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21例SLE合并DAH患者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发病组和亚急性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在体温、血压、呼吸困难、血红蛋白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狼疮活动评分、尿蛋白增加和狼疮血管炎样皮疹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合并DAH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存在急性发病和亚急性发病两种临床类型,急性发病型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GX  Dong Y  Ju ZB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5):362-365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HA)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4月-2007年6月确诊的32例弥漫性CTD并发DAH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 弥漫性CTD合并DAH的患者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发病率为58.8%(10/1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1.5%(19/1267),韦格纳肉芽肿(WG)为3.6%(2/56),类风湿关节炎(RA)为0.2%(1/570);诊断DAH时的年龄:SLE(27.3±13.1)岁,MPA(50.1±20.7)岁;诊断DAH时的病程:SLE(16.7±18.3)个月,MPA(10.6士18.7)个月;SLE合并DAH时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为(17.1 4±6.7)分,抗双链DNA抗体呈高滴度,补体c3为(41.8±25.2)ms/dl.WG、MPA、RA患者ESR、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MPA/WG患者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丝氨酸蛋白酶抗体(PR3)呈高滴度阳性;DAH主要表现是咯血、胸闷、呼吸困难、Hb下降;X线胸片、高分辨率CT可出现异常.多肺段支气管肺泡灌洗诊断DAH阳性率为100%.20例患者(20/32,62.5%)发生肺部感染,其中真菌感染10例(10/20,50%),混合性感染10例(10/20,50%).死亡19例(19/32,59.4%),其中SLE 12例(12/19,63.2%),MPA 5例(5/10),WG 2例(2/2);直接死于呼吸衰竭12例(12/19,63.2%).结论 弥漫性CTD患者出现咯血、呼吸困难,不明原因的Hb下降,胸部x线和高分辨率CT出现弥漫性浸润影,应警惕DAH,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助于确诊.DAH与弥漫性CTD原发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弥漫性CTD合并DAH病死率较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对确诊为SLE的45例患者(17例为狼疮肺部浸润,24例为SLE合并肺部炎症)与80例多种感染疾病造成胸片有异常阴影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SLE肺部浸润患者,胸片大都可见右气管旁条纹影(RPS)增宽,一般感染和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胸片大部分未见RPS增宽。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同时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但SLE同时合并AIHA和肢端坏疽极为罕见。2005年3月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妊娠时机及妊娠期治疗对SLE妊娠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8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妊娠时机及妊娠期处理措施,观察其妊娠期SLE病情变化和妊娠结局。结果21例(55.3%)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情活动,非选择妊娠者(9/26)SLE病情活动、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妊娠丢失率明显高于选择妊娠者,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低于选择妊娠者(P〈0.05)。结论妊娠合并SLE患者母体及胎儿相关疾病发生率增高,选择合适妊娠时机及积极控制SLE病情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年患病数,并探讨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度武汉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72例SLE病例,分析其中49例检测了甲状腺功能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组比较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SLE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组,17例;SLE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组,10例;病例对照组,22例.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5.7%,合并甲减和甲亢的患病率分别为9.89%和5.81%.多关节炎和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低是SLE合并甲减的主要特征,发热则在SLE合并甲亢的病人多见(P均<0.05).结论 SLE合并甲状腺疾病临床并不少见,它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应注意监测其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31例SLE患者及582名年龄性别相对应健康体检者人群HBV标志物,并进行发组检测各组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血清含量。结果 131例SLE患者HBsAg均阴性,较对照组(7.7%)明显降低,HBeAb、HBcAb伴有HBsAb阳笥者为43.8%,较对照组(26.1%)明显增同。SLE患者血清中IFN-γ的含量低于对照组。SLE合并HBV感染组IFN-γ的含量比SLE组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LE患者IL-10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SLE合并HBV感染组与慢性HBV感染组相比IL-10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SLE中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HBsAg明显降低,SLE感染HBV后更易产生HBsAb,表明SLE发病与HBV感染并无相关。SLE合并HBV感染者中IL-10、IFN-γ与SLE病人有明显差异,向HBV感染者偏移。此现象可能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在疾病中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结缔组织病,常合并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即吉兰-巴雷综合征( Gullain-Barre syndrome, GBS )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分为急性(AIDP)与慢性(CIDP),AIDP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异常有关;CIDP是慢性进展的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疾病,国内报告占GBS的1.4%~4.7%。SLE合并GBS少见,现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SLE合并GB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血脂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一经诊断,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而应用激素是无菌件股骨头坏死(ANFH)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本研究对2003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2例SLE合并ANF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脂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994年以来诊断为SLE合并中枢感染的1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病人合并中枢感染前均长期使用激素。诊断隐球菌脑膜炎4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结构性脑膜炎5例,脑脓肿1例,诊断不明1例。结论:脑脊液中发现病原微生物是确诊SLE合并中枢感染的可靠依据。无病原微生物证据的病人,中枢感染的诊断需综合判断。SLE中枢感染要与SLE脑病鉴别。  相似文献   

11.
