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用薄层色谱法对参芪活血生脉胶囊中人参及川芎进行了鉴别,并同时测定了黄芪甲甙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为97.8%。(CV=1.89%)。本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采用薄层扫描外标两点法测定由多味药材制成的中药酊剂——复方人参酊中人参皂甙Re的含量,该法稳定、准确、可靠。加样回收率和纯品回收率分别为100.43%和99.71%,CV分别为1.21%和0.46%。  相似文献   

3.
胃太宁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邓庆林 《中成药》1990,12(12):9-11
应用薄层层析法,以人参皂甙Rg_1,厚朴酚和延胡索乙素为对照品分别鉴别胃太宁中的三七、厚朴和延胡索。并采用薄层——紫外分光法测定胃太宁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纯品延胡索乙素的回收率为102.98%,CV0%.76,加样回收率为101.91%,CV%0.47。定性方法简便、灵敏。定量方法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薄层扫描法测定人参制剂中人参总皂甙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皂甙(Ginsenoside)是中药人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用岛津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以人参总皂甙为标准品,测定人参注射液中人参总皂甙的含量,方法简便。加样回收率为96.27%,变异统数(CV):1.99%。  相似文献   

5.
重量法测定血栓通胶囊中的总皂甙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量法测定本品中的总皂甙含量,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的回收率平均97.6%,CV值为0.78%。比色法,虽然常应用于人参皂甙的含量测定中,但因显色反应的影响因素太多,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并不理想,结果证明重量法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6.
报导了参芪强身口服液中人参,黄芪及大黄的薄层鉴别方法,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人参皂甙Rg1的含量范围在0.007053 ̄0.008145%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81%,CV%为2.13。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用大孔树脂——比色法测定人参蜂皇浆中人参总皂甙含量。对测定中背景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阐述,并与正丁醇提取法做了比较。本法回收率98.29%,加样回收率97.89%,精密度CV%为2.17。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市售红参须质量,制定红参须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不同地区市售红参须样品,采用性状观察,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总灰分检查,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0批样品外观性状有差异;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中在与人参对照药材、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及人参皂苷Rg1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总灰分为2.50% ~4.26%;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7 ~1.750,0.207~3.100,0.298~4.470μg,回收率分别为94.4%,95.2%,95.7%,RSD分别为1.99%,1.55%,1.54%,含量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为0.228% ~0.666%,人参皂苷Rb1为0.312% ~0.783%.结论:市售红参须质量差异较大,亟待制定红参须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狼毒大戟中抗癌活性成分D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玉珍  郭艳玲 《中成药》1992,14(4):34-35
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狼毒大戟根及茎叶中抗癌活性成分D(jolkinolide B)的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依据,该法回收率为95.5%,CV%为3.2%。  相似文献   

10.
薄层扫描法测定愈溃药蜜中甘草次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硅藻土及SEP-PAK C_(18)预柱对治疗胃溃疡新药——愈溃药蜜进行预处理,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中甘草次酸含量,回收率为94.22%,变异系数(CV)为0.60%。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胸水5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亚声 《中医杂志》1993,34(9):545-546
应用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胸水50例,取得胸水完全吸收10例,部分减21例的良好疗效,该方法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也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甲床紫晕与舌下络脉变化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靳士英  王苏 《中医杂志》1997,38(7):426-428
甲床紫晕指甲半月远侧甲床上的紫色晕带,宽约2mm以上。伴指压反应延迟者,多见于肺癌、肺转移癌、肝癌、全身转移癌等重症肿瘤及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阻塞性肺疾患,辨证均属血瘀证。铸型标本显示甲床有三级血管弓,第一级弓发出直行血管,血流为瀑布样直流,不易瘀滞;第二级弓发出的微血管互相交叉吻合形成网眼,血流变缓,其弓正当甲半月远侧,在气滞血瘀微循环障碍时易形成甲床紫晕。通过与吉下络脉同步观察,认为两者均可作血瘀证体征。  相似文献   

13.
更年安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安7g、3.5g/(kg.d)灌服小鼠,连续30d,能抑制动物脑、心、肝组织内和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及脑、心、肝组织内脂褐质的生成,并提高小鼠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对小鼠全血中谷胱甘让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升高作用。上述结果说明,更年安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肌康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艳丽  刘秀芬 《中医杂志》1993,34(9):537-539
一文报告应用心肌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119例的临床结果,并随机设对照组86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心肌康疗效满意,对3种病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在治疗和改善心气阴两两虚证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通过心肌康的药效学实验,说明该药对大鼠实验性钴心肌病模型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通过急,慢毒安全性实验评实其无任何毒性,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配伍意义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给予芍药、甘草单方或合剂芍药甘草汤后,动物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药动学参数,探索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将芍药、甘草及芍药甘草汤制成水煎液,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采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方相比,给予芍药甘草汤后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达峰时间提前,峰浓度增加;芍药苷达峰浓度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两成分均出现半衰期缩短现象。结论:臣药甘草促进了君药芍药中芍药苷的吸收,提高了它的体内浓度与含量,这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镇静等功效强劲有力的体内药动学依据。君药芍药提前助燃了臣药甘草中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这也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抗溃疡、解痉、抗炎等功效迅速高效的体内药动学依据。本实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LC/MS/MS法鉴别神速宁胶囊中添加的盐酸氯丙嗪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神速宁胶囊中非法添加盐酸氯丙嗪成分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C18(250mm×2.0mm);乙腈-10mmol.L-1醋酸铵-三乙胺(65∶35∶0.5)(用醋酸调pH6.2)为流动相;流速:0.2mL.min-1;电喷雾离子化(ESI)扫描方式;二级质谱母离子m/z319,碰撞能量15V。结果: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质谱中,样品出现与盐酸氯丙嗪成分一致的色谱峰、光谱图、质谱峰。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神速宁胶囊中添加盐酸氯丙嗪成分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比较密花石斛、马鞭石斛药材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UV与HPLC/MS技术对二药的不同部位(茎、根、苗)进行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结果:建立了密花石斛茎、根、苗与马鞭石斛茎、苗的HPLC/UV指纹图谱,并用HPLC/MS对其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归属.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密花石斛、马鞭石斛茎、根、苗指纹图谱的测定,并为其全面质量控制及化学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叶紫薇叶和果实中三萜酸的HPLC/UV/MS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伟  夏文水 《中成药》2005,27(7):754-756
目的:采用HPLC/UV/MS对大叶紫薇叶和果实中三萜酸类成分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LunaC18柱(2.6mm×250 mm,5μ);乙腈与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大叶紫薇叶和果实中都含有2α-羟基熊果酸和2α-羟基齐墩果酸,大叶紫薇叶中含有熊果酸,而果实中含有齐墩果酸.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大叶紫薇叶和果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LC/MS/MS法,研究单体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时,血浆样品经沉淀蛋白处理后,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采用Lichrospher C18柱分离。选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反应监测方式扫描,负离子方式检测。结果: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在该条件下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3.57min和4.51min。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线性范围均为0.02~10μg·mL^-1。定量下限均为0.02μg·mL^-1,最低检出量为0.003n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适合于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泻热通瘀、逐水扶正法对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造成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加减陷胸桃承汤、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预处理动物,观察各组动物血气分析、肺组织Bax和Bcl-2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PaCO2明显升高,PaO2明显降低,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参麦组、桃承组、合方组Bax/Bcl-2比值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以合方组和参脉组最明显.结论:泻热通瘀、逐水扶正法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细胞凋亡因子Bax和升高抗凋亡因子Bcl-2及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