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通过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评估监控管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可以促进其资源配置的优化、精准科学的管理,合理良性的应用,使大型医疗设备充分有效地应用到临床诊疗中。结果:基础数据的搜集,是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评估的基础。基础数据的即时有效、真实准确以及规范科学可以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综合绩效管理评估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结论:本研究通过设定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的基础数据采集规则,从而提高了大型医疗设备统计中基础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分析其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数据驱动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包括运维管理模式架构、设备良好状态监测管理平台架构、历史数据故障诊断模型架构和运维管理。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用的16台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分别采用传统医疗影像设备运维管理模式(简称传统管理模式)和数据驱动大型医疗影像设备运维管理模式(简称数据驱动模式),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图像成像效果、设备故障频次、设备成本效益和设备使用及管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数据驱动模式的设备诊断结果准确性、患者信息准确性、图像体位合格率、图像清晰度、图像合格率、图像优质率和图像成像总评分的平均分分别为(9.78±1.25)分、(9.88±1.11)分、(9.54±1.08)分、(9.66±1.27)分、(9.83±1.43)分、(9.86±1.63)分和(58.55±1.44)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8、5.268、6.522、4.327、9.765、3.923、21.474,P<0....  相似文献   

3.
成本核算实务工作中常出现基础数据无法获取、数据质量欠佳、时效性不足、获取成本过高等影响核算工作质量的情况。对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面临的成本归集、分摊参数计算、资源耗用等基础数据获取问题,应当从相关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出发,厘清成本数据归集和分摊思路,完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耗材资源等数据管理工作。同时,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绩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其他科室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数据精细化程度,并实现与财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保障成本核算工作中资源耗用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化。方法:采用云计算的SaaS平台服务、Restful应用服务、RabbitMQ消息中间件和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选取医院在用的84台医疗设备,按照管理模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台。研究组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自制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医疗设备故障次数、平均维修时间和医护人员对两种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医疗设备故障次数和维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7,t=4.165;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对设备使用流程、维修管理和总体管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7,t=6.300,t=4.528;P<0.05)。结论: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可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的信息化和数据化管理,确保临床科室设备安全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医院绩效管理系统,完善了绩效管理分配与考核机制,促进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推动了医院运营管理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化制衡理念的风险控制模式在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精准化制衡理念风险控制模式从规范设备采购中的部门职责、制定采购节点制衡策略和形成精准化的制衡管理路径进行设备招标采购风险控制。选取医院公开招标采购的1 194台医疗设备,根据风险控制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743台)和观察组(451台),对照组采用传统目标管理风险控制模式,观察组采用精准化制衡理念风险控制模式。对比两组医疗设备的采购流程规范性、绩效目标完成度和风险控制有效性。结果:观察组计划制定、项目论证、招标采购、付款供货、安装培训和使用维护的规范性平均占比分别为(96.53±1.92)%、(96.02±2.24)%、(96.64±2.04)%、(94.92±3.78)%、(95.51±2.44)%和(92.76±3.78)%,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9,t=3.215,t=2.488,t=3.734,t=4.222,t=3.307;P<0.05);观察组医学检验设备、手术室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医用电子设备及其他类型设备的绩效目标平均完成率分别为(97.44±1.53)%、(9...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基于Godot引擎的骨科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探讨其在医院骨科设备可视化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基于Godot引擎的骨科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可移动终端实现对骨科设备的可视化管理。选取2021-2022年北京市普仁医院骨科临床常用的180台医疗设备,采用传统设备管理模式(传统设备模式)和基于Godot引擎骨科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可视系统模式)两种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医疗设备效能、管理水平和医生、护士和患者对满意度评分。结果:可视系统设备时间利用率、质量稳定率和诊疗有效率分别为(95.37±4.06)、(96.74±4.72)和(96.41±5.01)%,均高于传统设备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8、9.438、4.909,P<0.05);可视系统设备规范放置率、规范记录率和完好率分别为97.22%(175/180)、97.78%(176/180)和99.44%(179/180),均高于传统设备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972、11.429、9.656,P<0.05);可视系统的故障率为5.00%(9/18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HRP系统建立医院医疗设备状态评估数据库,借助HRP系统功能完成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各项管理功能。