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侧犯刁31不同方案超排卯对金黄地鼠子宫内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晌/黄荷凤…//中华妇产科杂志一1999,34(6)一360一362 模仿人类长周期方案,对10只金黄地鼠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一a)预处理后,用促性腺激素(PMSG)超排卵(LA十PMSG组),并以10只单用PM以乡超排卵(PMSG组)和10只自然周期金黄地鼠(对照组)为对照,用透射电镜和光镜对子宫内膜分析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组织学检查显示LA PMSG组子宫内膜成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PMSG组子宫内膜发育明显延迟,发生率高达60%,显著落后于·LA十PMSG组和对照组(P<0.01);超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GnRHa长周期辅助超排卵对小鼠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提高IVF—ET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将36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单纯促排卵组:HMG加HCG:GnRHa加促排卵组:GnRHa加HMG加HCG。促排卵和排卵后24、48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1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1表达对照组呈现强阳性。单纯促排卵组稍弱于对照组.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nRHa加促排卵组弱于前2组,与前两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超排卵药物可以影响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1的表达,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临床妊娠率偏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案超排卵下小鼠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整合素β3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uan HC  Huang HF  Jin F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57-860
目的 以超排卵下小鼠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整合素β3的表达为指标,比较不同超排卵方案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模拟人类超排卵长周期,对小鼠进行超促排卵。根据超排卵方案的不同,按随机表顺序将40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整合素β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nRHa组小鼠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23),GnRHant组和PMSG组小鼠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与PMSG组小鼠相比,GnRHa组小鼠整合素β3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GnRHant组整合素β3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768);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符。结论 与小鼠自然周期相比,3种超排卵方案均使小鼠子宫内膜种植窗期整合素β3的表达明显下降,可能降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单一PMSG超排卵方案相比,GnRHa辅助超排卵方案能明显改善小鼠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而GnRHant辅助超排卵方案则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和单纯促性腺激素(PMSG)超促排卵对分泌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超促排卵动物模型,采用GnRHa+PMSG长方案促排卵,以单用PMSG促排卵和自然周期为对照,在排卵后取子宫内膜,免疫组化定量测定腺上皮细胞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内膜LIF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GnRHa+PMSG组在注hCG后内膜腺上皮细胞ER、PR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率为(88.46&#177;2.51)9/5、(84.71&#177;2.21)9/5,染色强度为(0.415&#177;0.048)AU、(0.454&#177;0.046)AU,均低于自然周期组同期值,分别为(92.36&#177;2.33)%、(87.82&#177;1.22)%和(0.602&#177;0.051)AU、(0.542&#177;0.055)AU(P〈0.01);但高于单纯PMSG组,分别为(82.62&#177;1.63)%、(74.19&#177;1.39)%和(0.366&#177;0.044)AU、(0.364&#177;0.028)AU(P均〈0.05)。RT-PCR显示:GnRHa+PMSG组注入hCG后内膜LIFmRNA表达相对量(1.703&#177;0.549)高于单纯PMSG组(1.535&#177;0.641,P〈0.01),但两者均低于自然周期组(1.959&#177;0.778,P〈0.01)。结论:GnRHa长方案辅助超促排卵可影响子宫内膜性激素受体和LI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内膜容受性有一定影响,但优于单纯促性腺激素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辅以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行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nRHa。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GnRHa ,可明显降低患者FSH、LH、E2等激素水平,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GnRHa ,可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排卵对小鼠着床的影响和中药帮得孕的改善作用。方法:仿照临床超排卵方案,运用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IU,于48h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IU的方法造模。观察妊娠第8天正常组、超排卵组、不同剂量帮得孕组小鼠胚泡着床率和平均胚泡着床点数。伊文思蓝染色观察妊娠第5天子宫内膜血管通透性情况,HE染色观察妊娠第5天子宫内膜蜕膜化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妊娠第5天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超排卵组着床率明显下降(P<0.05),与超排卵组相比,帮得孕各剂量组着床率均明显提高(P<0.05);超排卵抑制小鼠子宫内膜血管渗透性,延缓子宫内膜蜕膜化,抑制子宫内膜MMP-9表达,中药帮得孕则有利于促进子宫内膜血管渗透性、促进内膜蜕膜化、促进MMP-9表达。结论:超排卵可致着床障碍,与超排卵药物抑制血管渗透性、抑制子宫内膜蜕膜化和抑制内膜基质降解有关,帮得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和抵消超排卵这种不良的影响,有利于胚泡成功着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排卵药对小鼠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160只雌性昆明小鼠分为非孕组和受孕组,每组又分为对照组、克罗米酚组(CC组)、单纯促排卵组(HMG HCG组)和GnRHa 单纯促排卵组(GnRHa HMG HCG组)4个小组,每小组20只。各用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促排卵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于用药后24 h和48 h分批处死非孕组小鼠,取子宫做成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受孕组的分组和用药与非孕组完全相同,于非孕组雌鼠处死取材的当天与雄鼠合笼,让雌鼠受孕。于受孕后6.5 d处死孕鼠,观察孕鼠着床情况以及胚胎发育指标。