲康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治疗组加用培菲康口服,每次0.5g,每日2次,连续5d为1疗程;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降低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客观评价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11例伤食泻患儿分为试验组(推拿治疗)80例、对照组(培菲康和思密达治疗)31例。袪除脱落病例后,试验组76例、对照组30例。治疗1个疗程(3d)后统计疗效。结果?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主症总积分及分症(大便次数、质地、性状、质量)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疗效优于西药(思密达+培菲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培菲康联合葡萄糖酸锌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整群选择84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所有人员均为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采用培菲康、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20例,病情明显改善的18例,评价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14例,病情明显改善的17例,评价有效率为7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锌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锌离子浓度为(86.5±14.8)μmol/L,治疗后4周锌离子浓度为(94.3±12.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疾病复发率为7.1%,对照组患者治疗1年后疾病复发率为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腹部无痛感的有34例,轻度疼痛的7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腹部无疼痛感的20例,轻度疼痛的1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葡萄糖酸锌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合募俞配穴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 总病例数为125例,其中功能性便秘63例,功能性腹泻62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合募俞组(n1=33)和药物组(n2=30);将62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合募俞组(n1=32)和药物组(n2=30).合募俞组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功能性便秘药物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功能性腹泻药物组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同病种患者均比较合募俞组和药物组在基线期、治疗后第2周、治疗后第4周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的周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合募俞穴对改善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泻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优于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合募俞配穴治疗功能性肠病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胃肠通过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73例糖尿病伴便秘及腹泻患者的胃肠通过时间(GITT),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 测定口-盲通过时间(OCTT).结果 糖尿病伴便秘患者液体排空时间(OCTT)为(114.7±19.6) h,其中异常占27.1%(28/103),延长占18.4%(19/103),缩短占8.7%(9/103);糖尿病伴腹泻患者液体排空时间(OCTT)为(110.5±15.6) h,其中异常占22.8%(16/70),10例OCTT缩短,6例OCTT延长.糖尿病患者TGITT 异常占67.05%(116/173),结肠通过时间异常占33.53%(58/173).结论 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胃肠通过时间简单易于操作;对糖尿病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诊治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加色罗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初步评估.方法 64例符合IB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替加色罗和谷维素(安慰剂)治疗.4周后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替加色罗治疗组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1.3%,对腹痛、腹泻、排便困难、粘液便、腹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51.8%、83.3%、70.0%和73.1%,两组比较,腹泻症状的改善,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的组间差异非常有显著性(P<0.01).结论 替加色罗对伴有腹痛、便秘及腹胀的IB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培菲康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患者41例,显效率为80.4%,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28例,显效率为54.9%,有效率为7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蓝光治疗和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结局,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