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HIV患者罹患丙型肝炎后,尤其是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后的治疗方案。结果:Medline文献检索结果命中88篇文献,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提取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1 131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所获得的持续病毒反应率是26%,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率(8%)。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也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26%vs 13%)。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的HIV患者可获得55%的持续病毒反应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相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时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HIV患者罹患丙型肝炎后,尤其是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后的治疗方案.结果:Medline文献检索结果命中88篇文献,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提取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1 131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所获得的持续病毒反应率是26%,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率(8%).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也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26% vs 13%).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的HIV患者可获得55%的持续病毒反应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相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时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  相似文献   

3.
梅毒合并HIV感染较为常见,尽管现有指南建议HIV阳性梅毒患者的治疗方案应与HIV阴性患者相同,无论是使用青霉素还是非青霉素药物,但同时也指出非青霉素治疗方案在HIV阳性梅毒患者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就此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从"治未病"入手来阐述HIV/AIDS的三级预防,在"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既病防变"三个方面对HIV/AIDS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翰 《国外医学情报》2005,26(12):20-21
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开发的27个抗 HIV 药物中的大多数处于临床试验的第Ⅱ阶段或更早阶段;虽然 HIV 研发产品势头强劲,但要在2009年或2010年之前在治疗药物上取得重大进展似乎不太可能。事实上,两个开发进展较快的药物 tipranavir 和 ca-pravine 有可能仅被用作“过渡性药物”。多年来,HIV 治疗市场的增长速度一直相对较  相似文献   

