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尤珍 《当代医学》2013,(24):66-6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牙周疾病发生情况以及牙周病与糖尿病之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收治的87例伴有牙周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Ⅰ、Ⅱ与Ⅲ组,Ⅰ组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与牙周疾病的治疗;Ⅱ组患者仅进行牙周疾病治疗;Ⅲ组患者仅进行糖尿病治疗。牙周病治疗口服抗生素、调牙合、0.12%的洗必泰漱口液及生理盐水交替漱口,进行牙周病全方位治疗。糖尿病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结合降糖药。结果经过1个月精心治疗后,在牙周疾病治疗效果方面,Ⅰ组有28例有效,有效率96.6%,Ⅱ组18例有效,有效率62.1%,Ⅰ组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糖尿病治疗效果方面,Ⅰ组有效27例,有效率93.1%,Ⅲ组有效22例,有效率75.9%,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牙周疾病与糖尿病之间有相互依存关系,糖尿病治疗与牙周疾病治疗相辅相成,临床上同时兼顾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对患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患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7例,随机分为牙周病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在正常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进行13腔卫生宣教、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药物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记录住院天数、治疗前及治疗后三个月的牙周状况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牙周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牙周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牙周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干预能使患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牙周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并能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人牙周病与糖尿病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峰  章锦才 《上海医学》2007,30(11):837-83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根据血糖水平,将120例伴有糖尿病的中老年慢性牙周病患者分为3组,测定各组的牙周治疗需要量指数(CPITN)和牙齿缺失数。再将120例患者分为A、B、C 3组,A组同时进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系统治疗,B组仅进行牙周病治疗,C组仅进行糖尿病治疗,1个月后评定3组患者的牙周治疗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血糖<7.0 mmol/L组的CPITN明显低于血糖7.0~11.0 mmol/L和>11.0 mmol/L组(P值分别<0.05、0.01),血糖>11.0 mmol/L组的缺失牙数则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值均<0.05)。A组的牙周病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存在相关性,糖尿病治疗与牙周病治疗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牙周病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56例同时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A、B、C3组,A组95例为实验组,同时进行牙周病与糖尿病的系统治疗;B、C组为对照组,其中B组23例只进行牙周病的治疗,C组37例只进行糖尿病的治疗.结果:牙周治疗效果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糖尿病的治疗效果A组高于C组(P>0.05).结论:牙周病与糖尿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临床治疗时需两病同治.  相似文献   

5.
426例中老年人牙周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祥 《当代医学》2011,17(2):99-10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牙周病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26名中老年人牙周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病状况及血糖状况调查和临床分析。将患者分为牙周病组和非牙周病组,然后对两组的血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周病组的糖尿病患病率(17.3%)明显高于非牙周病组(11.1%),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人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相关性,糖尿病治疗与牙周病治疗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牙周病与糖尿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14名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根据血糖的高低分成3组并测定它们的CPITN和牙齿缺失数.再将他们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为实验组,同时进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系统治疗,B,C两组为对照组,分别只进行牙周治疗或糖尿病治疗,1个月后对3组的牙用治疗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血糖<7.0 mmoI/L组的牙周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和P<0.01.血糖>12.1mmol/L组的缺失牙数则明显多于对应的两组,P<0.05.A组的牙周病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糖尿病和牙周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治疗和疗效。方法:共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月50例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患者。分组,A组:25例为在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糖尿病;B组:25例自行控制血糖。两组病人均在我科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和半年内牙周病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100%,半年内牙周病复发率4%;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半年内牙周病复发率72%。结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患者,同样的牙周基础治疗后,疗效相对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8.
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情况却常被忽视。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牙周治疗常被忽视的原因有:患者错误的医疗观念和临床医师对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的认识不足。对这类患者牙周治疗的医德要求有:首先临床医师要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正确处理与协调医患关系和科室间关系;最后正确选择牙周治疗方法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调查糖尿病组和普通人群组牙周病的发生率。结果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的发生率高。二者有密切的关系,提示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牙周病的防治:牙周病患者应警惕糖尿病的发生,及时检查血糖。糖尿病患者做牙周手术前应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倪钫  刘海辉  冯叶 《当代医学》2022,28(9):175-177
目的 比较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联合治疗与单独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情况分为A组(糖尿病非慢性牙周病)、B组(慢性牙周病非糖尿病)和C组(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病),各50例.3组均采取对症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基本牙周情况、牙周袋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64例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常规降糖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每组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全牙列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D、AL、PLI、BI、FBG、HbAlc以及hs-CRP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并改善糖代谢,有利于其总体血糖水平控制。  相似文献   

12.