雷芳  林毅  唐建华  陈辉  詹林 《山东医药》2010,50(52):99-100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右心功能。方法将67例SLE患者与50例正常人分别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RT-3DE测量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 67例SLE患者二维超声测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的三维测量RVEDV、RVESV高于对照组,RVSV低于对照组(P〈0.01),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组RV-EDV、RVESV均高于SLE不合并PAH组(P〈0.05)。结论 RT-3DE能够准确评价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及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结果 SLE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明显升高.SLE合并冠心病患者84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8例,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22例.SLE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20.3)mg/mL vs.(18.6±18.2)mg/mL vs.(12.7±11.5)mg/mL,P<0.05].结论 SLE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多是多支、严重病变,易合并心功能不全.SLE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增高可能是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粪类圆线虫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EE)合并寄生虫少见,我院收治了SLE合并粪类圆线虫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易累及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罹患急性狼疮性肺炎(Acute lupus pneumonia ALP)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DAH)的发病率极低,仅有2.0%至3.7%,但该病病死率较高,占56%至90%~([1])。我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15例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以发热、头痛为常见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多显著升高;脑脊液系列生化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呈非特异性表现;确诊需要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或培养发现隐球菌。多因素分析表明激素冲击治疗、高龄、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延长、SLE病情活动性与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特殊治疗方法、病情活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以便早期诊断PAH并进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102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SLE患者,按照PAH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SLE患者中23例出现PAH,发生率为22.5%,其中女性19例,男性4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5±13)岁。进一步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AH组与无PAH组在病程、栓塞史、浆膜腔积液、抗Sm抗体、抗核糖体抗体、血尿酸、右房横径、右房长径、肺动脉内径、右室横径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合并PAH与病程长短、栓塞史、抗sm抗体、右房横径明显相关(P〈0.05)。结论本组SLE患者PAH的发生率为22.5%,其中60%为轻度PAH。病程长、抗Sm抗体阳性、合并血栓形成的SLE患者易出现PAH。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血小板减少是常见表现,而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在治疗上比较棘手,是SLE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风险因素之一。由于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易合并真菌感染。真菌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国内外很少有报道,现将我科发现的1例SLE合并真菌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二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例SLE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31岁,SLE并狼疮肾炎病程分别为4年及7年,并曾使用大剂量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在诊断PCR时已分别停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6个月及12个月。2例患者均表现为干咳,静息时气促,急性发热及进行性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为弥漫性网状阴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E)均发现卡氏肺孢子虫。使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SMZ)治疗后,1例患者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好转,另1例死亡。结论:必须警惕SLE患者出现快速进行低氧血症及Ⅰ型呼吸衰竭时PCR发生的可能性;SLE并发PCP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PCP易复发,必须给以足够疗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好发于生育期妇女。病因不清,病损常累及胎盘。妊娠合并SLE患者的死胎、死产、胎儿宫内窘迫、发育迟缓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群的4~6倍。妊娠晚期、产褥期为高危期,孕妇的病死率为17%。2000年1月~2006年10月,我们共收治妊娠合并SLE患者22例。现报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结缔组织病(CTDs)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关系密切,CMV的感染可能是CTDs患者发病的因素之一,CMV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引发了自身免疫反应,同时CTDs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免疫抑制治疗容易发生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是早期诊断和鉴别CTDs患者活动性CMV感染的较好指标。SLE患者合并活动性CMV感染时临床表现多样,与SLE疾病本身表现不易区分,确诊CMV感染可通过CMV抗原血症鉴别。CTDs患者的CMV感染需要合适的抗病毒及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