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Maxim.根的生药特征,明确其鉴别特征,为刺五加药材鉴定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药性状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结果:明确了刺五加根的性状特征、粉末特征。结论:本研究为平凉道地药材刺五加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种质和环境对刺五加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质和产地环境对刺五加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国东北11个不同产区种质种植在同一产地、同一产地种质种植11个不同产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刺五加药材质量。结果:同产地不同种群的种质对刺五加药材质量的影响较大,而不同产地种质对药材质量影响较小;刺五加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存在适宜产地的边缘效应。结论:在黑龙江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山区种植刺五加在某种程度上可提高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丽娟  张清波  张树杰 《中成药》2001,23(11):781-783
目的:对3种不同产地的刺五加药材进行指纹谱(HPLC-FPS)比较研究。方法:以宁安刺五加药材为分析对象。选择适宜的条件。建立3个刺五加药材样品的指纹图谱。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好的重现性;不同产地的刺五加药材共有峰面积的比值有一定的差异。结论: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简便快速鉴别区分不同来源的刺五加药材。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浸膏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五加浸膏中芦丁的含量。刺五加浸膏是用刺五加药材作原料 ,75%乙醇回流提取制成的浸膏剂 ,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 ,在 2 0 0 0年版药典中刺五加浸膏没有含量测定项。由于用于制剂的刺五加药材的用药部位不同 ,造成浸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因此作一测定其含量的方法是必要的。因此 ,我们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所含黄酮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现作一介绍。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药UV— 1 6 0 A紫外分光光度仪 (日本岛津 ) ;芦丁对照品由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刺五加浸膏样品由黑龙江省燎原技术开发公司提…  相似文献   

5.
刺五加茎最适采收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仪器与试药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600Pump,waters 996 DAD);Dimansil钻石C_(18)(4.6mm×150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HPLC级,美国迪马(DIKMA)试剂公司;水:娃哈哈纯净水,其余试剂为分析纯。刺五加苷B、绿原酸、异秦皮啶、咖啡酸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刺五加苷E,自制。光谱及色谱测定纯度在98%以上;不同季节刺五加茎样品采自黑龙江省密山市郊区4年生刺五加,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鉴定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  相似文献   

6.
刺五加根和茎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刺五加不同部位提取条件的差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不同因素对提取刺五加根和茎中总黄酮的影响程度。结果:提取刺五加根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5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3h,料液比为1:20;而提取刺五加茎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5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h,料液比为1:20。结论:提取刺五加根和茎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不同的,这与刺五加药材不同部位的生物结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根茎和茎有效成分季节积累规律,从而确定出优质药材性别类型和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RP-HPLC色谱法检测刺五加苷B、绿原酸及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含量。结果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的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相似。长花丝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和绿原酸含量大于短花丝刺五加,特别在花期前(7月中旬)表现更加明显。异嗪皮啶的含量相反,短花丝类型高于长花丝类型。结论长花丝刺五加优于短花丝刺五加,春季和秋季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组织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刺五加合理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根茎、茎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木质部、韧皮部不同药用组织刺五加苷B、绿原酸及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含量,并测定韧皮部所占成分的比例.结果 刺五加药材中根、根茎和茎中各种成分含量相近,且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结论 不同用药部位根、根茎和茎及不同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可共同入药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E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含量.YMC C18(150×4.6 mm,5 μm)色谱柱,以0.1%磷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方法.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刺五加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Langendorff法与微电极技术研究刺五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心律失常与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刺五加浸膏(1.2~2.4mg生药/ml)使室颤和室速发生率明显下降,使正常窦律时间增加,并可使异常动作电位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药材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了刺五加药材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Zorbax SB-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40℃,流速:1.0 m l/m in,分析时间:90 m in。结果共标示出刺五加药材指纹图谱中24个共有峰。