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诊治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7-05行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治疗的34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5±0.4)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3.2±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2.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具有双重优势,既能提高诊断率,又能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治价值。方法对19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并取滑膜病理送检,同时行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及痛风石清理,大量生理盐水关节冲洗。术后常规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及功能锻炼,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5例术前诊断不明确者术后确诊为痛风性膝关节炎,14例术前初步诊断为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术中确诊。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6~15个月,术后膝关节疼痛VAS平均得分明显低于术前;手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可作出明确诊断,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临床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诊断与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为16例(17个膝关节)急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滑膜刨削切除、半月板及关节软骨表面尿酸盐结晶体刮除,关节冲洗,合并的半月板、关节软骨等关节内结构损伤一并处理。术后常规服用降血尿酸药物、早期功能锻炼。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患者术后关节肿痛及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6~36个月,效果满意。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90.2±3.2)分。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及滑膜切除术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见效快、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膝关节镜技术对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确实可靠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的治疗由于所需时间长、易复发和术后功能恢复差等特点,一直是关节外科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相关的病例报道很多,但对手术技术细节的全面探讨并不多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冲洗、置管,术后持续大流量灌洗治疗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技术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的方法治疗的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8-81岁,平均(48.07±14.56)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度、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14例患者平均随访(24.18±12.60)个月(3-45个月)。膝关节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平均伸直度分别为5.71°±5.29°、3.57°±3.49°和1.14°±1.50°;平均屈曲度分别为85.77°±33.32°、95.01°±25.12°和116.79°±11.43°;VAS评分分别为(8.64±0.97)分、(5.43±1.80)分和(1.14±1.19)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51.93±10.86)分和(89.07±4.99)分。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复发。t检验结果: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的伸屈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的伸屈度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冲洗、置管,术后持续灌洗治疗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膝的症状及功能,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术后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8月-2009年11月,收治41例46膝痛风性膝关节炎男性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42岁。单侧36例,其中左侧22例,右侧14例;双侧5例。首次发作8例,反复发作33例。病程2个月~20年,中位病程6年2个月。术前膝关节伸直(4.88±6.22)°,屈曲(93.95±35.33)°,膝关节活动度为(87.79±35.19)°;Lysholm评分为(63.2±11.7)分。32例血尿酸增高。术前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27例,14例诊断为其他疾病。11例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30例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加术后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术后均接受正规内科抗痛风治疗及饮食控制。结果结合关节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患者均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术后1例1膝发生关节腔内出血,行关节镜下血肿清除术后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126个月,平均50个月。术后15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6.8±5.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4,P=0.000)。膝关节伸直(1.16±3.91)°,屈曲(125.93±18.65)°,膝关节活动度为(126.86±16.33)°,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13例14膝复发,总复发率为30.4%(14/46);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病时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均较术前改善。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可彻底清理尿酸盐结晶体,且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配合内科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可有效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复发,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的34例单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6个月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分别为(2.8±1.1)分和(83±4)分、(1.4±1.0)分和(92±3)分,明显优于术前的(6.9±1.1)分和(64±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例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关节内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3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症状复发,与饮食控制不良相关,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关节镜清理术对非典型性膝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技术结合碳酸氢钠及生理盐水交替对冲灌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对冲灌洗治疗的24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6个月血尿酸值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患者主观满意度:优16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3%(20/24)。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及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痛风复发4例,均与术后未严格控制饮食有关。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碳酸氢钠及生理盐水交替对冲灌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短期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众所周知痛风性关节炎必须采用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成熟,将其运用于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同样可以获得肯定的疗效,但关节镜治疗急性发作,甚至初次发作的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报道鲜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单膝痛风性关节炎60例,随机分为3组:药物治疗组20例,采取标准药物治疗;关节冲洗组20例,行关节腔冲洗术+标准药物治疗;关节镜治疗组20例,行关节镜清理术+标准药物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情况(ROM)及Lysholm评分。结果:全部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药物组复发6例,冲洗组复发3例,关节镜组无复发;关节镜组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关节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患膝关节静息VAS疼痛评分、患膝关节ROM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和关节冲洗组(P<0.05);各组间治疗后7 d的患膝Lyshol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治疗组治疗后14、30、90 d的患膝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和关节冲洗组(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具有起效快、效果持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作为标准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15-07采用关节镜治疗的11例(13膝)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采用前内、前外、后内、后外入路,清理各个间室尿酸盐沉积,充分冲洗减少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术毕关节腔各注射1支玻璃酸钠与得宝松,之后3周每周注射玻璃酸钠1次。结果术后住院3~5 d,无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24)个月。患膝肿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跛行及明显关节不稳,行走、下蹲功能无明显障碍。1例合并腘窝囊肿者术后1.5年囊肿复发,关节功能活动良好,予以非手术治疗。术前Lysholm评分为(35.46±14.13)分,末次随访时增加至(80.08±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15,P0.001)。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可迅速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同时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痛风性膝关节炎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2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作膝关节镜检查观察其镜下表现,多点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将水肿增厚的滑膜和尿酸盐结晶尽可能清除,彻底冲洗。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常规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结果术前9例误诊为其他关节炎者术中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13例术前拟诊痛风性关节炎术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22例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明显,HHS评分由术前10~58(43±8.3)分到末次随访时提高到80~98(90±4.6)分,疗效评定:优9例,良13例。