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0.120~2.40μg(r=0.996 7)、0.174~3.480μg(r=0.999 9)、0.176~3.52μg(r=0.999 9)、0.802~16.0μg(r=0.998 6)、0.080 0~1.60μg(r=0.999 9)、0.162~3.24μg(r=0.999 9)、0.260~5.20μg(r=0.999 9)和0.176~3.52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7.8%~99.4%。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胶囊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香冠心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 3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SB-Cl8(3.0 mm×100 mm,3.5μm)色谱柱,以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88 nm。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浓度分别在76.84~1921μg.mL-1(r=0.9996)、9.624~240.6μg.mL-1(r=0.9999)、10.08~252.0μg.mL-1(r=0.9994)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上述3个成分精密度试验的RSD<1%,48 h内稳定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2%。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可靠,能同时测定丹香冠心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 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可用于丹香冠心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以丹参酮ⅡA内参物,同时测定冠心丹颗粒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一测多评HPLC法。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内参物,确定其他3种成分相对于丹参酮ⅡA的校正因子,通过相对校正因子(RCF)对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进行定量,实现一测多评(计算法);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冠心丹参粒中4种成分的含量(实测法),并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丹参酮ⅡA与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299 9,1.991 7,0.424 4;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复性良好(RSD分别为1.33%、1.44%、4.00%);3批冠心丹参颗粒中4种成分按一测多评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RSD<3.0%)。结论:可有效地控制冠心丹参颗粒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 RP-HPLC 法测定丹红粉针中丹参素、原儿茶醛、红花黄色素 A 和丹酚酸 B 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 Apollo-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1%冰醋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红花黄色素 A 和丹酚酸 B 浓度分别在1.12~11.2,0.256~2.56,3.46~34.6,36.2~362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101.0%、98.8%和100.8%(RSD<3.0%,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丹红注射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红花黄色素 A 和丹酚酸 B 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胶囊中丹参酮 ⅡA、丹酚酸 B、丹参素及原儿茶醛含量,比较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丹参胶囊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 Thermo C18 色谱柱,以甲醇 乙腈 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8226;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丹参酮 ⅡA、丹酚酸 B、丹参素、原儿茶醛分别在0.039 1~0.391 0 μg(r=0.999 6)、2.28~22.80 μg(r=0.999 5)、0.183 1~1.831 0 μg(r=0.999 8)、0.005 35~0.053 50 μg(r=0.999 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6.8%~99.1%。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丹参胶囊中一些成分,如丹参素含量差别较明显。结论两组测试样品的4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 HPLC 法测定丹参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及丹酚酸 B 的含量.方法:采用 waters Symmetry - C18(250 mm × 4. 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 0. 1% 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 0. 8 ml/ min,柱温为 25 ℃ ,检测波长为 286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 B 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010 827 ~ 1. 082 7 μg、0. 000 424 6 ~ 0. 042 46 μg、0. 006 755 ~ 0. 675 5 μg 和 0. 109 76 ~ 3. 292 8 μg;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及丹酚酸 B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2. 65% 、101. 21% 、101. 13% 和 102. 96% ,RSD 分别为 0. 63% 、1. 56% 、0. 87% 和0. 70% .结论:所建立的 HPLC 法可准确测定丹参胶囊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及丹酚酸 B 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肾衰宁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大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甲醇(B)-5 mL·L~(-1)磷酸溶液(C),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检测波长均为280 nm,大黄素的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大黄素分别在66.79~1 068.64 (r_1=0.999 6),5.63~90.15 (r_2=0.999 9),748.80~11 980.80 (r_3=0.999 8)和500.00~8 067.68μg·mL~(-1)(r_4=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4%(RSD=0.13%),98.55%(RSD=0.45%),98.37%(RSD=0.30%)和99.44%(RSD=0.41%)。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肾衰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7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li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4%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尿苷、腺苷、丹参素钠、原儿茶醛、香豆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60,260,280,280,310,320,286nm;柱温为30℃。结果:尿苷、腺苷、丹参素钠、原儿茶醛、香豆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分别在1.56~58.4,0.57~21.2,15.7~590.0,6.8~255.2,1.69~63.2,4.2~156.0和13.7~514.4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6%,96.5%,100.6%,100.6%,102.9%,99.5%和100.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丹红注射液中尿苷、腺苷、丹参素钠、原儿茶醛、香豆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多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鸣舒  赵希贤 《中国药事》2010,24(8):804-806