6.
美国FDA于2011年5月20日批准Edurant(rilpivirine,利匹韦林)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1型HIV感染,主要适用于未曾接受过药物治疗的成人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近40年来,全球感染HIV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患者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是最有效的治疗AIDS的方法,由于HIV细胞潜伏库的存在,ART不能彻底清除HIV,但能有效抑制HIV复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HIV传播。随着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治疗时机提前、治疗方案的优化,AIDS治疗及预防有了巨大进展,使AIDS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版《HIV治疗与预防指南》中为各类HIV患者推荐了不同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一线治疗方案(含首选方案和备选方案),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河南省某局部地区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发热、咳嗽、盗汗、体质量降低、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采用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以及6个月短程方案2SHRZ/4HRZ抗结核治疗[S(链霉素) 、H(异烟肼)、R( 利福平) 、Z( 吡嗪酰胺)],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免疫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结核科医师应加强对HIV合并结核诊断的认识。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及X线检查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核病诊断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结核,短期抗结核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需要HIV/AIDS患者每日按时按量服药才能有效抑制体内HIV复制。中国实施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和扩大治疗策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HIV感染者纳入治疗范围,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接受ART,同时退出(停药和失访)ART的HIV/AIDS患者人数也在逐年累加。在HIV/AIDS患者长期的服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繁忙、CD4、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依从性不良,患者退出的发生率高。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要求HIV/AIDS患者ART治疗覆盖率是90%以上,退出已经成为影响ART治疗覆盖率的最大威胁。本文就HIV/AIDS患者ART退出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全面了解HIV/AIDS患者ART治疗可能退出的原因以及提供减少HIV/AIDS患者ART治疗停药和失访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Overview of HIV drug resista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China's nationwide fre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in 2002,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in China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HAART has been proven to prolong survival and control HIV disease progression. At the same time, experien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dicates that the high mutation rate of the virus in the presence of HAART is associated with drug resistance and diminished efficacy. The increase in HAART availability and use in China therefore also come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resistance. Transmission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to individuals who have never been exposed to ART is on the rise. Moreov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ew infections by drug-resistant virus result in suboptimal response to ART. With the rapid scale up of AR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prevalence of HIV drug resistance will likely increase, posing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in China. This review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ART resistance, the current worldwide trends in HIV drug resistance, the effect of HIV drug resistance in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HIV treatment and ca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儿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否在接受1年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AART)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河南省141例AIDS患儿HAART治疗1年前后临床资料,分为HIV+HBV+HCV组(n=78),HIV+HBV组(n=19),单纯HIV组(n=44)。治疗前后分别用逆转录PCR检测血浆HIV R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抗体和HBV表面抗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水平。结果:HAART治疗1年后,90.34%(127/141)患儿HIV RNA载量下降到检测水平以下(t=2.61, P<0.01),CD4+T细胞数从(170.187±132.405)个/μl上升到(796.014±158.491)个/μl(t=3.17, P<0.01)。HAART治疗后患儿的转氨酶均升高(t=2.02, 均P<0.05),奈韦拉平治疗组的ALT和AST分别由治疗前(18.28±13.74)U/L和(24.23±8.09)U/L升高到(55.35±22.40)U/L和(69.97±26.72)U/L(t=3.80、4.11,均P<0.01),同时奈韦拉平治疗组的ALT和AST变化量亦明显高于依非韦伦治疗组(均P<0.01);使用奈韦拉平治疗的HIV+HBV+HCV合并感染患儿ALT和AST的变化量亦显著高于使用依非韦伦治疗患儿(均P<0.01)。结论:无论是否合并HBV/HCV感染,HAART均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CD4+T细胞计数上升,但同时会一定程度损伤肝细胞,尤见于合并感染者;正确选择用药方案,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全世界感染HIV-1的人数已超过4 000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明显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大约25%的HIV患者因为药物毒副作用在接受HAART 1 a内停止治疗[1-2].作者分析了94例HIV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将艾滋病患者45例平均分为三组,即方案1组(D4T+3TC+NVP)、方案2组(3TC+AZT+NVP)、方案3组(DDI+AZT+NVP)各15例。观察对比三组耐药情况、HIV RNA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方案1组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方案2组及方案3组(P<0.05);三组患者HIV RNA转阴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及肝毒性。结论 3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相近,但D4T+3TC+NVP方案的耐药性更低,是治疗艾滋病的较佳选择,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据最新出版发行的《AIDS》杂志刊文报道,由HIV病毒突变引发的药物耐受性在高度依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但病毒并未被完全抑制的HIV感染患者中是很常见的。文章的主要作者、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avid R.Bangsberg博士在接受路透健康的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患者和医生均不应曲解这些研究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初治HIV/AIDS患者的HIV基因亚型分布特点和传播性耐药现状。  方法  纳入四川地区住院且无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暴露史的成年HIV/AIDS患者,采用In-house测序法进行HIV基因测序,系统进化树判定HIV基因亚型,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比对耐药突变位点并确定是否存在耐药及耐药种类、耐药水平。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采集120份血液样本。87.5%样本HIV基因扩增成功(105/120),HIV基因亚型分布特点:CRF01_AE占比46.67%(49/105),CRF07_BC占比39.05%(41/105),其他占比14.28%(15/105)。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感染途径、耐药、HIVRNA水平、CD4水平等基因亚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份样本检测到耐药突变位点(20.83%),20份样本潜在耐药(16.67%),5份样本传播性耐药(4.17%)。24份样本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V179D/E位点突变频率最高,1份样本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M46I,未发现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及整合酶抑制剂耐药。  结论  四川地区初治住院成年HIV/AIDS患者HIV基因亚型分布特点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传播性耐药率较低,以NNRTIs耐药为主。进行HIV基线耐药检测对制定有效ART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统计,世界上目前约有3860万HIV患者。我国估计现有65万HIV感染者,其中艾滋病患者7.5万人。艾滋病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支持疗法及心理方面的关怀,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前文已介绍了常用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本文重点介绍一些抗病毒治疗方案及其相关的不赵反应。  相似文献   

18.
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遏止AIDS的迅猛流行,降低AIDS的发病和致死,针对HIV-1感染的各个环节,人们研制出一系列抗病毒药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治疗经验,提出药物研究的重点方向是有多个作用靶点、能作用于感染病毒的细胞、调节机体免疫等.目前正利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寻求中药抗HIV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HIV感染的治疗策略目前还处在探索中,在综述了HIV药物治疗和药物开发的基础上,总结了艾滋病药物研发潜在的新靶点和荮物治疗的新策略,提出艾滋病发病机理的复杂性为中药研发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谭燕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632-633
<正>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减弱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二者同时存在导致体内血糖增高,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的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慢性的高血糖,常见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合称为"三多一少"。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10%,好发于儿童或者青少年,2-型糖尿病占90%,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