结论关节镜手术能较直观诊断痛风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背景:临床上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并不少见,仅靠内科治疗效果可能欠佳。关节镜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但其在痛风性膝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有待评估。目的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方法:回顾性统计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痛风性膝关节炎并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结果:19例(26膝)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检及病理明确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的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显著改善(P<0.01)。所有病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血尿酸水平、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均显著下降,且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仍保持显著好转。仅2例因饮食控制欠佳暂时复发,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结论:膝关节镜在缓解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短期疗效良好,可以辅助痛风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加强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21例PCL损伤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1 ~56岁,平均35.6岁.关节镜下采用单束异体韧带重建,术中加用3根“5”号爱惜邦缝线加强固定.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以及应力位X线片测量比较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后向松弛度. 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12 ~ 35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为120°~ 140°,平均126°.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IKDC分级:A级7例,B级12例,D级2例;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平均(65.8±3.7)分提高至(92.8±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30,P<0.001).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70.3±2.7)分提高至(95.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10,P<0.001);膝关节后向松弛度从术前平均(12.5±4.3) mm减少至(4.6±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0,P<0.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加强技术治疗PCL损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检查、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笔者自2014-01—2016-01采用膝关节镜检查、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22例(26膝)KOA,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KSS评分。结果 22例(26膝)均获随访6~24(16.26±5.23)个月。末次随访KSS评分、V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疗效按照KSS评分评定:优9例,良10例,可4例。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KOA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少,住院院时间短,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痛风性膝关节炎在内科治疗后仍反复发作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关节腔清理术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经内科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31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的关节腔清理术等。术后坚持正规的降尿酸治疗,对术中难以彻底清除的尿酸盐结晶结合术后短期冲洗,对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术后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镜表现为特异性的白色团块状物质沉积在滑膜、软骨和其他关节内结构的表面。术后31例切口甲级愈合,随访12—24个月中全部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前曾给予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体温明显升高,患者术前和术后12月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21.42,P〈0,01)。结论关节镜手术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术前曾给予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在术后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关节镜下手术对于无意向或不宜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中重度骨关节炎的治疗目的和优势。方法笔者自2001-10—2014-10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540例(644膝),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ysholm功能评分评判患者满意度。结果 540例(644膝)术后获得随访0.5~12(9.4±1.2)年。X线分级Ⅲ级:术前Lysholm评分(48.0±4.0)分,术后Lysholm评分(83.4±5.1)分,术前VAS评分(7.6±1.2)分,术后(2.6±1.6)分,术后Lysholm评分(t=119.035,P0.001)、VAS评分(t=54.486,P0.00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分级Ⅳ级:术前Lysholm评分(38.6±3.5)分,术后Lysholm评分(78.6±3.8)分,术前VAS评分(8.4±1.0)分,术后(4.2±1.6)分,术后Lysholm评分(t=100.654,P0.001)、VAS评分(t=28.938,P0.00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手术能够有效去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机械性致痛因素和部分炎性致痛因素,只要把握好适应证,明确关节镜治疗的目的和患者的诉求,就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单纯痛风性膝关节炎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探讨关节镜冲洗清理术在其诊治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37例(45膝),给予常规关节镜关节腔清理冲洗,术后控制饮食及降尿酸治疗,其中男30例,女7例;年龄24~61岁,平均40.3岁;右膝24膝,左膝21膝。应用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西安大略和麦柯玛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膝关节活动度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症状及患膝功能状况。结果 37例患者经膝关节镜清理冲洗、关节液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痛风性膝关节炎。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VAS评分、WOMAC指数显著低于术前,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出现短暂复发(与饮食控制不良有关),治疗优良率为94.6%。结论痛风性膝关节炎发病率相对较低,误诊率较高。关节镜清理冲洗术使得早期诊断明确,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痛风性膝关节炎的关节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关节镜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和近期疗效。方法:24例患者膝关节镜下多点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将水肿增厚的滑膜和尿酸盐结晶尽可能清除,彻底冲洗。术后常规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临床随访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术前10例误诊为其他关节炎的术中确诊,24例病理检查都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术后随访3~26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明显,HHS评分由术前平均41分(10~58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平均92分(80~98分)。结论:关节镜手术能较直观诊断痛风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朱元莉  蔡聪  刘常宇  朱皓  肖骏 《骨科》2017,8(4):253-25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术后置管持续灌洗治疗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和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24例病例资料,病人均为单膝关节发病,左膝14例,右膝10例;男22例,女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行置管持续灌洗治疗约1周,常规抗感染、镇痛,并服用降血尿酸药物,于拔除引流管后早期行常规功能锻炼.比较病人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3~18个月的随访.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的(6.8±3.1)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病人术后各时间点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术前的(42.7±2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末次随访,共有3例病人出现症状复发,均与饮食控制不良相关,给予相应口服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后,症状明显好转.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关节镜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效果,配合术后置管持续灌洗治疗对加强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概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8):1644-164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患者,其中65例完全断裂,13例部分束支断裂,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5~24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34±0.521)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22±1.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后1周(75.37±6.79)°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35.43±8.56)°,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0.24±2.7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62.68±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5.12±7.2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89.42±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重建ACL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运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髌股关节炎患者38例(42膝),根据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标准综合评定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19.6±8.6)个月。VAS评分术前(79.22±10.46)分,术后3个月(11.24±3.25)分;Lysholm评分术前(32.1±3.1)分,术后3个月(72.0±4.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3膝)患者有轻微疼痛,其余患者疼痛消失或者明显减轻。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