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运动关节类整复手法在配合推拿疗法缓解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背痛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3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先应用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应用肘压肋椎关节复位法、上胸椎后伸扳法、扳肩推胸法等作用于骨关节的运动类手法。结果 颈背疼痛明显缓解,颈部转动自如,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消失,呼吸自如,一侧上肢后外侧放射痛或麻木感消失26例。上述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疲劳后仍有肩背部不适感,颈项转动时有轻微牵扯感10例。上述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仍有颈背疼痛,转动失灵,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2例。结论 运动关节类手法有利于恢复胸椎小关节正常的应力平衡,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脊椎病中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表现局部胸背或胸部疼痛,胸廓压迫挤压感,甚至引起相关内脏器官的症状;体查可有单个或多个棘突后突或偏歪,局部压痛。据临床观察,高位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多为后突型错位,在选择治疗方式上首选手法复位,以采用坐位扳肩膝顶复位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谢维琪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54-1355
脊椎病中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表现局部胸背或胸部疼痛,胸部压迫挤压感,甚至引起相关内脏器官的症状;体查可有单个或多个棘突后突或偏歪,局部压痛。据临床观察,高位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患多为后突型错位,在选择治疗方式上首选手法复位,以采用坐位扳肩膝顶复位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最佳手法治疗及其机理。方法对 40 8例确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40 8例患者治愈 3 64例 (89.2 2 % )、显效 2 8例 (6.86% )、好转 16例 (3 .92 % ) ,总有效率10 0 %。结论双拇指对推手法复位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最佳手法 ,疗效确切、迅速 ,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抱肩提抖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门诊确诊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后再施抱肩提抖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次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治疗前两组数据(7.04±1.21)分/(6.93±1.15)分(P0.05),具备可比性;第1次治疗后两组VAS对比,(4.27±2.25)分/(5.63±2.42)分(P 0.05),且治疗组能较快改善患者症状。治疗3次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VAS对比为(2.33±1.02)分/(3.87±1.23)分(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辅以抱肩提抖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见效快,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9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旋转复位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90例。结果:经1~3次治疗复位后治愈7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9%。结论: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  相似文献   

7.
由于椎间盘及韧带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创伤,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破坏了脊柱胸椎的内外平衡,导致单个或多个椎体及相应胸椎后关发生轻度位移改变,使相应的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或失常,称为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对一些症状较轻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患者经手法及微型松解术结合治疗有效。但对于一些病程长,疼痛范围较广的患者经小切口松解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对39例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在单纯手法复位或理疗加手法复位失败后,改用小关节阻滞加手法复位,1次/d。结果1次治愈34例,2次治愈5例;1次治愈率87%(34/39),总治愈率100%(39/39);提示局部阻滞配合手法复位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除痛迅速、小关节复位较易成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对39例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在单纯手法复位或理疗加手法复位失败后,改用小关节阻滞加手法复位,1次/d。结果1次治愈34例,2次治愈5例;1次治愈率87%(34/39),总治愈率100%(39/39);提示局部阻滞配合手法复位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除痛迅速、小关节复位较易成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相比对照组的85.7%有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 Gill量表评定病人疼痛方面,治疗前两组病人的PPI、VAS、PRI评定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相比单纯使用推拿手法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有效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季冰天 《现代康复》1999,3(9):1132-1133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推拿治疗的途径。方法:12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采用定位斟扳法治疗。结果: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后,临床治愈率67.5%.总有效率为98.1%。结论:定位斟扳法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关键性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易学,疗效显,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推拿治疗的途径。方法:120 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结果: 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后, 临床治愈率67 .5 % ,总有效率为98 .1 % 。结论:定位斜扳法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关键性治疗方法, 具有简便易学,疗效显著,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手法调整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所致非典型性跟痛的疗效。方法对23例骶髂关节紊乱所致非典型性跟痛患者,采用腰椎斜扳法、过伸扳法或(和)髋关节摇转法纠正骶髂关节紊乱,必要时配合本体促进法和静力拉伸放松肌肉。结果 21例患者经1次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治疗3d后复发,再次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10d内经3次治疗后反复发作2个月。结论骶髂关节紊乱所致青少年跟痛是一种典型的脊柱相关疾病,经仔细检查,明确髂骨旋转方向并予以恰当整复,可即刻痊愈。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永庆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65-2065
由于椎间盘及韧带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创伤,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破坏了脊住胸椎的内外平衡,导致单个或多个椎体及相应胸椎后关发生轻度位移改变,使相应的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或失常、称为胸椎后关节炎紊乱症。对一些症状较轻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患经手法及微型松解术结合治疗有效。但对于一些病程长,疼痛范围较广的患经小切口松解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中药消定膏外敷,治疗组运用双手重叠按压法、旋转复位法、扩胸顶背法复位后配合中药消定膏外敷。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高达9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超短波及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120例。1资料与方法 资料:均经X线检查证实,其中关节增生不能屈曲52例,骨质疏松井关节增生,不能行走68例。治疗方法:自我手法按摩患处关节15min,扶床蹲下起立及跑车运动各 15min后,用超短波治疗,微温量 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结果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关节肿胀消除,行走自如,天气变化或劳累时无明显影响者83例。临床疗状及体征有改善,气候变化或劳累时仍有不适及疼痛者34例。有效率达98.7%,3个疗程治疗后,…  相似文献   

17.
高相晶 《家庭护士》2009,7(1):11-12
[目的]分析颈椎病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颈椎病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颈椎病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以31岁~44岁年龄段为主(占44.68%);女性病人发生率较高(占44.78%);在临床各类型颈椎病中分布无明显差异;在长期从事低头或伏案工作的颈椎病病人中发病率较高(占51.16%);发病几率随病程逐渐增高,其中病程>1年合并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达58.62%.[结论]颈椎病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年龄、性别、病程、职业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针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小关节、肋横关节、肋椎关节由于扭挫或长期姿势不良而导致骨关节关系失衡,以背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也是导致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手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2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0年我科用推拿并超声中频电疗法治疗 80例胸椎关节紊乱症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组共 80例,男 53例,女 27例;年龄 18~ 63岁,平均 41.2岁;病程 1~ 8年。 方法:( 1)推拿疗法:对于上段胸椎关节紊乱患者,先嘱患者俯卧硬板床上,自然放松。医生先用滚、揉、摩等手法作用于背部脊柱两侧,再嘱患者端坐矮凳上,双上肢下垂或置于胸前。医生端坐于患者身后高凳上,双手自患者两肩外侧环抱患者上胸,双掌交叉相握置于患者胸骨上方。嘱患者略后仰上身背靠医生右膝,头置于医生右肩。医生上身略前俯,右膝顶住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膝顶法整复胸椎小关节错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1—12收治的16例胸椎小关节错位的患者,采用膝顶法对胸椎小关节错位进行整复,入选病患经X线检测,排除其他类病症。经膝顶法治疗后,观察错位胸椎小关节的整复效果。结果 16例胸椎小关节错位患者经膝顶法治疗后,有14例患者错位胸椎小关节得到复位,2例患者错位的胸椎小关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采用膝顶法整复胸椎小关节错位的临床效果显著,极大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有效提高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