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70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单纯型HSP 50例,合并紫癜性肾炎(HSPN)20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儿童血清补体C1q、RBP及尿mAL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1q、RBP及尿mAL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对HSPN患儿血清补体C1q、RBP及尿mALB单项检测阳性率及联合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组及HSPN组血清补体C1q水平均升高,HSPN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S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HSP组比较,HSPN组血清RBP及尿m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SP组尿m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R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血清补体C1q、RBP及尿mALB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补体C1q、RBP及尿m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但三者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补体C1q、RBP及尿mALB联合检测在儿童HSP早期预示肾损伤中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化疗的63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LT、FIB、D-D水平及观察组治疗前后PLT、FIB和D-D水平的变化;分析NSCLC患者临床特征、凝血功能与患者生存期和领后的关系。【结果】(1)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LT、FIB、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观察组治疗后PLT、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化疗后CD3+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3)Log-Rank生存比较显示肿瘤大小、淋巴转移、TNM分期、PLT、FIB和D-D均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和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D、FIB是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往往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激活,PLT、FIB和D-D含量与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于评价NSCLC患者预后和生存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用于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和肾内科收治的9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53例DN患者作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者PLT、PDW、MPV、Fg、D-D、FDP等,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Fg、D-D、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T、PDW、MP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g、D-D、FDP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666、0.785。结论 检测Fg、D-D、FDP对DN患者早期肾损伤和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活动度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胱抑素-C(cys 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在两院就诊的154例HSPN患儿纳入HS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疾病活动度将154例HSPN患儿分为HSPN急性期组(82例)和HSPN缓解期组(72例)。比较HSPN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清cys C、IL-6、TNF-α、肌酐(Scr)、纤维蛋白原(Fbg)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ys C、IL-6、TNF-α、Scr、Fbg、24hPro预测HSPN的价值。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HSPN患儿的血清cys C、IL-6、TNF-α、Scr、Fbg及24hPro水平;分析cys C、IL-6、TNF-α与Scr、Fbg、24hPro的相关性。【结果】HSPN组患儿cys C、IL-6、TNF-α、Scr、Fbg、24hPr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显示,cys C、IL-6、TNF-α、Scr、Fbg、24hPro预测HSP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829、0.813、0.943、0.973、0.949,敏感度分别为0.578、0.844、0.805、0.890、0.844、0.857,特异度分别为0.838、0.800、0.775、0.863、0.937、0.950。HSPN急性期组患儿cys C、IL-6、TNF-α、Scr、Fbg、24hPro水平显著高于HSPN缓解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ys C、IL-6、TNF-α与Scr、Fbg、24hPro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 C、IL-6、TNF-α水平与HSPN的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价HSPN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骨膜蛋白(POSTN)、多配体蛋白聚糖4(SDC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治的122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根据是否并发肾损害分为HSPN组74例和HSP组48例,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POSTN、SDC4水平;分析血清POSTN、SDC4水平与HSPN患儿发病年龄、性别、血脂、凝血功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OSTN、SDC4水平对HSPN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HSPN组患儿血清POSTN、SDC4、24 h尿蛋白定量与体质量比值、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HSP组和对照组,HSP组患儿血清POSTN、SDC4、24 h尿蛋白定量与体质量比值、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脏病理分级的HSPN患儿血清POSTN、SD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血清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对收治的124例HS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急性期PLT、MPV、PCT、PDW、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并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组与非HSPN组D-二聚体水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持续高水平的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与HSP的肾脏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纤维蛋白原、vWF及D-二聚体与肺癌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倩雄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291-292,29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水平与肺癌及其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肺癌患者FIB、vWF:Ag及D-D水平,分析在不同FIB水平以及有无转移状况下肺癌与此3种指标的关系。