选取医院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391套医疗设备,按照基于HRP系统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前后对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安全监管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分析。对比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的设备配置结果、设备操作不良事件可追溯率、维修验收合格率、设备管理问题发生率以及设备维修耗时和维护费用。结果: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后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成本收益分别为(64.23±18.17)%和(52.92±15.20)万元,均高于管理前,设备使用浮动率为(3.71±1.15)%,低于管理前,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6,t=6.884,t=7.733;P<0.05);可追溯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由管理前的7.41%下降到1.2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11,P<0.05);管理后的维修验收合格率为24.04%,高于管理前,设备管理问题发生率为2.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BI平台数据集成特点,实现公立医院绩效附加指标采集自动化,提高上报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方法:根据绩效考核与医疗质量管理附加25项指标项数据采集要求,建立BI平台与各数据业务平台视图,通过病案号集成后构建审核体系,于公立医院绩效上报软件导出。结果:通过BI平台集成数据,病案统计管理系统数据对接速度明显提升,通过构建审核体系,错误数据明显减少,较大地提升了病案首页数据完整度。结论:通过院内BI平台将原本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集成,能够有效提高数据采集利用效率,减少错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临床医疗设备警报管理模式,探讨其在医疗设备警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人员、设备及环境等维度制定系统管理目标、技术支持措施、工作组织结构和质量评价方法,构建医疗设备警报管理模式。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126台医疗设备,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将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警报安全风险控制的设备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警报管理模式进行控制的设备纳入观察组。自制调研问卷评估部门协作效率,对比不同管理模式医护人员的警报管理能力和警报风险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设备使用相关医护人员的警报知识、责任意识评分和应答效率分别为(86.01±4.48)分、(87.89±4.14)分和(94.51±3.69)%,均高于对照组,虚假报警为(2.57±1.43)%,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4,t=5.095,t=5.859,t=5.724;P<0.05);观察组设备使用中相关部门协作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合、沟通效率和管理效果满意度分别为(94.25±3.21)%、(95.71±2.42)%、(94.33±3.06)%和(92.16±5.27)%,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医疗设备报警事项召回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不同管理模式下设备报警管理效果的差异性。方法:从患者因素、管理因素、疲劳因素和设备因素4个方面18项指标分析急诊医疗设备报警事项召回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从人员、设备和制度3个层面进行多元管理。选取医院急诊科常规配置并在用的45台医疗设备,根据设备管理模式不同将采用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式控制报警安全风险的设备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差异化因素多元管理方法控制报警安全风险的设备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设备报警管理效果。结果: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685,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10.034,P<0.05),召回率与18项指标中的11项指标呈线性关系;观察组设备误报警率和中高风险报警率分别为(6.76±3.14)%和(27.51±15.54)%,均低于对照组,报警事项召回率和报警应对准确率分别为(92.87±3.43)%和(90.78±4.69)%,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0,t=2.998,t=7.789,t=5.300;P<0.05)。结论:急诊医疗设备报警事项召回率受接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研究趋势分析及评估模式在医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8年医院设备购置预算、设备维修保养预算、信息化建设预算和临床科研预算4个归口的预算管理数据,将2015-2016两个年度的预算管理数据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算审批和考核模式管理,将2017-2018两个年度的预算管理数据纳入观察组,采用预算趋势分析及评估模式管理。预算执行数据通过HIS进行采集,临床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测评问卷调查临床医务人员对预算项目临床应用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两组预算执行率、临床效益指数和临床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预算执行率分别为93.95%(2048/2180)和92.51%(1889/2042),观察组预算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益指数分别为(120.1±6.18)%和(113.9±11.39)%,临床医务人员对预算项目的满意度分别为(92.1±3.80)%和(88.2±3.94)%;观察组的临床效益指数和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4,t=-3.230;P<0.05)。结论:基于HIS数据建立的趋势分析及评估模式,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临床资源配置,提高医院预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促进资产管理部门掌握科室设备使用情况,优化全院资产管理的配置及使用合理性、创建资源共享管理机制、为设备购置立项论证提供科学的决策性依据。方法:结合医院现有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增加了设备使用效率调查模块。根据最终调查结果和设备收费项目信息数据,导出并匹配融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设备使用率。结果:医疗设备使用率数据的获取,为医院医疗设备立项购置论证、使用等管理环节提供了数据支撑,为管理中的决策实施提供有效的结论依据。结论:经实践,该模块的开发应用有助于医院管理部门进行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了解各科室设备使用情况。能显著提升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促进医疗设备资源利用率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数据质量和信息获取效率,提出一种面向医疗机构的360°全方位数据管控机制。