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血栓心脉宁片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5例,疗程28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27.20±2.20)μmol/L和(26.59±1.34)μmol/L,而治疗后分别为(10.50±1.10)μmol/L和(15.21±1.17)μmol/L;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88±3.09)mg/L和(21.23±3.22)mg/L,而治疗后分别为(10.29±0.98)mg/L和(15.21±1.17)mg/L。两组治疗后Hcy、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控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3个月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分为同型半胱氨酸达标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未达标组,观察两组入院时及3个月后Hcy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达标组(11.88±2.49)μmol/L,较未达标组Hcy(25.78±7.83)μmol/L明显降低(P〈0.05)。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3月后达标组NIHSS评分较未达标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控制Hcy水平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09 年-2011 年间收治的12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60 例为脑卒中后未发生抑郁的患者,60 例为脑卒中后未发生脑卒中患者,选取60 例相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和抑郁程度评估.比较两组间Hcy 水平差异及Hcy 水平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实验A 组血清Hcy 为23.87±10.67μmol/L,B 组Hcy 为18.42±7.69μmol/L,对照组17.74±6.83μmol/L.B 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 组与B 组、A 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中Hcy 水平随着抑郁评分升高,与HAMD 成正相关(r=0.8932,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cy 升高,且Hcy 水平与抑郁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7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Hcy水平测定,并进一步行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将急性脑梗死组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以及急性脑梗死组中两亚组的血Hcy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Hcy浓度为(21.59±4.7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01±3.6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斑块者血Hcy浓度为(22.35±4.67)μmol/L,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者血Hcy浓度(17.64±2.5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cy血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头体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及对脑梗死的防治。方法:收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对Hcy及脑血管危险因素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血浆Hcy水平在TOAST1型和TOAST2型脑梗死中明显升高。Hcy与传统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明显降低,头体针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Barthel指数,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头体针疗法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能够减轻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43例、无肾病组39例,正常对照组为44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分析各组的血清Hcy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无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cy含量分别为14.79±5.08μmol/L、11.18±2.39μmol/L、10.85±2.21μmol/L。经统计学处理,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c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糖尿病无肾病组的血清Hcy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含量增高,血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观察组1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与对照组4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周期结束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周期结束后血浆Hcy水平下降28%左右。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Hcy水平,能早期预防并及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mm±0.25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mm±0.29mm)明显增厚(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应用日本Hitachi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78例(男42例,女36例)脑梗死患者和76例(男40例,女36例)正常健康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7.3±6.8)umol/L,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9.5±3.6)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及9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28.05±19.67)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5.33±7.32)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其相关因子与CI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空腹采血,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的质量浓度。同时空腹采血测定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及肝肾功能。另选择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I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叶酸、维生素B12的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血浆Hcy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Hcy浓度升高是CI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浓度升高并不是完全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补充叶酸治疗可作为CI及糖尿病患者高Hcy血症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高蛋氨酸饲料喂饲大鼠,同时给予大蒜素、叶酸、维生素B6和B12治疗,第6周末,取血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大蒜素大、小剂量组的血清Hcy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明显低于叶酸对照组和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蒜素大、小剂量组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ET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大蒜素可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效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对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120例孕产妇,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补充叶酸法与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补充叶酸法,对比两组孕妇叶酸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以及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叶酸浓度和血浆Hcy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Hcy水平(9.8±2.5)μmol/L,叶酸浓度为(6.8±1.4)μg/L,对照组的Hcy水平(7.9±1.9)μmol/L,叶酸浓度(8.4±2.2)μg/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病率是5.0%,对照组为18.3%,观察组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能够有效地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马锐  侯焕喜  董少军 《中医药研究》2010,(10):1188-1189
目的探讨美多巴对帕金森病(PD)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的影响。方法检测17例PD病人美多巴治疗前后及3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PD组治疗后Hcy水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P〈0.05);PD组治疗前后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组美多巴治疗前的血Hcy水平与叶酸呈负相关(r=0.692,P=0.015)。结论美多巴可以引起高Hcy血症,其机制并非通过影响体内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杨晓明 《中医药研究》2012,(10):1254-12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血脂水平及降血糖治疗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25例无明确并发症和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脂、血浆Hcy。其中病程3个月内患者43例,进行药物等综合降血糖治疗3个月后再检测以上指标。统计分析血糖控制水平及随访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和Hcy的关系。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血浆Hcy水平较血糖控制差的显著降低(14.10μmol/L±3.92μmol/L vs 15.44μmol/L±4.28μmol/L,P〈0.05);新诊断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4.18μmol/L±2.26μmol/L vs 15.25μmol/L±2.41μmol/L,P〈0.01),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血浆Hcy水平仍较正常人偏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主要与FPG和HbA1c正相关(分别r=0.193、0.274,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升高,良好控制血糖,可以降低血浆Hcy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病因类型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组、轻度升高组和中重度升高组,比较3组危险因素及脑梗死TOAST分型,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对血清Hcy的影响。结果中重度升高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高血压比例、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P均0.05);高血压、维生素B12及叶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有明显影响(P均0.05);中重度升高组LAA分型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密切相关,血清Hcy水平中重度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因类型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5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的健康体检者900例,取两组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循环酶法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进行测定,正常值为5~15μmol/L,15μmol/L即为高同型半胱氨酸,分析对比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6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中男135例,女127例,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24.1±2.9)μmol/L,对照组中有13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中男95例,女62例,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14.7±1.5)μmol/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87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9.1±1.5)μmol/L,470例再发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5.6±3.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治疗时要有效预防患者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6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e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ey含量为22.1±5.9μmol/L,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15.9±4.3μmol。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8%,而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观察组中重度硬化患者占4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8%。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硬化2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2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5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结论:高水平He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高蛋氨酸饲料喂饲大鼠,同时给予大蒜素、叶酸、维生素B6和Bt z治疗,第6周末,取血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大蒜素大、小剂量组的血清Hcy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明显低于叶酸对照组和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蒜素大、小剂量组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ET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大蒜素可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效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观察组1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与对照组4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周期结束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周期结束后血浆Hcy水平下降28%左右。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Hcy水平,能早期预防并及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