结果肺癌组FIB、vWF:Ag及D-D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FIB升高组vWF:Ag及D-D水平明显高于FIB正常组(P0.01),有转移组FIB、vWF:Ag及D-D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化疗后4组FIB、vWF:Ag及D-D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FIB升高组和有转移组FIB、vWF:Ag及D-D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P0.01);FIB、vWF:Ag及D-D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血浆FIB、vWF及D-D水平可用作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判断以及对患者病情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D-二聚体(D-D)与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为HSP患儿的早期抗凝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84例HSP患儿的血D-D、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等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门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中血D-D的阳性率为64.3%,尿mAlb、α1-M阳性率分别是59.5%、2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异常组血D-D、尿mAlb和α1-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常规正常组血D-D、尿mAlb和α1-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异常组尿mAlb和α1-M含量与尿常规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血D-D异常者有53例(98.1%)尿mAlb和α1-M异常,30例血D-D正常者只有1例(3.3%)尿mAlb和α1-M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P患儿机体高凝状态易并发肾损害,早期给予抗凝治疗,对预防过敏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肾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MI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入院体检的10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心功能(Killip)分级(Ⅱ~Ⅲ级为不佳)、肾功能状态(尿蛋白定量≥150mg/24h为异常)及并发心血管事件风险(GRACE危险评分>140分为高危)的患者hs-CRP、D-D水平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不佳者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良好者(P<0.05);肾功能异常者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5);心血管事件高危者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心血管事件中低危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hs-CRP、D-D水平与Killip分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及GRACE危险评分结果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hs-CRP、D-D水平与其心、肾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关系密切,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D-二聚体和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2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为观察组,以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OXA方案治疗观察组1、2、3个疗程后的疗效及两组对象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CyclinD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随着疗程的增加,患者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癌晚期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DP、CyclinD、HSP70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1例,血液学毒性1例,周围神经毒性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1.54%(3/26)。随访1年,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个月。【结论】OXA方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有明显的效果,其作用可能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CyclinD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半乳糖缺乏免疫球蛋白A1(Gd-IgA1)联合检测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确诊的105例首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按照HSP是否累及肾脏将患儿分为HSPN组及无肾炎组(HSP组),同期选择在该院体检的5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C组)。收集3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及尿液中IGFBP-3、Gd-IgA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GFBP-3、Gd-IgA1对HSPN的早期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N早期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NC组相比,HSPN组及HSP组的IgA、IgG、补体C3、IgA/C3、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光抑素C(CysC)、血肌酐(sCr)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HSPN组与HSP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及HSP组血清IGFBP-3、G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人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另选取80例轻症MPP患儿作为轻症组,根据患儿病情转归情况将重症MPP患儿分为好转组(n=53)和恶化组(n=2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研究对象血清FIB、TSP-1水平,Pearson法分析FIB、TSP-1水平与肺炎严重指数(PSI)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IB、TSP-1对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轻症组MPP患儿比较,重症组MPP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PSI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FIB、TSP-1水平较轻症组患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患儿血清FIB、TSP-1表达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恶化组MPP组患儿血清FIB、TSP-1表达水平及PSI评分比轻症组MPP患儿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IB、TSP-1联合预测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1.13%,曲线下面积为0.920。【结论】重症MPP患儿血清FIB、TSP-1水平明显升高,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潜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其病情状态、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AL患儿依据小儿AL的诊疗标准分为初诊组、化疗缓解组、复发组,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其血浆D-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其FDP、FIB水平,观察各组血浆D-D、FDP及FIB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初诊组、复发组患儿血浆D-D、FDP及FI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化疗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组比较,化疗缓解组患儿血浆D-D、FDP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复发组上述指标则显著升高(P0.05);与化疗缓解组比较,复发组上述指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儿在初诊、复发时D-D、FDP及FIB水平显著升高,化疗完全缓解时则降为正常,说明AL初诊、复发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有继发纤溶亢进;而随着化疗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提示小儿AL血浆D-D、FDP及FIB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其病情判断、化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周鑫  丁巍  韩正刚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30-232,23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脂蛋白a、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60例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MA组)、60例2型糖尿病肾损伤达到临床期患者(CN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并采用线性相关法探讨Hey、脂蛋白a、L-FABP水平与患者肾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T2DM组、MA组及CN组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组及CN组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05),CN组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显著高于MA组(P<0.05);CN组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MA组及对照组(P<0.05),MA组、CN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值高于T2DM组(P<0.05),CN组的UAER值高于MA组(P<0.05);UAER范围>20畔/min的T2DM患者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与SCr、UAER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N患者Hey、脂蛋白a、L-FABP水平显著地升高,并且与患者肾功能损害和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LN患者136例,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84例)和非AKI组(52例),同时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8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PCT、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肌酐(SCr)水平,同时检测LN患者24h尿蛋白量并分析LN患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状况。