结果非孕组: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3个用药组(P<0.05),3个用药组中,GnRHa 单纯促排卵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腺体发育略优于另外两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孕组:对照组胚胎着床率明显高于用药组(P<0.05),各用药组之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种促排卵方案中,GnRHa 单纯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最小,内膜与间质发育的同步性最好,着床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妊娠结局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不孕不育患者1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7例,观察组给予CC+HMG,对照组单纯给予CC,观察两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及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和血流参数S/D值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92.21%和31.3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血流S/D小于对照组,而自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可显著提高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和子宫内膜厚度,为一项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SD雌性大鼠和超促排卵大鼠生殖器官指数、性激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来探讨阿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生理盐水组、低剂量(0.35 g/100g/d)阿胶组、高剂量(0.7 g/100g/d)阿胶组、低剂量阿胶+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剂量阿胶组+PMSG+HCG、PMSG+HCG组。观察各组子宫、卵巢体重指数。抽取排卵后48 h的血清,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雌孕激素。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各组大鼠子宫内膜ER、VEGF的表达。结果 低、高剂量阿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在子宫、卵巢器官系数和雌孕激素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PMSG+HCG组雌、孕激素水平较生理盐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雌激素水平较PMSG+HCG组高(P<0.05)。ER在生理盐水组和低、高剂量阿胶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阿胶组ER染色强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PMSG+HCG组与生理盐水组E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在生理盐水组和低、高剂量阿胶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VEGF表达主要以强阳性(+++)为主,与PMSG+HCG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低、高剂量阿胶均能提高促排卵大鼠模型子宫内膜的ER,VEGF的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利于激素发挥生理作用,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小鼠月经模型对子宫内膜白细胞周期性变化的研究;月经周期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HOXA11表达的差异;超排卵对金黄地鼠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2-甲氧雌二醇抑制子宫蜕膜化基质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妊娠中滋养细胞融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超排卵和生理水平时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etor,LIF)表达的情况,探讨超排卵是否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超排卵妊娠组(超排卵组)和自然妊娠组(对照组)2组,每组30只,分别选取动情周期当天、合笼后发现阴道栓第2、4、6、8天共5个时间点取小鼠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小鼠子宫内膜LIF的蛋白表达和LIFmRNA的表达。结果超排卵组和对照组LIF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上有相似的规律:即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LIF蛋白和LIFmRNA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增加,继之呈下降趋势,但其峰值在时间上有所不同,超排卵使LIF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表达峰值提前。结论超排卵对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表达有影响,使其表达峰值提前,而白血病抑制因子是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从而可以推测超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负面影响,导致种植后妊娠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注射孕马血清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小鼠超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6周龄F1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同一天的11:00,13:00,15:00,17:00注射PMSG5IU,48h后注射HCG5IU,然后与公鼠合笼;次日晨检查阴栓,阳性者于当日10:00处死取卵,计数受精卵的数量。结果11:00,13:00,15:00和17:00组平均每只获取可用受精卵9.8枚、24.8枚、11.5枚、4.7枚。结论在13:00注射PMSG,48h后注射HCG对小鼠超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超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表达水平,探讨补肾安胎方对超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注射PMSG和HCG造成小鼠超排模型后合笼,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合笼.中药组给予补肾安胎方,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于妊娠第4天(Pregnancy day 4,Pd4)、第五天(Pd5)留取妊娠子宫;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IF蛋白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LIF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显示3组小鼠LIF蛋白表达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RT-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Pd4 LIF表达呈强阳性,Pd5表达下降,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安胎方能协调由于控制性超排卵所致的子宫内膜LIF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75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芬组( C组)、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组( CE组)和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组( CEA组),每组各25例,观察3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PI、RI,临床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CE组和CEA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C组,CEA组的PI值和RI值低于C组和CE组,CE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和CE组,而不良反应显著低于C组和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时,通过加强子宫血流灌注,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路平  郭玉琪 《疑难病杂志》2011,10(3):192-194