方法:以企业级数据仓库为基础平台,完善医疗机构内部数据认责机制,并通过对数据质量、数据集成、数据安全与隐私、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等细分层面的主动管控,以360°全方位视角完成整个医疗机构的数据管控。结果:通过这种全方位数据管控,医疗机构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准确率和利用率,通过有效反馈,不断完善,最终步入精细化运营阶段。结论:360°全方位医疗数据管控平台通过监控数据流向、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数据职责,可以有效地解决异构系统集成问题,大幅度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访问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移动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设计研发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管理系统。方法:建立移动网络和数据平台,设计研发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管理系统。从降低医院在用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操作难度、减少占用空间以及便于数据收集与整理3方面分析多平台互通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管理系统的优势,以实现输注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设计的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管理系统可极大降低设备质量控制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15%左右,减少检测设备占用工作台空间接近50%,提高检测结果记录准确性和互通性。结论:基于移动平台的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模式便于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实施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医疗设备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应用模型客观、真实评价医共体内医疗设备用户满意度,为优化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设备使用和配置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基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医共体内诊断类医疗设备使用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满意度评价模型,应用动态物元分析方法(DMA)客观评价医疗设备用户满意度结果医疗设备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准确性良好(c2/df=1.49),结果区别度高;医共体内医疗设备用户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为70.34;不同品牌、类别和不同级别机构内设备的满意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t=-2.275,P=0.025;t=-2.649,P=0.009;t=3.490,P=0.001)结论进口品牌、县级医疗机构的设备使用满意度相对更高,政府和医院应加强对设备的临床效果和创新功能的关注,以促进国产品牌、乡级机构医疗设备使用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和医院发展模式转型的双重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医院管理的深度融合成为趋势。本研究依托医疗大数据,以不断夯实数据质量为基础,以构建医院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为支撑,建设上海市级医院绩效监测评价与促进平台,体现绩效引导、各业务条线协同推进的管理思路,使绩效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18.
蒋静  杨栋  房坤  陈玉俊 《现代医院》2023,(2):275-279
目的 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建立精准的设备台账,实现快速检索和档案利用,提高医疗设备信息化水平。方法 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建立规范化的字段信息,用自定义字段实现个性化管理;与固定资产系统关联,建立医疗设备台账与固定资产卡片的关联关系。结果 选取无创呼吸机检索及30台彩超档案查询进行系统应用前后对比,无创呼吸机漏检率从56.52%下降到2.9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04,P<0.001),彩超档案查询时间由73.65 s缩短至1.55 s,两组时长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57,P<0.001),系统还可以缩短检索步骤,进行院内流转过程追溯等功能。结论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精准台账应用,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台账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升了检索效率,使得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医疗设备共190件,依据是否实施精细化管理分为常规组(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95件)与精细组(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95件),比较两组医疗设备设备完好率、故障率、清洗消毒合格率,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结果精细组医疗设备设备完好率、清洗消毒合格率较常规组高,故障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组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使用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多维度手术设备管控平台,助力提升医院手术室医疗设备精细化及智慧化管理水平。方法:通过融合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室内定位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等信息技术构建基于AIoT的多维度手术设备管控平台,实时采集腔镜、电刀等手术设备使用过程数据,打通与手术设备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关系,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OAMS)等,为手术设备的效率分析、效益分析和资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该平台架构分为数据提取层、数据引擎层和AI数据分析层3层,包括数据自动采集、数据深度融合、数据挖掘与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展示4个功能模块。结果:平台于2022年6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上线应用,实现了手术室设备室内定位、一键盘点等日常管理智能化;建立了一套以IoT为基础、信息系统融合下的重点手术设备使用效率、成本效益自动统计的绩效分析方法,实现智慧化服务、智能化管理和数字化运营。结论:多维度手术设备管控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提高了手术室医疗设备的工作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助力医院手术设备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为医院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