易文  贾洪诚  王璇  刘静明 《北京医学》2012,34(10):897-900
目的评估全口一次性刮治和常规分区段法刮治两种刮治方案对糖尿病伴有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和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15例。A组为接受全口一次性刮治,B组为接受常规分区段法刮治。于基线和治疗后3个月记录牙周健康情况和代谢水平。牙周参数记录包括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代谢参数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A组和B组所有牙周参数和代谢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与出血指数变化相关。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伴有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以及糖代谢水平,且两种刮治方案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荣振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54-55,59
目的研究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泰安市口腔医院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无糖尿病史牙周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时行良好糖尿病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8、12周的斑菌指数(PLI)、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变化,以及研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和空腹静脉血糖(FPG)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牙周临床指标(PLI、PD、CAL、SBI)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的HbA和FPG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8周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有所反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在良好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应用牙周基础治疗.短期疗效与无糖尿病史患者疗效相当,确切而稳定,并能显著改善血糖,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初患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80名2型糖尿病初次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每天做糖尿病体操锻炼45min。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为:理想27例,良好11例,较差2例。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为:理想13例,良好23例,较差4例。二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患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运动锻炼和指导能够更快更理想地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尹高权  王治平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8):917-919,930
目的评估一组中重度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以及代谢控制、患病时间对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中重度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以48名无系统性疾病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PD)、探诊出血指数(BOP)、附着丧失(CAL)。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OP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PPD和CAL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各项临床指标没有明显改变;实验期间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变化:BOP与CAL在罹患糖尿病病史长短不同的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P以及PPD在血糖控制差与血糖控制良好的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并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是有效的,且疗效稳定,不需激进的治疗方式。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史较长的糖尿病并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比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病史短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牙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共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4个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共有732人,抽取其静脉血进行检测,每个受检者各选取6颗代表牙进行研究。结果与非糖尿病比较,糖尿病患者的龈炎和轻、中、重度牙周炎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PD、AL及其缺失牙数(P<0.05)。与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比较,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BI、AL(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家系成员中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牙周炎患病率,其具有较重程度的牙周破坏程度;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具有与其相似的牙周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对种植体龈沟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种植牙手术的106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分为HbA1c<8%组(48例)和HbA1c≥8%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HbA1c比例、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采集入选牙位的龈下菌斑,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6种可疑牙周致病菌数量并统计检出率;分析龈下病菌感染与HbA1c的相关性。结果: HbA1c≥8%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福塞坦氏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数量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bA1c<8%组(P均<0.05);牙龈卟啉单胞菌、福塞坦氏菌和具核梭杆菌与患者HbA1c呈正相关(P<0.05),中间普氏菌与HbA1c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种植体龈下牙周致病菌菌群的繁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状况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100名伴有中、重度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患者在心内科治疗基础上行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仅行心内科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牙周临床指标(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均有好转,血清中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牙周临床指标和血清IL-1β、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改善牙周状况,还可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和水平,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牙周基础治疗后伴有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及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冠心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伴有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心内科常规治疗及牙周治疗组(实验组)和心内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及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变化.结果2组患者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从不同途径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t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dyslipidemia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 METHODS: 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t the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Dental Sciences (College of Dentistry) and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College of Medicine), King Saud University, Riyadh,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from February 2003 to June 2004.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as recruited, and divided into 3 equal groups of 30 subjects, with age and gender matched, and divided as follows: group 1 healthy group: periodontally and systemically healthy subjects, group 2 periodontitis group: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 with no systemic disease, group 3 diabetic group: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laque index, bleeding on probing, probing pocket depth (PPD), and 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 were measured at the time of initial examination. The glycated hemoglobin, total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triglycerid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were also measured. RESULTS: Periodontal parameters (PPD and CAL) were of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 in the diabetic patients, when compared to the periodontitis patients (p<0.05). The total cholesterol, LDL, and triglyceride were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the periodontitis patients than the healthy subjects (p<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had a higher risk to develop advanced periodontal disease than the non-diabetic subjects. It also highlighted the association of dyslipidemia in periodontitis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