对AKI组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KI组、非AKI组患者血清PCT、TNF-α、SCr、Hcy水平较高(P<0.05);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24h尿蛋白量、SOFA评分和血清PCT、TNF-α、SCr、Hcy水平较高(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PCT、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TNF-α高为LN合并AKI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N合并AKI患者血清中PCT、TNF-α水平升高,可为预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尿中血管紧张素原(AGT)及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分析尿中AGT、MDA与尿检肾损伤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46例hSPN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试儿童肾损伤指标及hSPN患儿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含量及AGT、MDA水平,并分析AGT、MDA与hSPN患儿肾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HSPN患儿除尿β2微球蛋白/肌酐浓度外,其他各项肾损伤指标均有显著升高,24h尿蛋白及AGT、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PN患儿24h尿蛋白及AGT、MD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表明hSPN患儿肾损伤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在HSPN发病过程中,AGT、MDA与肾小管及肾小球损伤的各项指标均有相关性.[结论]尿中AGT、MDA水平与HSPN患儿肾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说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氧化应激反应参与了HSPN肾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患儿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153例HSP患儿按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PN)分成HSPN组(n=81)和HSP组(n=72);根据24小时蛋白定量(TUPr)将HSPN组患儿分为3组,轻度蛋白尿组(n=28)(TUPr25mg/kg),中度蛋白尿组(n=32)(25mg/kg≤TUPr50mg/kg)和重度蛋白尿组(n=21)(TUPr≥50mg/kg)。同时选取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各组尿液MCP-1水平。同时测定HSPN患儿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免疫球蛋白IgG(IgG)、尿转铁蛋白(TRF)、TUPr,分析尿MCP-1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HSPN组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HS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SP组与健康对照组尿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UPr增加,HSPN各组尿液MCP-1表达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HSPN组尿MCP-1水平与尿α1-MG、mAlb、IgG、TRF及TUPr呈正相关,与血清BUN和Cr无关。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尿MCP-1水平升高,且与尿蛋白相关,MCP-1作为炎性反应因子,可能参与了HSP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E水平。【结果】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含量正常、边缘型缺乏、临床缺乏三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维生素E含量正常、缺乏、过量三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E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童维生素A临床缺乏、边缘型缺乏均占较高比例,血清维生素A含量均值较正常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可能是疫療性咽峡炎 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剑敏  姜林林  高原  马展  张泓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3):3391-3394,3398
目的 研究外周血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及低糖化免疫球蛋白A1(Gd-IgA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该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HSP患儿(HSP组)及50例同龄健康儿童(健康组)纳为研究对象,根据HSP患儿肾脏损伤情况将其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与非紫癜性肾炎组(NHSPN组),检测并比较HSPN组、NHSPN组及健康组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CD19+、CD16+/CD56+)、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及血清Gd-IgA1水平,并检测3组研究对象肾功能指标,分析血清Gd-IgA1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SPN组与NHSPN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CD16+/CD56+水平均较健康组显著下降(P<0.05),CD8+及CD19+水平较健康组显著上升(P<0.05),HSPN组与NHSPN组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M及补体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及NHSPN组IgA、补体C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HSPN组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NHSPN组(P<0.05),HSPN组IgG水平明显低于NHSPN组与健康组,NHSPN组与健康组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与NHSPN组血清Gd-IgA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HSPN组血清Gd-IgA1水平显著高于NHSPN组(P<0.05);比较3组肾功能相关指标发现,HSPN组肾小球滤过率(GRF)水平显著低于NHSPN组与健康组(P<0.05),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显著高于NHSPN组与健康组(P<0.05),NHSPN组与健康组Cr、BUN及GR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HSPN组患者血清Gd-IgA1水平与GRF水平及Cr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S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功能亢进;HSPN患儿补体C3水平及血清Gd-IgA1水平均上升,检测Gd-IgA1水平在辅助诊断HSP患儿肾脏病变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浆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RDS患儿60例,其中晚期ARDS患儿28例(晚期ARDS组),早期ARDS患儿32例(早期ARD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足月儿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7天及血浆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及患儿治疗后存活情况。结果晚期ARDS组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早期ARDS组和对照组(P<0.05);早期ARDS组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严重程度和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后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ARDS组患儿死亡率为21.42%高于早期ARDS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儿治疗7天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较高于存活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RD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患儿血浆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成正相关,其对判断病情的变化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