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抽取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连续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91-1494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要点。方法:以该院儿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两组患者均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光疗和服药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过程中胆红素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LP、ALB及GLB的血清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8%VS 76.6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3%VS 36.67%,χ2=11.2,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3 d、7 d,观察组T-BILI和I-BIL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肝功能指标亦无组间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以防止红臀、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患儿、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轻度的皮疹,患儿停止蓝光治疗之后则皮疹缓解,未见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着显著的疗效,并能够显示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其疗效明确、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6 d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胆红素水平两组患儿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改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用双歧杆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的116例产科足月分娩(孕周≥37周)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8%和87.93%,治疗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3、5 d时治疗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治疗提高了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了黄疸症状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3)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黄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稀便、褐色便、≥5次/天的大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对治疗前后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药物发挥药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77.58%,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药物发挥药效时间与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提高疗效,并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鹤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方式分为蓝光组和联合组,各55例。蓝光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联合组在蓝光组基础上增加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和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联合组经皮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经皮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也显著低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均有所增长,但联合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增长值均显著高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和蓝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茵栀黄口服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退黄速度,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尽快恢复正常,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者117例作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茵栀黄口服液组)、B组(蓝光照射治疗组)及C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均为39例,观察1周后各组患儿的胆红素降低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自第2天至1周后其患儿胆红素水平及总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茵栀黄口服液组及蓝光照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单纯蓝光照射治疗组的胆红素水平稍低于茵栀黄口服液组,两组间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较好,相关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均单独予以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临床治疗时,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使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提高患儿临床治疗安全性,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5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已确诊合并黄疸,采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施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有效率、血清胆红素变化、心肌酶水平、黄疸消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继而探究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变化、心肌酶水平、临床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缓解胆红素异常,稳定T淋巴细胞变化,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光疗,疗程7天。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1);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患儿显效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患儿治疗第5d,胆红素水平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茵栀黄口服液与常规治疗配合应用,可加速胆红素排泄,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对总体有效率改善情况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朝亮 《光明中医》2020,(3):332-334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对比2组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2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TL)、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胆碱酯酶(CHE)、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黄散熏蒸联合捏脊、推拿治疗湿热蕴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湿热蕴蒸型病理性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降黄散熏蒸联合捏脊、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5 d。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免疫球蛋白(Ig)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记录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IgA、IgG、IgM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值均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降黄散熏蒸联合捏脊、推拿治疗湿热蕴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退黄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疗法,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比较2组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5%,对照组为8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为5.62%,对照组为13.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有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缓解,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对湿热郁蒸型胎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90例,其中单纯光疗组30例(A组)使用蓝光毯治疗,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30例(B组),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30例(C组),疗程为5d。治疗结束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并做出疗效判断。结果:治疗5d后三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与单纯光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案治疗第3d及第5d较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浓度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大便次数高于其他两组,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有25.1%的患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5次,该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皮疹的发生率高于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P<0.05),但是和单纯光疗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湿热郁蒸型胎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铁、铜、锌离子的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86/86)和80.2%(69/86),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分别为80.2%(69/86)和52.3%(45/86),观察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患儿中,有28例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轻度腹泻症状,占32.6%,主要表现为多次少量稀便或稀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两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的血清铁、铜、锌离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的消退,纠正微量元素代谢紊乱,降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