目的建立双波长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乙腈-0.0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28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丹参中6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9);回收率为97.39%~101.13%(RSD为0.65%~1.92%)。结论所建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注射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由甲醇(A)和5%冰醋酸(B)组成,进行梯度洗脱,在0~5 min,B体积分数为90%,5~10 min,B体积分数由90%线性改变至65%,10~20 min,维持B体积分数为6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1 nm;对羟基苯甲酸作为内标物。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浓度分别在3.95~47.4μg·mL-1(r=0.9996)、4.47~53.6μg·mL-1(r=0.9996)、5.14~61.7μg·mL-1(r=0.9999)和8.40~117μg·mL-1(r=0.9994)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5%(RSD=3.6%,n=6),97.57%(RSD=2.8%,n=6),100.2%(RSD=3.9%,n=6)和100.2%(RSD=3.2%,n=6)。测定了6批丹参注射液样品。结论: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丹参注射剂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等4种水溶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的含量,考察丹参与黄芪配伍前后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测定丹参酮ⅡA的色谱柱为Water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70 nm;测定丹酚酸B的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大多数低于药典规定,丹酚酸B的含量有高有低;丹参配伍黄芪后可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结论: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无相关性,其含量差异说明丹参的栽培技术有待加强;丹参配伍黄芪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说明了二者配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丹参种子、丹参油、丹参种子饼中是否含有丹酚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以及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豫西丹参种子、丹参油、丹参种子饼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丹参种子、丹参种子饼中检出丹酚酸B,丹参油中未检出丹酚酸B,丹参种子、丹参种子饼及丹参油中均未检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结论丹参种子及其加工品中含有丹参根及根茎中的丹酚酸B成分,为合理利用新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用HPLC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丹酚酸A,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Linksil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的冰醋酸水溶液∶乙腈=7∶3;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丹酚酸A、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均为3~300μg·ml-1(r〉0.999 0),加样回收率在95.22%~99.68%之间,RSD均小于2%(n=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不同产地种植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红  曲锦卫  李玉梅  王真 《齐鲁药事》2010,29(10):598-599
目的通过对山东不同产地的种植丹参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并进行了分析汇集总结,希望对丹参的产销和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测定结果显示,山东种植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均能达到或高于药典规定标准,且省内不同产地种植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颗粒饮片制备工艺条件,筛选最适颗粒粒度和制备方法。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浸出物得率和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效率影响因素和干燥灭菌方法对成分影响进行考察。结果提取次数对浸出物的得率和丹酚酸B含量影响显著,颗粒粒度对提取物中丹酚酸B无显著影响。干燥灭菌时粒度对丹酚酸B、丹参酮ⅡA含量有一定影响。结论制备丹参颗粒饮片的粒度应以粗粉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6~3.36μg(r=0.999 9),4.772~47.72μg(r=0.999 8),0.019 3~0.192 8μg(r=0.999 8),0.072~0.72μg(r=0.999 7),0.077 2~0.772(r=0.999 8)和0.174 4~1.744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100.4%,98.6%,100.0%,99.3%和99.1%,RSD值分别为1.58%,1.25%,1.09%,1.21%,1.10%和1.06%。结论该法同时测定了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及丹参酮ⅡA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为定量评价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6批次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为0.23%~0.36%,平均为0.29%;10批次丹参中丹酚酸B的质量分数为3.59%~4.48%,平均为3.97%。结论相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喷雾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丹酚酸B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29∶9∶1∶61),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6 nm,柱温为室温;测定丹参酮ⅡA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6∶24),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64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丹酚酸B在7.2-460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0%,RSD为6.0%(n=6);丹参酮ⅡA在3.8-245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8.3%(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评价复方丹参喷雾剂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同种丹参种苗在不同地区栽培的丹参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根据2015年版药典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种种苗异地栽培丹参的根、须根及地上部分茎、叶、花、花托6个部位的丹酚酸B、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I)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同种种苗的含山栽培丹参中两类成分含量均略高于太和栽培丹参,丹参酮类在不同部位分布的含量为根>须根>花托>茎>叶>花,丹酚酸B则为根>须根>花>茎>花托>叶,丹参不同部位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根和须根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结论 异地栽培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山产栽培丹参优于太和产;异地栽培的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含量无差异;该实验为指导优质产区种苗的扩大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HPLC—UV/ESI—MS法分析丹参不同提取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峦  李焕德 《中南药学》2008,6(6):707-711
目的对丹参4种不同组分进行HPLC-UV-MS分析,获得各组分的HPLC特征图谱并对各特征峰进行初步MS鉴定,同时定量测定指标成分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以便更深入的探讨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物质基础及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min×250mm,5μm),0.5%甲酸水溶液-乙腈(0min,80:20;50min,15:85)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建立以上各组分的HPCL指纹图谱,同时对各特征峰进行离子范围为150-750正负源ESI-MS总离子扫描,对相应特征峰的特征离子进行鉴定,用分子离子检测模式(SIR)分别对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所得HPLC特征图的特征峰峰形尖锐、对称,均达到基线分离;14个特征峰经质谱鉴定,对照有关文献可初步确定其成分;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分别在0.05-10.0、0.05-20.0、0.05-20、0.05-20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9.0%、98.9%、99.5%。结论所得4种组分的HPLC特征图谱适合下一步的译效学及相关药理活性成分筛选研究;定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丹参药材中上述成分的含量测定;所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能为丹参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