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子宫内膜发育的价值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在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32例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Aspirin)组(16例)于月经周期第1~20天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75 mg),周期第5~9天给予克罗米酚(50 mg);克罗米酚(CC)组(16例)仅在月经周期第5~9天用克罗米酚;同时选取具有分娩史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16例),不给予任何激素类药物。检查血浆栓素A_2/前列环素_2(TXA_2/PGI_2)和子宫血流阻力指数(RI)及内膜厚度。结果排卵前1 d Aspirin组血浆TXA_2/PGI_2比值明显低于CC组和对照组(P〈0.05),排卵后10 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前1 d,Aspirin组子宫血流RI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CC组(P〈0.01),排卵后10 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前1 d及排卵后10 d,Aspirin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厚于CC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测子宫内膜发育很有意义,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增加子宫血流量,使子宫内膜增厚,从而改善促排卵治疗时用克罗米酚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6.
薛惠英  左阳花  冯播  苏静  葛环 《重庆医学》2013,(21):2505-2507
目的观察U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252个自然周期中因不明原因子宫内膜生长不良而受孕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隔日1次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直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排卵后给予黄体酮20mg/d黄体支持;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2mg,直至HCG注射日,排卵后给予黄体酮20mg/d黄体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情况,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子宫内膜内血流、内膜下血流分布、生化妊娠及临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内血流和内膜下血流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8仿生物电刺激促进子宫内膜生长,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提高临床妊娠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芬吗通在克罗米芬(CC)促排卵患者中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临床妊娠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不明原因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340例。全部应用克罗米芬,随机应用芬吗通(研究组)、戊酸雌二醇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排卵率、HCG 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排卵后7d 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水平、生化妊娠及临床妊娠率。结果:研究组组病人 HCG 日,子宫 A 型内膜所占比例、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芬吗通纠正克罗米芬促排卵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对提高临床妊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氯米芬(CC)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发育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75例原因不明性排卵障碍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应用不同的药物分为氯米芬组(Ⅰ组),氯米芬 阿司匹林组(Ⅱ组),氯米芬 阿司匹林 补佳乐组(Ⅲ组),每组25例,同时选取25例因男方因素就诊,排卵正常的不孕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病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水平、PI、RI及临床妊娠率.结果:Ⅰ组病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所占比例和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I值、R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Ⅱ组和Ⅲ组病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所占比例、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Ⅰ组,PI值和RI值低于Ⅰ组;Ⅲ组排卵后7 d P水平、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结论:戊酸雌二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氯米芬促排卵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王伟  郝淑娟 《中外医疗》2013,(30):93-93,95
目的观察GnRHa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80例子宫内膜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GnRHa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GnRHa+桂枝茯苓进行治疗,对两组术后盆腔症状、复发及妊娠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盆腔包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月经恢复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血清E2、血清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观察妊娠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腹腔镜手术后,给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GnRHa+桂枝茯苓组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盆腔症状得到有效改善,降低复发率,增加妊娠率。通过临床治疗6个月后,是最佳妊娠时机.若治疗12个月后,仍然未发生妊娠者,可采取辅助性生殖助孕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TAM)与中药促细胞凋亡剂(莪术提取物)联合用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AM、阿拉瑞林(GnRHa)和TAM+莪术油治疗组,治疗4周后观察异位内膜生长情况,切取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SP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后异位内膜体积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减小(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异位内膜的VEGF表达评分较对照组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AM组与阿拉瑞林(GnRHa)组、TAM组与TAM+莪术油组异位内膜VEGF表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结合莪术油可使大鼠异位内膜病灶缩小,病灶VEGF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