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测试软件,以夹角余旋为测度,测得10批刺五加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在0.90~1.00之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刺五加药材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有效控制刺五加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刺五加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及比较不同产地刺五加中有效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确定提取溶媒,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溶媒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量。结果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的5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黑龙江产的刺五加所含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量较高。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不同产地刺五加药材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水煎煮提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林辛  倪键  玄律  窦津晶 《中成药》2011,33(2):240-245
目的:以Fick's第一定律为基础,建立中药刺五加水煎煮提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讨论中药刺五加水煎煮提取过程中药材颗粒粒度(σ1)、溶剂倍量(M)和提取时间(t)与刺五加药材有效成分浸出量之间的关系.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水煎煮刺五加苷B和E含量,将测定结果代人数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刺五加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的自然对数随时间、溶剂倍量的自然对数变化成良好线性关系,最终建立溶质、浓度(CB)模型R为刺五加充分吸收水分与干质量之比.结论:本公式符合工业生产实际,但温度条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潘海峰  李艳荣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136-1138
 目的 建立刺五加药材根和茎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 指纹图谱及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选择不同产地刺五加根(6批)和茎(10批),用Diamonsil C18(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含2.5%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 nm,柱温为25 ℃,流速为0.8 mL·min-1,分析时间为150 min。结果 不同产地的刺五加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差别较大;刺五加药材根中共标示出6个共有峰,茎中8个共有峰。结论 从整体上显示刺五加根和茎的特征,为刺五加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年限、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刺五加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为合理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采收年限、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刺五加不同器官中的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四年生铁西产的刺五加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在阴干、晒干及60℃烘干3种加工方法中,以晒干的效果较好.结论:为考察刺五加药材质量优劣提供了内在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辅助萃取葛根和刺五加微观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娟  沈平孃  沈永嘉 《中草药》2004,35(1):31-33
目的 研究微波辅助萃取葛根和刺五加的微观机制。方法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葛根和刺五加药材细胞内液泡膜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微波辅助萃取与传统提取对液泡膜的影响是不同的。结论 微波辅助萃取工艺较传统提取工艺更易使细胞内的有效物质溶出。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在临床和制药行业具有广泛应用。由于受到野生资源量的限制,必须加快刺五加的品系繁育和人工栽培。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代谢标识物鉴别相结合的最新研究技术,对不同性别类型的中药刺五加进行区分,力求解决中药材刺五加遗传背景复杂、不同性别类型药材的鉴别困难的问题。结果发现11个次生代谢产物贡献于两个不同性别类型的刺五加,可视为区分刺五加性别类型的生物标记物。这些生物标记物主要包括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有机酸类,它们均是与刺五加治疗作用相关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这些有重要价值的次生代谢物中,黄酮、蒽醌和有机酸在短花丝类型刺五加中高表达,而香豆素、萜类在长花丝类型中高表达。因此,通过监测这些高表达的代谢物,可选择性地栽培具有较高药用相关成分的刺五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线叶龙胆进行植物来源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定。结果:不同产地供试药材均为同一种植物线叶龙胆,其药材性状无明显差别;全草粉末中均含有念珠状增厚的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花粉粒和花柱碎片;叶(花)表皮细胞多为矩形,排列整齐规则;经薄层色谱检测,药材提取物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显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药材无明显差异,其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可知,不同产地的线叶龙胆中均含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对五加皮、香加皮和刺五加,在供应和使用上都存在混用现象,不是用香加皮冒充五加皮,就是用刺五加代替五加皮。2005年版《中国药典》就已明确列出,五加皮、香加皮和刺五加是3种不同的药材。虽名称相似,但功能主治各不相同。现从来源、性状、成分和功能主治上对3种药物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刺五加不同采收年限、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年限、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刺五加工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为合理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采收年限,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刺五加不同器官中的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四年生铁西产的刺五加工总黄酮含量最高。在阴干、晒干及60℃烘干3种加工方法中,以晒干的效果较好。结论:为考察刺五加药材质量优劣提供了内在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